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
3524500000035

第35章 大雅(10)

妇无公事[B30],妇人就不应该过问朝政,休其蚕织[B31]。不去做蚕织女工等活计。

天何以刺[B32]?苍天为何责罚苦何神不富[B33]?神灵为何不庇护舍尔介狄[B34],罪魁祸首却不去管,维予胥忌[B35]。只是对我相忌妒。

不吊不祥[B36],人们遭灾不怜悯,威仪不类[B37]。对于纪纲败坏却装糊涂。

人之云亡[B38],有德有能之人都尽力逃亡,邦国殄瘁[B39]。国家已到危急关头却无人救助。

天之降罔[B40],苍天无情降法网,维其优矣[B41]。严酷繁多难躲藏。

人之云亡,良臣贤士皆流放,心之忧矣!忧国忧时苦果尝天之降罔,苍天无情降法网,维其几矣[B42]。危急的情况时有发生难以抵挡。

人之云亡,良臣贤士全杀光,心之悲矣!忧国忧时心悲伤。

哔沸槛泉[B43],涌泉沸腾水花喷,维其深矣。汩汩流泉渊源深。

心之忧矣,担心国家,担心时代,心中难过万分,宁自今矣?难道一日愁始增不自我先,生前不降灾难重,不自我后[B44]。死后祸乱又不跟。

藐藐昊天[B45],厚土皇天高莫测,无不克巩[B46]。控制生灵定乾坤。

无忝皇祖[B47],千万不要辱没你祖宗,式救尔后[B48]。为了子孙们拯救国家。

【注释】[1]瞻卬(yǎnɡ):仰望。卬,同“仰”。昊(hào)天:皇天,上帝。[2]不我惠:即不惠我。惠,爱。[3]孔填不宁:久不安宁。孔,很。填,长久。[4]厉:灾祸。[5]靡有定:不安定。[6]士民:指下层贵族。瘵(zhài):病,引申为忧患,遭殃。[7]蟊(mào)贼:吃农作物的害虫,比喻祸国殃民的幽王和褒姒。疾:以病害人。[8]夷:语助词。届:至,终极。指祸害没有止境。[9]罪罟(ɡǔ):罗织罪名。[B10]瘳(chōu):病愈,一说减损,减轻。[B11]女:汝,指大贵族,大奴隶主。有:占有,夺取。[B12]民人:商周时对奴隶的统称。[B13]覆:反。[B14]宜:本该。[B15]收:拘捕。[B16]说:与“释”、“脱”通,解脱,赦免。[B17]哲夫:才识卓越的男子。哲,智慧。成城:立国。城,国。[B18]哲妇:聪明能干的女子,此指幽王宠妃褒姒。倾城:覆国。[B19]懿:通“噫”,叹词。一说美善。厥:其。[B20]为:是。枭(xiāo):即鸦,相传长大即食母的一种恶鸟。鸱(chī):猫头鹰,古人认为猫头鹰是不吉祥之鸟。两鸟皆喻褒姒。[B21]长舌:善为谗言(非谓多言)。[B22]维:是。阶:阶梯,根源。[B23]时维妇寺:时,是;维,只;妇,指褒姒;寺,通侍,亲近于王的人。一说阉人,即宦官。[B24]鞫(jū):审问,以毒辣手段害人。忮(zhī):害,嫉妒。忒(tè):差错。一说变化。[B25]谮:进谗言。竟:终。背:违背。[B26]曰:语助词。极:指坏到极点。[B27]伊:发语词。胡:何。慝(tè):邪恶。[B28]贾(ɡǔ):商人。[B29]君子:有才德的贵族。识:了解。两句意为:褒姒不择手段害人好像奸商不择手段抬价坑人。贤才对此一目了然。[B30]公事:政事。[B31]休:停止。蚕织:蚕桑纺织。[B32]刺:责备。[B33]何神不富:犹神何不富。富,通“福”,保佑。[B34]介狄:披甲的夷狄。一说介,大;狄,淫僻,邪恶。[B35]维:同“惟”,只。胥:相。一说与“斯”通,是。忌:恨。[B36]吊:怜悯、伤痛。祥:善事。下句“类”义同。[B37]威仪:礼节。[B38]云:语助词。亡:指杀戮、丧亡、贬黜、逸匿、奔亡等。[B39]殄(tiǎn)瘁:困穷、憔悴。此指国家危亡。[B40]罔:即“网”字,罪网。[B41]维:语助词。优:多,厚。一说宽。[B42]几:危急。一说频繁。[B43]哔(bì)沸:泉水喷涌的样子。槛泉:泉水四溢横流。槛,借为滥,泛滥。[B44]不自我先,不自我后:意谓忧患不在我生前,亦不在我死后,即恰逢其时,生不逢时之意。[B45]藐(miǎo)藐:高远的样子。[B46]克:能。巩:控制,约束。[B47]忝(tiǎn):辱没,有愧。皇祖:伟大的祖先,此指文、武二王。[B48]式:发语词,无义。一说,式,用。后:子孙后代。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昏聩腐朽的周幽王,宠幸褒姒,败坏纪纲,任用坏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北方犬戎趁机入侵,将幽王杀死在骊山下,这导致了西周的灭亡。这首诗揭露和痛斥了周幽王荒淫无道、祸国殃民的罪恶,抒发了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和疾恶如仇的愤慨,西周末年的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反映。它与《小雅》的《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和《大雅·召旻》等为同类作品。

《瞻卬》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在史书中得到印证,而且可在某些方面补充史书记载的疏漏和不足。宠幸褒姒的周幽王,荒政灭国,在《国语》中的《郑语》、《晋语》以及《史记·周本纪》各有详略不同的记载。例如《史记·周本纪》除了糅进一些神话传说外,主要记载的史实是:自从幽王得到褒姒,就对这个女人宠爱不已,以至于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一是为买千金一笑,动用烽火台,诸侯以为敌寇侵扰,前来救驾;戏弄欺骗了诸侯许多次,失信于诸侯,从此再不来勤王了。二是任用佞人虢石父,其人“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国人皆怨”。三是打算废去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让她的儿子伯服做太子,这件事激怒了申侯,勾结西夷、犬戎攻周,杀幽王,灭西周。《瞻卬》所反映的内容较信史为广泛、具体而深刻。周幽王的恶行在诗中被列数的有:罗织罪名,戕害士人;苛政暴敛,民不聊生;侵占土地,掠夺奴隶;放纵罪人,迫害无辜;政风腐败,纪纲紊乱;妒贤嫉能,奸人得势;罪罟绵密,忠臣逃亡……西周社会崩溃前夕的历史画图被全面、形象地揭示出来,具有很高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至于诗中“极言女祸之害,以为乱自妇人,匪由天降。曰‘倾城’,曰‘长舌’,曰‘厉阶’,可谓穷形尽相,不遗余力矣。”(方玉润《诗经原始》)正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

《诗》每章句数大体一致,仅有少数篇幅的章句长短不一。《瞻卬》即是其例。诗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章十句,余四章皆八句。这长短不一的章句,更便于淋漓酣畅地叙事、抒情和议论。诗的结构,起章极其雄肆,有高屋建瓴之势,纵揽无遗,勃勃如吐不罄。篇中语特新峭,然又有率意外。卒章语尽而意犹未止。修辞造句,很有自己的特色,或以对比反衬、正反排比的句式,尽情抒发胸中的积愤,或低回沉思之情(如第五章,仰天呼诉,倒行逆施)。或以形象的比喻,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剖示,而匠心独运(如“蟊贼蟊疾,靡有夷届”“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哔涌槛泉,维其深矣”等等比喻)。在用韵上,每一章都不太一样。有一韵到底而句句用的,如第四章:忒、背、极、慝、倍、识、事、织,或同韵,或协韵。这种句句用韵,在《诗经》中是常见的韵例。汉魏南北朝的七言诗、“柏梁体”继承了这个传统,唐人七言古风中也有少数是句句用韵的。此诗一章中有二韵交叉进行的,如第五章:刺(支部),富(职部),狄(支部),忌(之部,与“富”职之通韵)。以下转韵交叉相押。祥(阳部),类(物部),亡(阳部),瘁(物部)。又如第六章:罔(阳部),优(幽部),亡(阳部),忧(幽部),罔(阳部),几(微部),亡(阳部),悲(微部)。诗的节奏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或缓或促,或扬或抑,用韵亦随之变换,或平声,或仄声,或交互相押,增强音响、格调的美感,全诗更加生动形象。

召旻

旻天疾威[1],老天暴虐又疯狂,天笃降丧。向人间降了这么多的灾祸。

瑷我饥馑,我们非常饥饿,民卒流亡。老百姓们尽流亡。

我居圉卒荒。灾荒一直蔓延到边疆。

天降罪罟,老天降下了法网,蟊贼内讧。坏人们内部起了纷争。

昏酿靡共[2],七嘴八舌做事不像样,溃溃回吔,乱七八糟的放荡,实靖夷我邦。真的想把国家灭亡掉。

皋皋疨疨,咕咕咕,叽叽叽,曾不知其玷。不知道自己的污点。

兢兢业业,谨谨慎慎多小心,孔填不宁[3],好久都不得安宁,我位孔贬。我的地位还有贬低的危险。

如彼岁旱,就象那年大旱时一样,草不溃茂[4],连那草也长不好,如彼栖苴[5]。就像那枯草倒下一样。

我相此邦,我看看这个国家,无不溃止。一定是要遭遇危亡了。

维昔之富不如时,过去的人们没有象今天这么穷,维今之疚不如兹。如今贫呀不像这样强。

彼疏斯亳[6]那吃粗粮的就这样吃细粮,胡不自替?为啥自己不退让职兄斯引。一个劲儿营私又植党。

池之竭矣,池塘干涸了,不云自频!池边干起呀泉之竭矣,泉水也干了,不云自中!里面干起呀溥斯害矣,这个普遍的灾害呀,职兄斯弘[7],它还在不断的扩大不爰我躬[8]?哪能不连累我身呀昔先王受命,从前祖先受天命,有如召公,有召伯这样的好臣子,日辟国百里;一天开疆一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9]。如今呀,一天失去一百里。

於乎哀哉!哎呀,可悲呀维今之人,现在的这些人们,不尚有旧?不是还有旧人吗。

【注释】[1]旻(mín):秋为旻天,这里泛指上天。[2]斮(zhuó):同“诼”,谗毁。[3]填(chén):久。[4]溃茂:溃与茂同义,即丰茂。[5]栖苴(chá):栖,草倒伏状;苴,枯草。[6]疏:高粱。仮:精米。[7]职兄斯弘:职,此;兄,情况;弘,扩大。此句是说(小人占据高位)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8]不吙(zāi):不同“丕”,大的意思;吙同“灾”。[9]蹙:缩小。

【赏析】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卒,太子宫涅即位,这就是周幽王。幽王为人荒娱自纵,总是依赖小人,以虢石父为卿,搞得国人皆怨;内宠褒姒,废申后,去太子,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为了逗褒姒一笑,竟然将举烽火当作儿戏来开玩笑,失信于诸侯。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犬戎等攻周,在骊山脚下杀死了幽王,结束了西周的历史。这首《召旻》即作于幽王肆虐,西周将亡之时。可以推断作者可能是个卿士。“旻”指上天,因诗人在最后提到了召公,所以诗题为《召旻》。它同前一篇《瞻卬》以及《小雅》中的《小旻》一样,同为抨击现状,规劝幽王,只不过选择的角度不同,手法也不一样。《召旻》指斥幽王信用小人,害得国脉枯竭、民生凋蔽。在表现手法上,《召旻》更多的是客观描述,描绘当时社会动乱的状况,描绘小人“昏栋靡共”的种种丑态。比喻和对比穿插在描述之中:把国家前途比作将竭之池泉,把多艰的民生比作早年之枯草。同时把昔日的贤臣与今日之小人,昔日的国运与今日的国运作一对比,希望周幽王能对国家现在的处境能有个清楚的认识,并且能幡然悔悟,弃旧图新,诗人采取上述选材角度和表现手法的目的大概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