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忠魂
35110800000080

第80章 皇室重现恩怨事,潘美再度囚武德

话说由于昨日夜里,赵德昭、潘美等率军突围,由于战斗太过激烈,以致赵光义腿上中了伤,还与诸将散失了。

赵光义在几名亲兵的侍卫的护送下,绕过涿州城直奔金屯台。到了金屯台,他见大军还没达到,便派人返回打探,这才知道大军正在涿州城外与辽军对峙,赵光义才决定返回涿州。

赵光义回到涿州城,心想自己与军队散失,大军在外,恐生事端,于是急忙派人来传召班师。

赵德昭、潘美等得到班师命令,只得领军回城。

为了防备辽国大军乘胜南下,赵光义命定武节度使孟玄喆屯兵定州,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屯兵关南,彰德节度使李汉琼屯兵镇州,以上三处军队由云州观察使刘廷翰统一指挥调度。

安排妥善之后,赵光义带领禁军自金台屯南返,走了二十来天,回到了都城开封。

难返途中。

崔翰赞对赵光义说:“圣上,在高粱坡哪晚,由于陛下您不见了,潘美竟然胁迫微臣,拥立武功郡王为帝!”

赵光义会心一笑地说:“崔爱卿,说笑了吧!一个是朕的皇子,一个是朕的爱将,怎会背叛朕?”

崔翰赞见赵光义如此一说,便立刻说道:“请圣上息怒,都是微臣胡说。”说着就扇起了自己的耳光。

“好了,崔爱卿,朕也知道你对朕忠心耿耿,下去吧!此事不宜声张!”

……

崔翰赞向赵光义泄密的事,赵光义并未发作,只是暗暗记在心中。

??回到汴梁后,由于此次北伐失败,赵光义对诸将领大施惩罚。这些将领本来先是在平定北汉时立了功,奖赏没有得到,心里很不舒服。

原本就是太宗赵光义不顾潘美等人的反对,一意孤行,非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北伐契丹,如今失败了,罪责都让这帮人承担,人人心里说不出的憋屈。但是,皇帝陛下正在气头上,谁敢有异议?罚就罚罢,总比掉脑袋强。

但是也真有不怕掉脑袋的,此人正是武功郡王——赵德昭。

赵德昭跑到御书房对赵光义说:“陛下,您应当赏罚分明。诸将在攻克太原立了大功,现在应该奖赏。至于北伐失败,皇上也应该自省一下。有罚无赏,有失公允。只会令我大宋将士们心寒啊!”

太宗赵光义看着赵德昭,久久不言。过了好一阵,才说道:“德昭啊!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奖赏诸位将领也不迟。这也是朕给你铺路啊!”

赵德昭无言以对,回到府中,细细回味太宗的话,越想越不是滋味,竟而拔剑自刎,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

据史料记载,太宗听见赵德昭自刎身亡的消息非常惊悔,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身大哭,说道:“痴儿何邪至此?”、“朕只不过是说了句气话,你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都是朕害了你啊!”究竟赵光义是否是气话,我们就不得晓了。

按常理说赵德昭当然想不开了!赵光义那句话分明是说自己要谋反,皇位本来是自己父亲的,不明不白落在叔叔手里不说,如今叔叔正疑心自己要谋反,这是多么尴尬的处境?

史书记载赵德昭去世两年后,他的弟弟赵德芳也因病死去。“因病”是史书上说的,是不是有些不可告人的内幕。我就不得知了。

话说赵光义将战败的责任怪到将领头上,降级的降级,贬谪的贬谪,反正自己是一国之君,总要有“替罪羔羊”。当然这里面处于危机顶端的便是潘美了,由于崔翰赞的一席话,潘美再次囚禁在武德阁了。

而此时的辽国,虽然取得了胜利,倒是赏罚分明得很。南京守将韩德让、耶律学古能够在危急中稳定军心,守卫城池,都得到了褒奖。耶律沙虽然在此战中来了攻,但是之前在“白马岭”吃了败仗,功过相抵,不奖不惩……

回顾过往,自太祖赵匡义建立大宋以来,每次征战,近乎无往不利。太宗接过太祖的皇权,平定北汉,也算有作为了。只可惜他建功之心太切,在没有精心准备的情况下,意气用事,贸然北伐,惨败高粱河,正真意义上的首次与契丹交兵便败下阵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傲气荡然无存,真真是豪气冲天地去,结果铩羽而归。不光如此,宋军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契丹铁骑不免心生畏惧,这为今后的宋辽之争产生了不良影响,以致后来不得不定下“澶渊之盟”。

崔翰赞告知赵光义诸将领曾在涿州城外欲立赵德昭,此事一直压在他心头,如今赵德昭虽然自杀了,但赵光义深深感觉到内部已经出现危机,一时间无心再图北伐之事,将“燕云十六州”抛到了脑后,开始留意内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