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道悟笔记
34907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这是一本非常小众的书。不知道读者为什么翻开它,不管是随意或巧合,还是各自抱有不同的意愿,总之,都是缘分呐。那么,随手翻一翻,看得明白当然善哉善哉,看不明白的,就当个乐子吧。实在觉得晦涩难懂的,随手拿来,随手扔掉,下一个捡到的家伙,说不定捧在手里当成宝,天天走路吃饭睡前都要细细品咂思索呢。

不说笑了。

简单加一些说明、引导性的文字在前页。

卷一:笔记心得

此卷为读思手札,随感而记,言语稀散,不成文章,重在记录而已。因不同时期的理论基础和实修经验有所差异,可能在前后的叙述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又或许数月前的一些想法在日后亦发生了变化,甚至相悖,敬请谅解;再者需要说明的是,每次上传都是按卷名分类上传,而首页只显示第五卷最后一章,故虽在前四卷上传更新,但其实首页并不显示最新章节。

卷二:实修证录

此卷记载实修过程中的感应及体悟,从猛然开窍起,一夜间三观彻变,开始从零初学,到渐有所得,历经坎坷,再到摸着门槛,总结经验,一路走来,随行随记,作为自己的历证,也可为后来人提供借鉴。

卷三:原创故事

闲来编撰的小故事,可作趣耍一阅。

卷四:偈语话头

内容较杂,有实修证录,有阅读感悟,有灵感随笔,皆以话头或诗歌的形式书写,不求读者能看懂,只愿后来有缘之人能有所共鸣,倘若能从这些粗糙的笔记中得到自己的启发,也是笔者之幸,善莫大焉!

卷五:子不语怪

因为没有意义,本无意记录这些不真实的东西。但是,因其是修证过程中的必由之路,故而决定记载这个虚幻的变化过程,总结出经验教训,也做个成长见证,同时将一个神秘的精神领域展现给读者。

前后语言风格的变化,是因为刚开始接触时,三观变化很剧烈,猛然间吸收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想了很多,觉得修行这件事非常新奇、兴奋,恨不得把胸中几斤几两全都付诸笔端,言辞就就比较轻浮且偏向口语化(如《从修行角度看西游记》、《符篆的奥秘》);后来随着渐次修行,文笔也就稳重几分,酝酿斟酌,而不那么随意了。

总之缺点还是很多,还望读者见谅与指正;也不打算刻意修改,因为那将有悖笔记的初衷。

这本手札见证笔者自己的修习及心路历程,并无推广宣传之意,更不敢传道他人。笔者本身也很反感网络上一些人借助贴吧、论坛等地大放厥词,或弄佛道之争,或弄派系之别,或自诩修道大成欲收费收徒,或坚持个人见解驳斥他人,或以玄乎其玄的迷信教条去蛊惑他人从而获取利益之行径,其实与修魔无异。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若非函谷关令尹喜执意留下不立文字的老子,也不会有道德经这部恢弘著作留世;立文字之说,毕竟是落了下乘,倘若只是只读书不修行的学院派的纸上谈兵,引经据典而不解其理,谈天论地而不知其妙,既不能启发后学,亦不能遗留经典,则不如不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诸位学道人,尽信书不如无书,纸上得来终觉浅!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君共勉。

前言至此,礼敬。

(作者:卓语,自号朴阳,渭州活死人)

2018年6月11日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