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三国皇帝传
3524400000040

第40章 西汉(31)

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乌孙国和亲。使匈奴无法在这一带进行活动。元封三年(前108),派兵出征楼兰(今新疆若芜一带)和姑师(今新疆吐鲁番乌鲁木齐一带)攻下两个小国,控制了中西交通的咽喉。太初三年(前102)又远征大宛(今俄罗斯中亚安集延一带)迫使大宛重建亲汉政权。太初四(前101)西域许多国家都派王子或王弟前来长安朝宅,汉武帝并留长安做质子。

元鼎五年(前112)和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兵攻下南越设置了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台浦、交趾、九真和日南九个郡前六个郡在两广境内,后三个郡在今越南境内。以后南方与东南和中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一带,居住着许多语言、风俗,互不相同的少数民族。他们统称为西南夷各立“君长”组成几十个部落。汉武帝于建元六年(前135),通过派兵安抚后使夜郎置建为郡。元鼎六年(前111),在西南设牁郡、牂郡、越崔郡、沈黎郡、汶山郡、武都郡。元封二年(前109),武帝又把巴蜀兵伐滇降滇,降滇王以其地置益州郡,从此云贵地区正式成为汉王朝的郡县,西南地区归入西汉版图。元封三年(前108),武帝又发兵东北,降服那里的高丽等部。设玄莞(辽宁西部西宾西)乐浪(今朝鲜平壤),真番,监屯(皆在今朝鲜境内)四郡;汉武帝广开三边,大刀阔斧地拓展四方,巩固和发展了庞大的帝国,使我中国的版图初具规模。

六、主要文化科技成果

由于汉武帝举贤良重儒生,一大批文人的才干得以展现出来。故武帝时代的文化一度达到繁荣昌盛之势。主要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82篇,其语言质朴平易。董仲舒在武帝的“贤良对策”中上书三篇,史称“天人三策”其中提出了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开此后来两千多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先河。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讫于汉武帝。历时3000余年。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526500字。“本纪”是全书纲领,按年月记述帝王言行政绩,其中先秦诸篇按朝代成篇;秦汉诸纪则按帝王成篇。“表”采用表格形式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以清脉络;“书”叙述各种制度沿革内容涉及礼乐、天文、兵律、社会、经济、地理等;“世家”记载子孙世袭的王侯国史迹;“列传”主要是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传记,少数篇章为少数民族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记录。在撰写过程中,“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实事求是,是研究历史发展和变化的一本好书。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招集以道家为首的李尚、苏飞、伍能等集体创作的一部书。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

《太初历》太初元年(前104)武帝以司马迁、方士公孙卿、星官射姓、历官邓平和民间历算家唐都、落下闳等廿余人修改《颛顼历》编成新历法《太初历》;《太初历》比“四分历”即《颛顼历》科学行用。189年才出现重大差错,根据天象突测和多少年来史官记录了135个月的日食周期。称为朔,望之会。约在11年中有23次日食,有了这个周期史家可以核正“朔望”予知日食。还把24节气纳入在内。在同年则废前秦“正朔”以正月为岁首。

元光六年(前129)武帝启用著名水利工程家徐伯主持修建了漕渠,自长安引渭水,东通黄河全长300多里。即便利了水上交通,又能灌溉农田万余顷。太始二年(前94)建成白渠在郑国渠南面长200多里,引泾水注入渭水。此外还有在元鼎六年(前111)又修建了六辅渠灵轵渠、成国渠。

在兴修水利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智慧,发明了“井下相通行水”的“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高颜山。出现了我国第一条地下水渠。

武帝还集中数万民工治理黄河。他曾巡视工地,命令自将军以下的随从官员都去背木材堵决口。经过这次整修,在以后的80多年间黄河下游没有出现过大水灾。

冶炼:当时我国劳动人民不仅会炼铁,而且发现并懂得了利用煤作冶炼的燃料了。这比欧洲要早1600多年。

武帝时代还有搜栗都尉赵过创造了耦犁楼车等农具。耦犁就是用两条牛拉的双犁;楼车就是用来播种的。赵过还创造了“代田法”就是把一块田分几块,用沟和垅隔开一定距离,作物种在沟内,锄草培土于作物下,下茬或来年又把沟垅倒过来种植,这样实行土地轮作提高产量。

七、略评本帝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好大喜功、多有建树的帝王。他虽然也属常规接班承统,但他却有独到的生活世界。

他尊循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大胆举贤良重文人,打破军功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改变政府官员的结构。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为政府培养和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接班人。改历史的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儒家思想而治。

他推行抗击与惩抚的民族政策,大胆开拓疆土,威震四方,东南西北镇压和安抚了许多敌对势力,使多民族部落融为一体,创中国的国土版图之空前辽阔!

他首创多次改元纪年,首先正朔十月为岁首为正月为岁首;他首次启用宦官担任政府机要官员;他首次大削藩施恩德,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他派人出使西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开始。

总之他一生的功绩卓著英名是永恒的!

虽然他鱼色求仙,筑宫营室,侈封禅,好巡游,多战争耗国库,曾给人民带来了一些灾难,但亏得晚年有轮台一诏,自知悔过。所以他的罪过远不越过他的功绩。功绩盖过错还是好皇帝,永远值得后世人学习和纪念。

昭 帝

一、本帝的根基

昭帝——姓刘名弗陵,公元前95年~前74年,享年21岁,在位十三年。<;前86~74>;国号承汉,国都长安。年号始元六年,元凤六年,始平一年。

太皇太后:无。

太上皇:无。

皇太后:无。

皇后:上官氏。

皇妃:无。

皇太子:刘询(继子)。

皇子:无。

皇女:无。

谥号:孝昭皇帝。

庙号:无。

塞寝:平陵。

二、仕前简历

刘弗陵生于武帝太始三年(前95年),是汉武帝晚年(63岁)娶得一赵氏女子而生下的。至武帝驾崩才8岁(前87年)。汉武帝喜刘弗陵聪明伶俐,大约在四五岁时候武帝就指示博士蔡义为其教师,教导弗陵文化知识,以后还学了些武功。故一直在皇宫父母身边,也未封王就国,至父亲汉武帝病重弥留时才遗嘱霍光等立为皇太子,登基皇帝位。

三、嗣位背景

武帝首立太子刘据。由于江充等人有意诬陷,蒙蔽武帝而至太子据枉死。武帝时年已七十,共生有六男,当时除太子据外尚有5男,二子闳早殁,三子且因前二兄已死,依次可望嗣位,遂上书求立宿卫。窥探上意,偏武帝不允。贰师将军李广利欲立甥髆是武帝的第四子。他屡与丞相刘屈耗商议,因屈耗子娶广利女为妻,两下里是儿女亲家,当能融洽。但武帝怎么也不同意。五子刘胥专好游猎,性惰薄浮,也不宜立储。武帝同意的是少子刘弗陵,他喜欢弗陵体伟姿聪!不过年尚幼稚,还有其母钩弋夫人又年轻。将来子得为帝,必思干政,恐不免为吕后第二。于是故意寻隙加遣把她赐死。这样在武帝病入膏盲时,便令侍臣草诏,翌日颁出:立弗陵为太子,进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与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一同辅政。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时刻警惕 忠诚辅佐

昭帝嗣位,时年才8岁,不能亲政,无论大小事情均由霍光等主持。当时的霍光是为顾命大臣的领袖兼尚书事,但见眼前朝廷处在主少无知,国政混乱的危机关头中,若稍有不测就怕捣乱局势,霍光只好与昭帝朝夕相处。日间在殿中执勤,夜间也在殿中住着,行坐俱有定处不敢少移!总想昭帝年幼之中,饮食起居需要有人照顾就好,但所有宫中的嫔妃都属于难以维持的状态,怎么办呢?霍光想了想,只好把盖侯王充的妻室也就是昭帝的大姐鄂邑公主找来,他正好又正在寡居,家中只有一个儿子叫做文信的又已长大,不必要多管教,正好叫她来服侍昭帝。鄂邑公主答应了。于是加封鄂邑公主为盖长公主,并在即日就入宫伴驾。这样使内宫一些烦恼的事务都由盖长公主去料理才放心下来。外面的一切事务均可与丞相、御史军参商,还有辅政两将军酌议,亦可顾全到朝廷内外的各方面的工作,不至于贻误和影响。

接着就考虑武帝下葬的配食对象问题了。鉴于多数有名号的后妃均为先后被以罪谪死。而身为皇帝不能孤单一人单葬吧?因此想了很久,最终认为武帝最舍不得的是李夫人。便追封其为“孝武皇后。”将她的灵位与武帝并列,令将李夫人遗柩迁至武帝陵合葬,以配食武帝。号为“英陵”又名“习仙台”享受后人的祭祀。

那知道过了数日,在夜半的时候,便有人来入报,说是殿中有怪。霍光和衣睡着,闻报即起,出去后首先就去召唤那管理符玺的郎官,要他把玺绶交出来,因为霍光考虑的是御玺最关重要,偏那管理符玺郎官亦视玺如命,不肯交出,霍光想夺,那郎官说:“我的头可以给你,这御玺却不能给你。”霍光听他这等说法,便爽然道:“你能守住御玺,尚有什么话讲,我不过是怕你将御玺轻落到别人手里!”郎官说:“臣职所在,宁死不肯私交!”霍光乃传命殿中宿卫,不得妄自乱动。制造事端和招惹是非者,违命即斩!此令一出,才没有再出现什么怪异。待到天明,却安静如常了。当日又由霍光承制下诏,加管理符玺郎俸禄二等。臣民亦服,说霍光公正,可倚作栋梁。接着霍光又追尊钩弋夫人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刘旦不服弟承统

却说燕王旦与广陵王胥皆是昭帝兄,旦虽辩慧博采,但性颇倨傲,胥有勇力专喜游猎。固两人武帝都不同意立为太子。昭帝即位,颁示诸侯王玺书,通报大丧。刘旦接玺书后,并不悲恸,反对左右说:“这玺书封函甚小,恐难尽信,莫非朝廷另有变端么?”于是他派了近臣寿西、孙纵之等去长安以问丧礼为名,实际上是去观察内情。这些人回来报告说:“他们碰上了执金吾郭广京,问了他的情况,他说主上崩逝五祚宫,诸将军共立少子为帝。”刘旦又问了鄂邑公主的情况,寿西答说:“公主已经入宫,但没有见到她本人。”刘旦假装惊异地说:“主上升遐难道没有遗嘱?且鄂邑公主又不得见,岂非怪事?”所以又派了中大夫入都上书,请示要在各郡国建立武帝庙。

大将军霍光料定刘旦不怀好意,所以不予批答,但请诏赐钱给三千万,益封万千户。此外如盖长公主及广陵王刘胥亦照燕王刘旦的样加封,免露形迹。刘旦哪里是要封赏,他要的是帝位,假意说是要立武帝庙,想必朝廷理解他要承继前统,会依了他,或者作出其他解释,可是霍光等大臣哪有让他钻了空子。因此刘旦急了,便迫不及待地公然提出:“我依次应该嗣位当作天子,需要烦劳哪个人对我颁发赐赏吗?”当下就与中山哀王即景帝子中山王刘胜的长男和齐王即齐孝王刘将闾的孙刘泽,互相通使密谋为变。诈称即假设武帝生前有诏于他们要修好准备打仗的武器装备以预防不测。这时有郎中叫做成轸的,他劝刘旦从速起兵。这时的刘旦也已经不顾一切,不受任何约束,大胆地向全国发出号召说:“以前高后力为立别子弘等为少帝,事之八年,及高后崩,迎主文帝,天下人才知道少帝不是惠帝子,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凭权行事的道理,如今我实为武帝亲子,依次硬是我嗣位承统,偏不这样做,而无端被抛弃我。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并且连我上书请立武帝庙都不见听从,我看我们这些人只有意在搞鬼,恐怕连今天所立的皇帝并不是武帝之子呢!乃是你们这些大臣随意而拥戴的吧?鉴于此种情况,我愿与天下人共伐之了。”这令发出后,刘旦一边大集结人,收集铜铁铸兵械练士卒,一边又要刘泽作出檄文传布各处。刘泽本来就没有封爵,一直浪游于齐燕,是个到处为家的浪子。这次与燕王刘旦结为死党,因此自归齐地纠集一帮人以为起应,不料一赴齐地,竟为青州刺史隽不疑所执,奏报朝廷,眼见得谋逆败露,不能有成了。隽不疑是一个素有贤名的人,曾由暴胜之举荐官拜青州刺史。本来他也不知刘泽的谋反情事,正是由卸并侯刘成即故齐王刘肥的孙子,听到有急变的消息而急着前来报告的。刺史隽不疑一得知,便分遣吏役四出侦捕,也是刘泽命运不济,立即被拿下把他拘入到了青州狱中。隽不疑则飞报都中,朝廷派使来调查,一经审讯,水落石出,刘泽只好伏法,刘旦也即连坐。大将军霍光等因昭帝新立,不宜一掌权就杀死亲兄,便要刘旦谢罪了事,对隽不疑和刘成还是有奖,迁隽不疑为京兆尹,封刘成食邑,各得所宜。

隽不疑又名重朝廷

始元五年(前82)春正月,忽有一妄男子乘着黄犊车进京,自称为卫太子(即武帝卫皇后所生之子,原立的太子刘据)。有公车令得知后急忙入报,大将军霍光一听不胜感到惊疑,便传令大小官僚一齐来审视虚实,百官中有几个说是真的,也有听说是假的。不一会儿有一个官吏乘车到来,略略一瞧,便喝令拿下这个妄男子。当时在场的百官被这么一喝都吃了一惊,举目一望,亦是京兆尹隽不疑。都心想你就辨认准确了吗?恐怕真是卫太子尚在怎么办呢?连霍光都有点疑虑,觉得卫太子恐怕是未死,倒确实难以处置呢!可那隽不疑却朗声对着大家说:“就便真是卫太子,亦可无虑,卫太子前已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乃自来与大家见面也就应该认罪。”大众听了一致都服隽不疑的这一高见,因此把那妄男子送入监狱交廷尉审办。结果水落石出,这妄男子系夏阳人,姓成名方遂流窜到密湖县卖卜为生,正碰上太子舍人向他问卜,一边问一边瞧着他的脸,便对方遂说:“你很像以前的卫太子呢!”成方遂一听,也就产生了奇想。便将卫太子在宫中的形情打听了一番,明白后,立意怀着侥幸的心理,想假充卫太子,希图富贵,所以扮演了这出戏。那么到了此时,确实无理可辩,只好腰斩东市。

正是隽不疑又为大家立了一大功。他为京兆尹以来,尚信立威,人民畏服。其实隽母贤良,时人称不疑为官正直清廉,实由其母教导得来。隽不疑的母亲一直对隽不疑做官要求很严,在隽不疑担任刺史期间,每年隽不疑巡视所属各县录囚回署,他人不敢过问,独隽不疑的母亲硬要过问,她特意要在官舍住上几天,盘问不疑,有无平反冤狱,曾否救活了人命。隽不疑只好向母亲一一答复,若曾开脱数人,母必心喜,加进饮食,否则有冤狱未开脱,她知道后即终不进餐,因隽不疑不敢违背母亲的教训,只好认认真真地工作,一有稍冤都会略为宽恕。至此处理妄男子冒充卫太子事闻世,就越加名重朝廷了。大将军闻他丧偶未娶,很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隽不疑却一再固辞,后来谢病归家,不复出仕竟得考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