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走危机(上)
3505000000053

第53章 二次下江都,一次征高丽(3)

其实他这次来,完全没必要动用这么多人,也没想把高句丽踏平,一方面让高昌王和突厥可汗看看他的威风,另一方面就是想要吓死高元,让他投降,如果真的动手打赢了,他都觉得不过瘾,所以他认为在两百万大军面前,高句丽这只小蚂蚁连考虑都不用考虑,立即就会趴在地上磕头。

可是他想错了。

正月三日,大军第一军出发,以后每天派出一个军团,四十天之后,大军才出动完毕,首尾相连,旌旗连绵一千里,好像从古到今还从来没有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吧,以后也没有,个人这么认为。

表面上看起来杨广做出的安排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是他恰恰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没有统帅。俗话说蛇无头不行,当皇帝是当皇帝,指挥军队必须要有一个元帅来头筹,隋炀帝可倒好,把军队全都拆开了,各自为政,随便你们怎么打,赢了就行,他觉得二百万人作战,完全不需要什么战略计策,直接踏平就行了。所以他的军队装备虽然好,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将领们谁也不服谁,根本无法配合作战。

这是指挥的失策。

临走的时候,将军段文振曾经向杨广建议,千万不要轻易接受高句丽的投降,一定要观察一段时间再说,最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来个闪电战,直接摧毁首都平壤,然后再让他投降,速战速决,一劳永逸,杨广当时也觉得有点道理,可是段文振行军途中居然死了,所以杨广马上就把这话给忘了。以至于后来追悔莫及。

如果按照段文振的策略,即便是杨广有各种失策,即便大军没有统帅,这场仗也还是可以打赢的,但偏偏杨广就是不听。

三月十四日,杨广亲自进入军营,抵达辽河西岸,大军会师,开始修建巨大的阵地。

之后,高句丽人在河对岸进行布防,想要趁着隋军渡河的时候发动攻击,杨广一看笑了,小样儿,老子从小打仗,还不懂你这点猫腻,跟我玩这一套,找死呢吧。回头跟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达漫还有高昌王说:“等着看好戏吧!”

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请求当先锋率先渡河,慷慨豪迈地对自己的儿女说:“国家对我有大恩,今天就是我报答的日子,我死得其所,你们也可以得到富贵。”

看来麦铁杖已经看出来了,高句丽并不是杨广眼中的小蚂蚁,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出战之前已经抱有必死之心。

当时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河西岸建造了三座浮桥,让士兵们踩着浮桥过河,浮桥可以移动,所以建造的时候,高句丽人没办法破坏,建造好了之后,才移动到渡河的位置,但可能是宇文恺同志同时建造宫殿修花园搞装修太多了,对于军事工程不专业,所以浮桥短了一截,居然到不了对岸,结果麦铁杖冲过去之后就掉水里了,高句丽军队居高临下,杀死无数隋军,麦铁杖英勇殉国。

真不知道宇文恺回头跟杨广怎么解释,平时看你的施工队干的还可以呀,怎么今天露怯了呢,让我在国际友人面前丢脸。该当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