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词上取得的成就,苏轼的散文也写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能用最佳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他因此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他在书法和绘画上也有相当高的水平。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却始终保持着旷达乐观的心境,用大度而又洒脱的气势写下了无数杰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天才文豪。
开创元杂剧
关汉卿曾经在元朝朝廷里做过高官,但是很不得志。他最终辞官,生活也因此窘迫起来。这给了他熟悉平民生活的机会,他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往来,交友十分广泛。约1260年,关汉卿开始到各地游览。他积极结交当地著名人士,了解风土人情,还拜访当地的杂剧作家。他深入生活,有时还亲自登台演出。参加演出使关汉卿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广泛的交友也使他获得了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开始对民间曲文、话本进行创作加工,并最终创作出一种曲目繁杂、结构严谨的综合艺术新形式——元代杂剧。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七十种杂剧,每一种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作有《绯衣梦》《蝴蝶梦》《窦娥冤》等,为繁荣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呕心沥血着《红楼梦》
曹雪芹的家势曾经显赫无比,但却中道衰落。他从此受尽了歧视,也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曹雪芹的生活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甚至要靠借债和友人接济度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雪芹开始了小说《红楼梦》的创作。因为写书没有钱买纸,他就把旧皇历拆开,把书页反过来折上,订成本子,字就写在皇历的背面。在他写《红楼梦》的过程中,妻子去世了,爱子夭折了,过度的悲伤让他病倒了。他贫病交加,却无力求医,但他还是坚持写作。经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耗尽心血,终于写成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
《红楼梦》描写了贾家这一个大家族从繁盛走向衰败的过程,塑造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许多成功的艺术形象。曹雪芹用这样一部天才巨作,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奉献了一部杰出的精品。
刻苦研习成巨匠
齐白石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却喜欢绘画。15岁时,他拜一位木匠为师,学习雕花手艺。
有一次,齐白石在一个乡民家里做活时,无意间看见了一部残缺不全的《芥子园画谱》。他立刻把书借来作为自己学画的教材。他把画谱全部复制了一遍,还在雕花之余经常反复地临摹这套画谱,并加以融会贯通,这使他初次比较全面地接触到中国绘画的传统程式技法。后来,齐白石拜了好多民间画师为师,专心学绘画和篆刻,逐渐成为一名很有修养的绘画大师。
年到1929年间,齐白石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和精力,用10年时间闭门谢客,潜心研究,摸索绘画创作的道路。这段时间,齐白石作画万余幅,刻印3000多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将画、印、诗、书融合在一起,使中国传统艺术上升到新的高度,在艺术上走出了一条继承、革新和创造的光辉大道。
弃医从文,为唤民众
鲁迅曾在日本学习医学,立志救死扶伤。可是后来遇到的一件事,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年的秋天,学校放映一部时事短片,里面出现了这样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捆绑着跪在地上,就要被砍头,一群围观的中国人的表情却显得很麻木,而他们的身体看上去倒是很强壮。看短片的外国同学发出一阵阵欢呼。顿时,一种愤怒、悲痛、屈辱的情感紧紧地抓住了鲁迅的心。他想,一个人即使身体再强壮,如果精神是麻木的,也只能做些毫无意义的事,而再高明的医生也只能医治人的身体,无法医治灵魂。于是他决定放弃医学,用文学来唤醒沉睡的同胞们。
鲁迅毅然退学,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既解剖了历史,又批判了现实,唤醒了无数的中国人民。鲁迅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刻苦练功,独创“梅派”
梅兰芳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他8岁开始学习戏曲,练功非常刻苦。
一天,先生在板凳上放了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高的高跷站在砖头上,教他练跷功。梅兰芳站在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十分害怕,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一炷香的工夫过去了,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他的跷功进步很快,但他仍不满足。冬天,他在院子里泼上水,等水结成冰后在上面踩高跷。冰很滑,他身上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每次跌倒后他都爬起来继续练。就这样,他终于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他11岁就登台演出了,到20岁时已经成为驰名京沪的京剧演员。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逐渐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在唱、念、做、打等各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此外,他在服装、音乐舞台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都对京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本人也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孜孜求学成巨擘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曾经到欧洲留学,学习绘画。由于当时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经常受到歧视。
有一次,在一个留学生聚会上,一个外国洋学生十分恶毒地污蔑中国人和中国留学生,说中国人又蠢又笨,无论怎么深造也成不了材。徐悲鸿听了十分愤怒,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宣布要跟他比一比,到毕业时看谁是蠢才,谁是人才。从此,徐悲鸿更加勤奋地学习。他经常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闭馆时才出来。徐悲鸿从中汲取了很多艺术营养,绘画技法突飞猛进。法国著名写实主义大师达仰被徐悲鸿的精神感动,主动要求辅导他画画。后来,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并且在几次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徐悲鸿在巴黎举行画展,顿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最终,那个洋学生不得不甘拜下风。
留学归来后,徐悲鸿成为当时中国美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把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到中国的传统画法中,为中国画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被国际美术评论界称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徐悲鸿擅长画马,他笔下的骏马精神抖擞,豪气冲天,已成为中国绘画的象征。徐悲鸿还为发展美术教育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画家,被人们称赞为“画坛伯乐”。
伟大的西行之旅
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生活在北方的匈奴民族逐渐强大起来,总来侵犯西汉以及西汉北部的西域地区。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派张骞去联络西域的大月氏,想和他们一起抵抗匈奴。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不料,他们在途中被匈奴俘虏,被押送到匈奴王庭。匈奴为笼络张骞,给他娶妻生子,并且一扣就是10年。但这些并没有让张骞动摇,他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一天夜里,张骞一行人趁看守不备,逃离匈奴,历经艰辛终于到达了大月氏。但是,大月氏不想再跟匈奴打仗,张骞只好暂时留下来。他在当地考察了一年多,掌握了西域的基本情况后返回了西汉。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使命,却打通了亚洲内陆东西交通的要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使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
北海牧羊,不辱使命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不料却被匈奴扣押起来,还逼迫他投降。苏武始终心念汉朝,不肯投降。
为了让苏武改变主意,匈奴单于决定让他吃点苦头。匈奴单于将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窖,不给他饭吃,也不给他水喝。当时,天正下着雪,苏武就从地上抓点雪,再从皮袄上拔点羊毛,胡乱吞咽下去。单于见这样仍不能使苏武屈服,就下令把苏武放逐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无人的荒野里牧羊,并且告诉他,在公羊没有生小羊之前,不准他离开那里。
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苏武生活得极端困苦。尽管如此,他还是坚贞不移,坚持效忠汉朝君王。他牧羊的时候,手里依然拿着当初出使匈奴时汉武帝交给他的旄节,连睡觉时也不放下。时间长了,旄节上的毛都掉光了。
公元前81年,苏武在经历了19年的艰辛后,终于被汉朝派来的使者营救回祖国。苏武受到了汉朝君民的热烈欢迎。此时,苏武的须发都已经白了。
艰辛的取经之路
玄奘是唐朝一位杰出的僧人。他精通佛教典籍,在研读佛经的过程中,发现国内佛经不仅残缺不全,而且错误很多。为了了解经典真义,他决定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求取真经。
在去印度的路上,玄奘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一次,他独自一人走进了茫茫戈壁。他前进了一百多里,却始终没有找到水源,还失手把装水的皮囊打翻了。在这种情况下,玄奘毅然决定,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还求生。于是,他继续向西行进,越过戈壁滩,进入大沙漠。他顶着风沙、忍着干渴,终于走出了沙漠地带。玄奘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印度那烂陀寺。他在那烂陀寺专心研究佛法,并于645年携带着大量佛教典籍回到了唐都长安。玄奘在古代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行进了五万多里,经过了100多个国家,在世界旅行史上创造了罕见的纪录。他毕生致力于佛教事业,为中国以及世界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和亲远嫁吐蕃
唐太宗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族强大起来,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他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于是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唐太宗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册封江夏郡王的女儿李雪雁为“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吐蕃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他们感情融洽,互敬互爱。文成公主以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向丈夫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帮助丈夫治理国家。文成公主还帮助吐蕃人民推行历法,并拿出带去的五谷种子和菜籽,教人们种植。此外,她出嫁时还带去了许多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物技术和医学的着作,这些在吐蕃传播开来,大大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文成公主这位王族出身的柔弱女子,远嫁吐蕃,大大推动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增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鉴真精通佛学,还懂得许多佛教艺术、建筑、医学、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被人们尊称为受戒大师。
年,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决定到日本传戒弘法。从743年开始,鉴真尝试了四次东渡,可不是被官府阻挠,就是遇到狂风巨浪,船只因严重破坏而无法行驶。748年,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这一次,鉴真等人又遇到大风浪,船只失去控制,随风漂荡。淡水没有了,他们就每天靠嚼几粒生米充饥。鉴真因为劳累过度,再加上医治不当,双目失明了。第五次东渡又失败了。
年,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带弟子踏上了第六次东渡的航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航行,他们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日本,鉴真以忘我的精神,大规模地弘扬佛法。他主持建造了唐招提寺,还向日本人传授了宗教雕塑和绘画艺术,在中日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史上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
七下西洋
明朝初期,明成祖派宦官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西洋(那时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去拜访那里的国家。
年,郑和率领翻译、军士、医生、商人、水手等共2700多人,带着大量的丝绸、瓷器、粮食等物品,分乘62艘大海船和200多只小船,开始了第一次远航。他们从今江苏太仓出发,经过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郑和率船队每到一个国家,就去拜访那里的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许多国家见中国的船队如此宏伟,而郑和的态度又非常友好,都热情地接待他们。1407年,郑和启程回国,西洋各国都派了使者带着礼物跟他一起回访。郑和回到京城后,明成祖见这次远航这么成功,非常高兴。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里,郑和在明成祖的支持下又进行了几次远航。他前后共出海七次,到过印度洋沿岸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积极推动维新变法
清朝末年,中国日益衰弱混乱,许多有识之士都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康有为大力宣扬资本主义理论,希望清政府能够进行革新。
年,康有为发动在北京考试的1300多名知识分子,一起上书光绪帝,要求实行维新变法。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向光绪帝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政治纲领。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成立保国会,为维新变法做好了直接准备。
在康有为等人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在此期间,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光绪帝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革新的政策,如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创办京师大学堂等,在当时具有十分进步的意义。
然而,由于守旧势力的破坏,变法在坚持了103天之后失败了。但康有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大旗,不仅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也顺应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