书城历史明月儿女情
35413800000127

第127章 母子团圆

妇女便站在那里,杜婆婆道:“刘嫂,你是好人,这些年都亏你照顾我,如果没有你,我可能现在已不在了……”

刘嫂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道:“大娘说这些干什么?我可是收了那么多银子。”

杜婆婆道:“你对我那么照顾,那点银子能算什么?明天,我就走了,这个家里有什么东西可用,就拿去用吧……”

刘嫂道:“到时你们回来烧纸,我就算了付给你们银子!”

杜婆婆道:“不用了。明天我走后,这房子和里面的东西就全送给你。”

刘嫂道:“这怎么好……”

杜婆婆道:“你照顾我费了这么多力,一个破房子算不了什么。这房子和里面的东西,你想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我们完全没意见。只是我儿子他们如回来,希望你能给他们安排一个落脚的地方。”

刘嫂道:“这个自然。你放心,他们回来绝不会让他们冷着、饿着。”

杜婆婆点了点头,就开始吃饭。刘嫂便回去了。刘嫂舀饭时,给杜婆婆用的是小碗,而给袁白和郭智用的却是大碗。杜婆婆吃了几口,碗里的饭还没吃到一半,就不吃了。郭智也很快吃完了饭,袁白道:“刘阿姨说她煮了很多饭,锅里还有,你一定要吃饱,我们还要赶这么远的路。”

郭智果然又到锅里舀了几碗饭吃了。袁白也一样。他们吃饱时,锅里的饭所剩不多,菜也吃得差不多了。两人吃完后,袁白便收碗去洗,郭智也来帮忙。刘嫂过来时,两人已将碗洗得差不多了。刘嫂道:“你们打算怎样接杜大娘去?”

袁白道:“自然是抬着她去。”

刘嫂道:“我听说她儿子新家离这里很远,一两天都走不到,你们两个人抬着她走这么远的路能行吗?”

袁白道:“我们有的是力气,自然能行。”

刘嫂道:“那你们用什么抬呢?如果用轿子,轿子里不能躺,老人坐着不习惯,另外这段山路可能走不过去,还有,这轿子也不好找。”

袁白道:“我小时候曾看见有人家抬老年人。他们把一张凉椅绑在两根竹棍中间,让老人躺在椅上,然后用两人来抬。老人身上还可以盖被子。”

刘嫂道:“这个法子好,我家又一把凉椅,我且去搬过来,然后再跟你们找两根结实的竹竿。你们去把衣服烤干,然后就出来把凉椅绑在竹竿上。我去了。”说罢转身回家去了。

袁白和郭智刷完碗,便去烤衣服,衣服烤干后,他们走了出来。刘嫂已将凉椅搬过来,放在房子外面的坝子里。过了一会儿,刘嫂一肩扛着一根青竹走了过来。到了袁白和郭智身边,她放下青竹道:“你们再等一下,我去找绳子。”

杜婆婆这时也走了出来,道:“我这里有绳子,你就在我这里找吧。”

刘嫂于是在杜婆婆家找出两根一丈来长的绳子。袁白和郭智用绳子将凉椅牢牢地捆在了两根青竹上。刘嫂让杜婆婆坐上试试。杜婆婆道:“还是别坐的好。要是今天坐了,明天可能就再也不想坐了。”

刘嫂见杜婆婆伤感,就陪她坐着聊天,安慰她,让他想开些,又讲些开心的往事给他听。袁白和郭智旁边听她们聊。到了晚上,他又给他们各煮了一碗面,三人吃的时候,刘嫂又要回去了,杜婆婆道:“明天早上你早些过来,多做些饭,你和我一起吃最后一次饭。”说得十分伤感。

杜婆婆比中午吃得还少。刘嫂过去没多久就过来了,袁白面还没吃完。等袁白吃完,她就收碗去洗。袁白要帮忙,他拒绝了。她是一个好人,袁白和郭智十分感激她。要是没有她,他们两人不知还要折腾多久。

刘嫂洗过碗后,又在一间房里铺了一张床,然后又出来陪杜婆婆聊天。聊了一阵,刘嫂就劝杜婆婆早些睡,明天要早起。刘嫂走后,杜婆婆睡了。袁白和郭智在那新铺的那张床上也睡了。

第二天早上,袁白和郭智醒后,杜婆婆已经起来了。可能是要离开这里了,心里伤感睡不着吧!两人于是也起来了,当时天还没大亮,从窗外照到屋里的光线只能模糊地看见人影子。杜婆婆没有点蜡烛,已将大门打开了。

不知过了多久,刘嫂终于过来了,手里提着一个布袋。杜婆婆问道:“你提的什么?”

刘嫂道:“五十个松花蛋和咸鸭蛋。你带着在路上吃。我本想让你们多带些干粮的,但又怕那两位小兄弟太累,所以,只拿了这几个蛋。”

杜婆婆道:“你这是何必呢?我这么老了,能吃多少?怎么不留给你儿子他们吃?”

刘嫂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好了,我去做饭了。”

很快,刘嫂将钣做好了,四个人坐到桌前开始吃饭。杜婆婆道:“刘嫂啊,我觉得其实我最舍不得的还是你。我本有一个小女儿,我特别喜欢她,可是很早就死去了。每日看到你,就像看到我那女儿。可是,以后再也看不到你了。”说着声音越来越悲切,后来就像要哭了一样。

刘嫂安慰道:“大娘不要悲伤。我以后有时间就去看你。你到了儿子身边,一定要开开心心的。”过了一小会儿,她又道:“你送这么多东西给我,我也无以为报,只能祈求上苍,保佑你长命百岁。”

刘嫂劝杜婆婆多吃些饭,因为不知道路上什么地方才有饭店。吃过饭,三人就准备上路了。杜婆婆将一串钥匙交给刘嫂道:“好好保重!”

刘嫂在凉椅上铺了一床被子,然后扶着杜婆婆坐了上去,又将装有松花蛋和咸鸭蛋的布袋放到她腿上,然后又用一床被子盖在她身上。郭智在前,袁白在后,将杜婆婆抬了起来。刘嫂道:“你们一路走好!”

三人挥手向刘嫂告别。离别总是伤感的,尤其是这种可能永远不再见面的离别。太阳还没出来,众人都感觉有些冷,这冷又加重了他们离别的伤感之情。袁白和郭智抬着杜婆婆离开了她的老家,离开了这个她生活了几十年,魂牵梦绕,死都不想离开的地方。

每走几十里,杜婆婆就要求歇息一会儿。抬的人不累,坐的人却感觉累了。她有时歇息的时候,便拿出一个蛋来剥开吃。他们每到天黑或将要天黑,便住店,等第二天再走。一日后,三人到了江阳县地界。走了几天,袁白和郭智虽是练武之人,有时也感觉有些累,特别是肩有些酸,好在很快就要到易老爷家了。

他们到了江阳县城。街上人来人往,袁白和郭智都感觉他们有说不出欢快,似乎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穿过几条街,来到了易老爷家门前。

“老爷,老爷,他们把老夫人抬来了!”易老爷手下家丁看见三人,立即叫了起来。

易兰珠和易灵儿走出来,易灵儿叫道:“郭大哥,袁大哥,你们回来了?”

郭智和袁白心里高兴,便向她笑了笑。易兰珠本是面带笑容的,这时突然变脸了,叱道:“你就知道关心这个哥,那个哥,没看到奶奶来了吗?”

袁白和郭智将杜婆婆放了下来。易灵儿忙来拿开盖在杜婆婆身上的被子,扶她起来,叫道:“奶奶,快进来坐,你可知道我们想起你了。”她满面春光,可能是见奶奶来了,显得十分欢喜。

易兰珠冷冷地看了袁白和郭智一眼,就进屋去了。袁白和郭智将那简易轿子放在了门外,然后也跟着进屋了。

易老爷走了出来,欢喜不已,道:“娘,你终于来了!我真高兴。”

杜婆婆道:“我是来了,可是你知道我向来脾气不好,有什么看着不顺眼的,可能就会破口乱骂,话会说得不好听,你可不要后悔。”

易老爷仍是面带笑容,道:“儿子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你尽管说,我一定让你满意。”又命令家丁道:“快给那两位兄弟各拿五十两银子!”

杜婆婆奇道:“他们是你的家丁,你为何叫他们兄弟?”

易老爷道:“他们哪是我的家丁?他们是让我在王大人那里为他们找些事干。他们两个真有本事,把你老人家也请来了。”他十分得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你们两个小兔崽子,”杜婆婆咬牙切齿,“为了五十两银子,命都不要,把我骗得团团转,早知你们是这种人,你们就算死了,我也不该管你们的。”

袁白和郭智心里暗自高兴,却一言不发,等于默认了这件事。

易老爷道:“他们怎么了?”

“哼!”杜婆婆将脸转向一边。

见母亲生气,易老爷有些手足无措。袁白道:“易老爷,你怎么今天没到王大人家去呢?”

易老爷道:“今天感觉有些不舒服,就告了一天假。”

杜婆婆道:“你们又在演什么戏?你真的不舒服吗?那你告诉我你得了什么病?需不需要我去跟你买棺材?”许多人知道自己被骗,都会生气的,她觉得她儿子又在骗她,所以把气全撒在了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