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李劼人说成都
3511600000038

第38章 说丧葬(1)

祖坟

节选自《死水微澜》,标题为本书编者所加。

原来郝家在新繁县境内斑竹园地方,有一十七亩六分两季田,是他祖父手上置的。田土中央有三亩不到一片比较高朗些的地基,在田地买卖时候,原是随田就佃的佃户屋基。因他祖父相信一位由浙江来川的有名堪与家的话,说那屋基有一片牛眠佳壤,如其作为阴宅,把先人的尸骨葬下去,可保后代人六十年官禄不断。他祖父才辗转托人,费了大力,从一个姓顾的族中,把这十七亩六分田挖买过手;三亩不到的屋基,连同三间草房、几丛慈竹、十多株品碗粗的柏树楠树,照规矩不另作价,就随田上纸了。而后,他祖父便将寄殡在江南会地上的双亲灵柩移来,依照堪与家用罗盘扣准的吉穴,下了半棺,用定烧的大青砖砌了一个合棺大椁,椁外又用红砂石砌成一道二尺来高的坟圈,再填入泥土,垒成一个很气派的大坟包。坟前峡石墓碑,是请当代理学名家、锦江书院山长李惺李五子号西沤先生题的字,篆的额。坟前石拜台外,只因限于体制,没有摆出石人石马。就这样,在周围几里,已经得了个郝家大坟包的小地名了。

祖父还在坟包的左边修了小小一所砖墙瓦顶的三合头院子。拢门门楣上悬一块小小的白地黑字匾,刻着郝氏支祠四个大字,据说,是请剑阁李榕李申夫写的。正房堂屋的神龛内,供着神主。也有一卷书式的雕花供案,也有雕花的大八仙桌,也有带脚踏的高背大椅。左右两间正房,都修造布置得不错。祖父的意思是:首先,他准备在休官之后,补行庐墓三年,其次,他和祖母死后归葬曾祖父母之侧时,子孙也一定要庐墓的;再其次,后代儿孙春秋祭扫来此,也才有个住居之所;最后遗言说,后代儿孙如其有读书种子,尽可不必做官,而到此地来埋头读书,一则地方幽静,不为外务所扰,二来居近陇亩,也可略知稼穑艰难。但是,祖父祖母归葬一层虽办到了,而庐墓一事,祖父没做到,父亲更没做到,原因是,与城市村镇皏远了些,起居饮食,啥都不方便;至于子孙来此读书,更其只是一句空话;仅只每年清明或冬至,来扫墓时,偶住一两夜罢了。正房之外的两厢,连同后侧的灶房、牛栏、猪圈,便完全交与佃客邱老二的父亲邱福兴一家去使用。

买这片田土的目的,既然只在那三亩不到的屋基上的风水,那一十七亩六分两季田的租谷,便由祖父严格规定,不许移作别用,只能用在坟墓祠堂和与死丧祭奠有关的大事上。因此,对于邱福兴来承佃时,仅只取了田押九七平纹银一百两,每年租谷则照旧纸所定,没有增减。祖父经常自诩为宽大待人,邱福兴所图的,倒不只是借了郝老太爷的官势,对于乡约地保少受一些麻烦,对于地方公益还能沾染些进来。以此,主客相处很好。几十年来,无论天年好歹,收成是否十足丰稔,总是在大春下熟后不久,邱福兴必就按照租约规定的石斗升合数字,又按照崇义桥大市上的新谷市价,折合成白花花、起蜂窝眼的老锭,以及一串串个挑个打、不扣底子的青铜钱,外带肥鸡几只、香谷米一袋、自己田埂上收获的黄豆、绿豆、白水豆、青皮豆、红饭豆、赤小豆、黑豆等,凑成一挑,以前自己担,后来叫儿子老大邱洪兴担,老大在癸巳年进城染了麻脚瘟死后,就叫老二邱二兴担着,恭恭敬敬给主人家送来。主人家有时也觉得邱福兴耍了些狡猾,每每折合租谷时,总是拣崇义桥大市新谷上得顶旺,谷价跌得顶低时,并未派人去叫他卖,他老是借口说祠堂里没有仓房,房子又过窄,连放囤子的地方都没有,鼠耗又凶,每每来不及请示,只好自行作主卖了;也晓得主人家这时节并不差银子用,但主人家尽可以把它放给门口那些老陕,按月使一分二厘的官息,也是划算的事。把主人家说得高兴,必要留他耍两天,主人家亲自陪吃一顿饭,敬三盅酒,——也是祖父规定的仪注,说这样,才叫主客平等,表示主人是敬恭农事、不忘根本的用意。不过也只陪一顿,并且庄重得使佃客们不能醉饱。倒是其余几顿,由高二爷作陪时,反无拘无束、快乐得多。临走,还要受主人家回敬一些礼物:两木匣淡香斋的什景点心,壶中春的如意油,老郎庙的阿魏丸,以及其他一些城内有、农村无、也得用、也不得用的东西。

旧帐

本文发表于1945年《风土什志》一卷五至六期,1949年后从未刊行过,也不见于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版五卷本《李人选集》。为告慰前贤、保存乡邦文献计,特全文重刊。整理时,除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一切如旧。如原文中关于银钱财物的“账”字,均为“帐”;一些标点与今日有异。这些都未变动。原书纸质太差,实在模糊不能辨认之字,以□代之。——本书编者。

此系抄者外家家存的一本旧帐簿,所记的,并非日常流水,乃系一百余年前一桩办大丧事的用帐;而且不只是用帐,还有席单,还有祭文,都一笔不苟,写得极恭楷;当抄者幼小时,早在外公抽屉中看见过了。事越十余年,又在外家发现了这本帐簿,却已被置在残书破帙之间去了。偶尔与舅父姨母辈谈及,都一致认为从前老人不苟且,连一本办丧事的帐簿,皆如此认真;同时,对于那两篇时调体的祭文,总不免念一遍笑一遍,因此,也就把这本帐簿当成了“隔年皇历”,顶多当成“解人颐”之类的东西。

但是,抄者对它的看法却不这样。它或者可以作一种研究的资料,至少,光是那办丧事的派场,也就看得出百年前一般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情形;何况那祭文还透露给我们,在鸦片战争之前,所谓承平时节的一般小布尔乔亚的人生:只是如彼如彼,而乡里已称之为善人矣。因就从外家将其携归,置于箧底,约也有二十多年了。幸而搬家几次,别的书籍杂志,以及有关的报纸抄本,虽都损失不少,乃至精光大吉;而它也只管从蓝布壳苎麻线的严装中,解脱出来,成了片片,差幸还没有被识货的拿走,被不识货的烧却,而今年今月,又居然从破箧之底挤了出来,乃得赶三天工夫,将它略加编排,抄了一份。——仅仅损失了最后一页。我的编排是先将它分成上下两卷。上卷记一百零八年前的一件丧事,又分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记席上菜单,乙部记丧葬祭三项的银钱花帐,丙部记点主出殡的仪仗,丁部记两篇小调体的祭文。下卷哩,则是八十三年前的一件丧事,内容与上卷仿佛,因为上卷之丧事,为抄者之外高祖,而下卷恰是外高祖母的。记帐的,似乎是抄者第三位外曾祖,但是看笔迹,前后又不一致,或者还有一位外曾祖曾从过事罢?虽然我在每部上都不免加了些按语,但我曾极其当心不要把它扯得太广泛,我的用意,只想把这东西当成一种生料,供献给有心的读者。不过帐簿上还记有几次小丧事的用帐,以其不大重要,暂时不抄,这却得先声明者。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八月六日岁次甲申六月十

八日立秋前二日记于火伞下之菱窠

上卷

甲部:席单

四天供席一桌

首七家成服席十一桌

二七成服席七十二桌(内有送老人院子供席一桌)

三七供饭便饭七桌

五七供饭七桌

六七供饭一桌

请帮忙席十桌

请知客席十五桌

百期供饭十桌

送帐日三十六桌

十月二十一日奠期席一百二十六桌

二十二日四十桌

二十三日送殡小天竺九桌

苏坡桥早饭十三桌

祠堂午饭十三桌

(抄者按:祠堂在温江县文家场外数里)

祠堂第二日早席三十桌

复山席四桌

谢知客席十三桌

送点主官满汉席一桌

送老院供席一桌

抄者按:单看上列席桌总单,便可知道这帐簿是出于一个百年前小布尔乔亚家庭。实则,抄者的外家,确乎是成都圈子里一个旧家,出过几位廪生秀才,并出过一位教谕,在清代的三学中,在民国代的学界中,都曾有过些小名望;而且在民国代,还有人做过县知事征收局长和提款委员等。不过现在已破落殆尽,抄者年幼时,也曾及过外家的小康之世,一直亲眼见其衰落,如能得曹雪芹什一之才,将其详细写出,真可算是一部社会组织和社学经济的变化小史了。这且不谈,据言,在一百零八年前,则正是盛时、刚刚买到第三院大房子在磨子街,“此屋已于九年前卖与安姓。据说距买入之年为一百二十二年。”而死者的第三长子,又正肄业锦江书院,为李西沤之门生。后自帐上所言李五子老夫子,即西沤;五子为西沤之号,名惺,为川中名翰林理学家,仕至左春坊左赞善,与曾国藩同时奉旨,以在籍翰林办理团练。在后跋言中,尚欲记其二三逸事,以见当时读书人地位之不平常。

抄者再按:下面第一部分为一百零八年前之席单。此为关正兴厨师入川革命前之菜单,可惜只记出菜名,而又过于简单。至其价值,请看后帐。

再按:菜单中乌鱼蛋一色,久矣不为成都名厨所知,然在四乡,依然盛行。曾记民国十八年在北平东兴楼与同乡人尝及此菜,乡人叹曰:四川所无。我则凭此帐簿,力言四川亦有之。实则以前真未尝过。及返成都,于干菜店中,无意觅得,然尚不知作法,又问一乡厨,方知如何破成片片,而如何烹调。

一.成服席单

洋菜鸽蛋光参杂会(按:光参者海参之一种,无刺者也,会字,照扬州画舫录,应作汇字,今人或作烩,帐簿原本则作会。)八块鸭子菱角鸡(按:此色必为当时之时令菜,因正在阴六月底也。)鱼肚笋子肉海带(按:即海带皮,或带丝。今虽值六百四十元以上一斤,而当时则为平常佐菜。此单言海带,不及佐配之品,殊不解作法。)烧白红肉(按:即红烧肉也。)

围碟八个

花生米梨儿桃仁(抄者按:即核桃仁之省文。)嫩藕蜇皮排骨皮渣(按:即皮渣丝,猪皮切丝,拌以五味者也。)

点心两道

佛手酥芝麻酥肉包喇嘛糕

二.奠期席单

光参杂会鱼肚鱿鱼地梨鸡白菜鸭子羊肉(按:奠期在阴十月下旬,故用白菜及羊肉。十年前,牛肉且不能上席,一般皆称为小荤,百年前更勿论矣。)烧白笋子肉红肉虾白菜火锅

围碟八个黄白饼一匣(原注每匣十二两,按:迄今外县,犹存此制,凡红白喜事正席,每客必备点心一匣,备席终携归。在席上所吃者,则谓之席点。)

花生米甘蔗桃仁橘子鸡杂蜇皮冻肉皮渣

三.送点主官满汉席单抄者按:点主官即当时锦江书院山长李西沤。观此席单,并非满汉全席,以海味不全,八珍未备故也。兹将扬州画舫录所载,附录一通于后,可以窥全貌矣。画舫录为仪征李艾塘撰,最后成书,在嘉庆二年,与此帐簿所记,相去不过三十余年,故可并观也。

燕窝鱼翅刺参杂会鱼肚火腿白菜鸭子红烧蹄子整鱼

热吃八个鱼翠冬笋虾仁鸭舌掌玉肉鱼皮百合乌鱼蛋都围碟十六个瓜子花生米杏仁桃仁甘蔗石榴地梨橘子蜜枣红桃粘红果瓜片羊羔冻肉桶鸭火腿烧小猪一头哈耳吧大肉包一盘朝子糕一盘绍兴酒一坛蛋青会绫二匹门包二两孝布一匹

附扬州画舫录载满汉全席菜单

按:第一分至第四分为正菜,第五分为开席小吃,中菜单老例:正菜在前,小吃佐食在后,读者当知之。

第一分头号五簋碗十件

燕窝鸡丝汤海参汇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鳆鱼(按:即俗音鲍鱼)汇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麻菇烧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品级汤饭碗

第二分二号五簋碗十件鲫鱼舌汇熊掌米糟猩唇猪脑伴豹胎蒸驼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饭碗

第三分细白羹碗十件猪肚伴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鸭肫掌羹糟蒸鲥鱼伴班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玺儿羹一品级饭碗第四分毛血盘二十件□炙哈耳吧小猪子油癶(按:即俗音炸字)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盨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鹅、鸭白面饽饽卷子十锦火烧梅花包子

第五分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果鲜果十彻果

抄者按:右第一至第三分为汉全席,山珍海味具备,每分十色,所谓头二号五簋碗细白羹碗者,碗名也。每分下又另佐一羹汤,则用一品级盛汤饭之碗盛之。第二分下之奶房签实不知所谓,又第一分之辘轳锤鱼肚,今不知何名,扬州朋友或知之。又第三分中之班鱼肝与西施乳,亦愧孤陋,不知究系何种鱼,究系什么东西,惟今福州有蚌曰西施舌,是为水鲜名品,意者西施乳亦蚌类欤?余如文思豆腐玺儿羹,亦在不可解之列,倘读者能赐教益,不胜欣幸!再抄者所据而抄之之本,为光绪元年申报馆排印巾箱本,错讹甚多,倘能得嘉庆本校之,庶足解惑。至第四分则为满全席,后世稍简,仅有四红(烧烤小猪鸡鹅鸭)四白(蒸煮小猪鸡鹅鸭),食时必用满洲食具之刀叉。至第五分,后世稍简,热吃仅四大四小,甜咸各半,余则高装朝摆二十二色,备看而不备食。今一切演进,宴客不复用全席,就四川成都格式言,自民国六年以降,燕菜席早已绝迹,更不必言满汉。即鱼翅海参等席,亦多以便饭之格式出之,即是四水果盘,四小热吃,八菜一汤,或加中点一道,而去围碟,去席点,去座菜。民国十七年以降,更去热吃、水果,而易以四冷荤,一中碗,头菜为甜食;或易以二冷荤,二热吃,加中点。民国二十六年以降,更趋简易,即费万元,而所备大抵只七菜一汤,其余一概豁免;愈为名厨,愈只能略作家常煨炖,所谓全席,不复梦见,更不能言好歹。逆料将来愈益进步,吾人所食必专专于科学之配合,烹饪一门,将不免由医生化学家代之,而自诩之饮食文明,亦将成为通书。而此功都劳,第一归诸名厨,第二则未尝全盘美化后之一切改革家也!

四、“请”

“谢”知客席单

抄者按:昔之所谓知客,今之所谓招待也。惟昔必请之于事先,谢之于事后,不惟是礼也,而知客之身份亦高,所以代主人之劳而尊重宾客也!刺参蹄花鱼肚板栗鸡珍珠圆子洋菜鸽蛋整鱼樱桃肉(按:将猪肉切成指头大之丁块,而加红酱油烧熟,貌似樱桃,故有此称,绝非以樱桃煨肉也。)烧白白菜鸭子四热吃刺参蹄筋鱼皮乌鱼蛋虾仁围碟十二个中醉虾一碗瓜子杏仁花生米桃仁甘蔗橘子石榴地梨辣汁鸡杂蜇皮火腿片冻肉点心三道中点大肉包马蹄酥——酥角千层糕——肉包大卷子

五、请帮忙席单

大杂会白菜鸭子虎皮肉折会鸡笋子肉海带肉烧白红肉清风蹄子围碟八个花生米石榴桃仁地梨癶羊尾鸡杂皮渣排骨

六、送帐早饭单

白煮肉白菜焖鱿鱼樱桃肉盐白菜炒肉炒猪肝吊子杂会鸭血火锅.

七、送帐席单

光参杂会鱼肚白菜鸭子地梨鸡笋子肉海带肉烧白红肉圆子火锅汤

围碟八个

花生米甘蔗桃仁橘子蜇皮排骨皮蛋羊尾

八、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夜酒菜单

抄者按:‘前总目内送帐日席三十六桌,十月二十一奠期:席百二十六桌二十二日九桌则第七项菜单之后第八项;应为奠期菜单然帐簿却无正席菜单而只有消夜酒菜单且。白喜事老例开奠日酬客之席较为慎重何以独无此项正:蜇皮冻肉排骨花生米醉面筋盐蛋羊尾巴桃仁

围碟八个点心大卷子.八席,实不解何故。

猪羊杂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