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山暂时摆脱了被追杀的危险,一路边修练,边向北而去。不修练的时候,多数选择在荒无人烟之处赶路,有时也在人群中观看世间百态。自己原本在世俗之中生活了二十多年,现在回过头来又经历一番,别有一番感觉。按照修真界的规矩,修真之人不得干扰世俗生活,林山也认同这个规矩还是有道理的。毕竟两者能力相差太大,修真者介入世俗极容易破坏平衡。再说自己只是经过,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比如看到一个恶主怒打仆人,该怎么办?杀了那恶主?可能会给仆人招来杀身之祸,惩戒一番?可能会招来恶主对仆人的日后报复。再说此类的事太多了,管不过来。每每见到这样的事情,除了一声叹息,并无好的办法。
林山看到了一个妇人狠狠抽打自己的儿子,儿子走后妇人又躲在房间里放声大哭。看到了一个相貌清秀的青年和一个**你浓我浓,临走从**那里拿走几件首饰。看到了,两个商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分开后又各自面带冷笑。看到了一个小姐被锁在绣房,一个护卫一手拎着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一把扔出门外。
只是看着,没任何想去改变什么的意思。这就是世间,充满了温情与残忍,仗义与背叛的世间。他在按自己的规则运行着,运行的很好,何需去干涉什么呢?如果愿意自己能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却改变不了整个世间。林山感觉自己从某一角度看离这个世间变得越来越远了,在另外一个角度看离这个世间越来越近了。似有所悟,却想不很清楚。
一天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表演杂技的,转盘子,此人手执一细杆,杆上顶一旋转的盘子,然后把杆立在桌子上,又用另一杆顶转起另一个盘子,就这样一共在桌子上立起五根杆,此人快速走动用手拨动五个盘子,使之保持旋转,端得是神乎其技,周围掌声雷动。林山感觉仿佛一道闪电在脑中划过,五根杆,五灵根,五根杆可以同时转动五个盘子,那五个灵根为什么不能同时吸收灵气呢?
在山林深处,林山挖了一个简易洞府,把虎头蜂放出觅食并兼带警戒。自己打坐好,同时运行《水灵诀》与《春木功》,分心二用之术林山不会,只能象那表演杂技者的样子这边运行一下,那边运行一下,居然成功了!这真元运行并不需要神识一直在操控,真元自己也能运行。偶尔操控一下就行了。同时运转两个功法,同时吸纳两种灵气真的可行,然而过了一会,林山遗憾的发现虽然能够同时吸纳两种灵气,但吸纳速度整体上比只用一种功法还慢,其中因为水木相生的原因,《春木功》比《水灵诀》吸纳转化的真元的多一些。
林山不知道其实这种思路已经不知被多少人试过了,全部以失败告终。还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独创的方法。没有师门的知识体系作支撑,这散修一旦犯错就容易一直错下去。到发现错误时,时间已经浪费很多了。
三个月后,林山已经能同时运转五种功法,同时吸收五种灵气,可惜总体的效果却不及只练单属性的功法的一半。林山也发现原因了,因为这五种灵气有时分别在单独经脉里运行,有时会两两合并到一起,有时还会五种灵气同时合并到一处经脉里运行。譬如说就象一条大河,在河道上选取两个点,在这两个点之间把河水分成五个支流,这种做法并不能加速整体河水的流速一样。五个支流处确实有提升流速的空间,但一是上游补充的河水跟不上,二是就算前面补充的河水跟上了,五个支流合并处的下游河道也承受不了一下子多出四倍的河水。事情到这一步,就应该迷途知返了,但林山仍然不甘心,以前的修真法诀虽然好,但那毕竟是别人创造的,这个修练方法虽然垃圾但它是自己创造的,自己创造的就意味着还有提升空间。自己已经是修真资质最差的五灵根了,按部就班修练下去终归会被淘汰,不如冒险吧!从此之后林山的修练法诀就换成了自己独创自己命名的《五行诀》。修练速度变成了原来的一半。不过只是在吸收外界灵气时速度慢,吸收丹药时的修练速度和原来一样。原本吸收外界灵气对自己的修为进境贡献也不大,现在这方面慢了一点也没多大关系。
观看世间百态,林山只是看不会出手,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一天看到一个人影身穿夜行衣,悄悄跑到一个绣楼窗户处,插入一根细管。此人接下去要做什么毫无疑问了,林山捡起一颗石子啪打在此人后背上。夜行人乍受攻击心中大惊,身体反应却不慢,嗖的一声窜到楼顶,急速向外奔去。林山不欲暴露修真者身份,也不急着动手悄悄跟着夜行人来到城外,快步追上正欲将采花贼一剑劈死,忽然感觉有人靠近,于是收束真元,以凡人武者的样子拦住采花贼。修真以前林山主修的武技是长枪,现在手执长剑就用《风云十三剑》练练手吧。这剑法得到后一直感觉不能入门,威力和凡间武学相差无几,现在正合用。这采花贼武功身法俱是不凡,林山又抱着练习剑法的想法,两人相斗两百余招不分胜负。林山有些不耐,又发现旁边有人窥伺不知是何意图,悄悄运转真元快步掠到采花贼身后一剑刺死。
“小兄弟好高明的剑法!我原想擒此采花贼为民除害,不想竟被小兄弟得手。”旁边一大汉鼓掌走出,四十多岁,一脸豪迈之色。
“兄台过奖,杂七乱八而已不敢称高明。”林山说道。心中有些好笑,自己也四十多岁了,只是修真的原因看上去才二十多岁,竟被此人称作小兄弟。
“萧某行走江湖,天下武学也见识过一些,不过从未见过如此剑法,不此剑法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