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亲子教育万事通
3489100000022

第22章 家庭环项与幼儿教肓(3)

转移注意法

如孩子路过商店吵着要买食品,你可把孩子的注意力调到开过来的小汽车上来,学着汽车的叫声,跟着汽车方向走,使孩子不知不觉离开了商店,忘记了食品。这种方法对越小的孩子越有用。

讲清道理法

要把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让孩子爱听而且又真正明白了,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特别要讲清为什么不可以做,这种方法适合年龄稍大的孩子。

示范激励法

如孩子打掉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时,成人可有意识地带孩子在旁观看小朋友搭积木。让他看小朋友多认真,搭得多漂亮,参观的小朋友又多虚心多友爱,引导其他小朋友欢迎他参与搭积木并示范搭给他看,帮助他搭好。这样群体的示范作用会给他带来乐趣。此时大家拍手再次表扬他的进步,夸他是再不打垮别人搭的积木的好孩子。

尝试体验法

如孩子对炉灶感兴趣而总想接近时,可从炉灶上提下一壶正烧着的热水,在大人精心照顾下,让幼儿的手逐渐靠近水壶,当他感到很烫时,定会迅速收回手。告诉他手如再靠近会烫起泡,会烫伤,很疼,告诉他炉灶是不能接近的。

订立规则法

如规定小孩不能碰插座,不能把手指伸进插座孔,大一点的小孩规定开电钮时要把手擦干,赤脚不能开电开关,手不能碰插头等。可根据孩子活动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并设法让孩子明确知道。

协商法

如看电视,孩子与大人各爱看自己爱看的频道,提前协调好,不要到看电视时,孩子与大人发生争执,甚至吵吵嚷嚷。

介绍法

如来客人时,向客人介绍这是我家的小男子汉”。孩子会感到很自豪,“他会给客人送糖果,他会讲故事、跳舞、唱歌、客人说话他会静静地听……”这样介绍比硬逼着他表演来得主动,对克服“人来疯”也有好处。

暗示法

孩子做得对,成人示以满意的微笑,做得不对时示以否定的摇头,一个眼神、一个指示动作,孩子和成人配合默契。还可通过语言暗示,“小猫咪睡觉了,他多希望安静呀!”比说“不要大声吵了,烦死人啦!”效果好得多。

提醒预防法

预防应在做某件事之前,千万句事后的唠叨不如精炼的事前一句提醒。

现场演示和参观法

如怎样阻碍孩子爬窗户呢?可将家里已损坏不能再用的器皿等,演示其从高空坠下的情景,让孩子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再联系楼这么高,人如果掉下来会怎样,得出窗户不能爬的认识。

如何制止孩孑的有害行

有一部分孩子常常发生有害行为也们或损坏物品、玩具,或攻击伤害别人,或无意伤害自己,所有上述现象,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对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害。当成人遇到孩子发生有害行为时,家长应认真分析原因,然后釆取以下措施。

(1)因年龄特点、身心发育不完善引起的有害行为。孩子年龄小,手脑协调能力不很强,不能像大人一样做任何事情都得心应手。如吃饭时打碎了碗盘,不小心摔坏了小闹钟等。对此,成人一方面要肯定孩子的积极因素,原谅孩子的过失,一方面要温和、亲切地告诉孩子做事要小心,并教给孩子一些具体方法。利用当时情境做游戏,进行轻拿轻放的强化训练,也是积极制止此类有害行为发生的好方法。

因缺乏生活经验引起的有害行为。孩子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安全常识,也容易发生有害行为。如有的孩子过年放炮炸伤了自己的手脸,有的孩子因玩火烧伤了自己的身体,甚至引起火灾。处理此类有害行为,是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孩子不能随便玩火玩电。还必须教给孩子一些生活经验以防微杜渐。

因孩子身心不适发生的有害行为。孩子心情不愉快或身体不舒适时,也会发生有害行为。如有的孩子稍有不满就摔东西。这时,家长应问清原因,给孩子讲清道理。也可以用转移注意法使孩子心情愉快,还可以进行冷处理,使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行处理。如果是孩子身体不适,家长要及时给孩子看病,以解除发生有害行为的“病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因受不良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有害行为。一位名人曾说,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指责。孩子在敌意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打骂。由此可见,不良的教育环境是孩子发生有害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孩子经常看武打片,而学会了动辄打人。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造成性格孤僻,常爱骂人。有的孩子长期受批评,因而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所有上述现象中的孩子,就像一只好斗的小蟋蟀一触即发。因此,家长必须慎重处理这种孩子的有害行为,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严肃批评,又要关心爱护。如果孩子的有害行为还不能得到抑制,家长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但切忌惩罚过度。平时,成人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团结、和睦、相敬相爱的家庭环境,经常给孩子讲模范人物的故事,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5)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有害行为。有的孩子因“路见不平”就会“拔刀相助”。在这种有害行为面前,成人切忌粗暴,要耐心寻因,有的放矢,进行劝阻。

如何让孩孑树立确的做事态度

(1)加强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孩子自我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做事态度。①让孩子学会对自己对别人进行观察、评价。谁的对,谁的不对,怎样做才算对?怎样做不对?经常这。样观察、评价,当他的行为不符合标准时,你对他的阻止他是会接受的。②深入浅出地让孩子知道一点辩证法,知道每个人做事都有对的和不对的。假如事情做错了。就会被爸爸妈妈阻止。比如孩子知道小朋友应和睦相处不争抢玩具的道理。如果一时遇到新鲜玩具。孩子想争抢时,爸爸妈妈可进行阻止说:某某知道小朋友应友好相处,玩具大家一起玩,你不能抢过来自己玩。”这样孩子知道对与不对,依据孩子想当好孩子,不当坏孩子的心理特点,他会听你的,不去争抢玩具了。

(2)爸爸妈妈要按规范去要求孩子。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要求孩子,这样最容易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爱心。孩子以童心审视周围事物,他想的、他要求的和成人都不一样。所以父母要多学点育儿知识,知道对几岁的孩子应当怎样要求才算适当、合理。要求的适当、合理,孩子自然会接受的。

阻止要先讲道理,后阻止孩子的行为。父母平时对孩子讲道理要准确、肯定。怎样做是好孩子,怎样做是坏孩子,使孩子心目中有了判断好坏的能力,当你叫他做某件事或不叫做某件事时,他会乐意接受的。

当孩子接受你的阻止后,表扬要适度。孩子接受你的阻止后,父母对其表扬、奖励要适度,千万不能给孩子戴高帽子,说恭维话,因为你阻止孩子不良行为是防止造成严重后果,孩子受阻止是应该的。

如何确对待孩孑的恶作剧

当孩子长到5岁以后,总有那么几年是“混沌期”的时候,也就是俗话说的半大小子,气死老子。”特别是男孩子,常有“恶作剧”的行为发生,他可能会把烟卷拧碎放入鱼缸,也可能在小狗的尾巴上拴上一卷报纸点燃,还可能……

那么,家长如何解决这恼人的问题呢?

找一找深层原因。孩子搞“恶作剧”,多是在烦躁、孤独无聊时。也有的是对家长的一种报复行为,在他被家长误解、冷落、打骂之后所进行的。对于这种原因的恶作剧,家长就不该就事论事了,而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心理问题,以关爱为切入点。

可以动怒,但不可动手。无论是谁,看到孩子在“惹祸”总要火冒三丈的,当然可以立即制止孩子的危险或破坏行为,指出可能出的严重后果,但你不必用痛打的方式,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孩子与你结下怨恨或产生报复心理。

(3)从正面肯定出发。如家长发现孩子用笔在墙上“涂鸦”时,可先肯定他的想象力和绘画水平,然后再引导他你这“作品如果画在纸上,说不定什么时候还可以拿去参赛、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呢!”如此等等。

与孩子共谋“喜剧”。把自己也扮成一个顽皮的孩子,与孩子“合谋”一件“喜剧”,比如“爸爸”正在聚精会神的工作,你可让孩子悄悄地往他的咖啡杯中倒些糖,让他的惊喜变成大家的快乐等。同时告诉孩子,搞“恶作剧”并不难,难的是为他人创造一些惊喜,演出喜剧及表达一份爱人之心。

把“恶作剧”变为“实验剧”。“恶作剧”中往往包含着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对于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你可要求他先把要搞的“恶作剧”内容用文字或口头表达出来,必须在家长的审批同意下方可“变通”执行。如孩子要往鱼缸中放烟头,那把一只小鱼单独放入一只碗中进行好了,看看鱼对烟丝的承受力究竟有多大,从而把恶作剧引导演变为“科学小实验”。

为什么要带孩孑走进大自然

许多爸爸妈妈在孩子4-5岁时,都急切地想教孩子认字、识数、学琴、学画等,希望现在的学习能为孩子将来打下基础。但他们却忽略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忽略了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天性。因此,常常适得其反,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童年时代是孩子们提高应变能力,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即兴发挥,显露创造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关键时期。要使孩子具备应变能力,户外活动是关键。常言道,室外是孩子们的天堂。在那里,既没有成年人的指手画脚,也不受家长们的摆布和约束,孩子们愿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只要孩子们不出格,家长们就应充分给予他们这种自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从游戏玩耍中学会依靠自我的生活能力,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需要户外活动,更需要懂得儿童户外活动价值的父母。因此,作为家长必须了解以下几点:

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应尽可能多地陪他们到户外活动。例如,与孩子们捉迷藏、掷皮球、在河边叠纸船、在沙滩上挖地道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平时家长应注意控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以此提高户外活动对孩子的吸引力。

不要过多地替孩子们安排放学后的活动。学龄儿童放学后除了做家庭作业外,还应有由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做家长的应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权,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自己安排时间,安排活动,如何独立作出决定,如何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区别处理。

建立邻里友好相处的关系,周末或放学后要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孩子们玩耍时,家长应在一旁默默地观察,而不要去对他们指手画脚。这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造力的最佳时刻。

孩孑为何需要多体验失

城市中不少家庭,尤其是那些经济富裕的家庭中,孩子“称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无休止地向父母提要求,甚至承受不了半个“不”字。这种孩子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要。倘若父母拒绝他们的要求,孩子马上就变成一副无赖样。他们相信“拥有”是他们的权利,觉得自己是公主、王子,理应得到这一切而无需说个“谢”字。这种培养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把要东西的权利交给孩子,由他决定父母应该同意或不同意,就像给了孩子一件他不会使用的武器,这迟早会让父母后悔的。一个充满欲望、撒泼任性的孩子是不幸福的。童年的幸福不仅仅是有玩具、愉快和无忧虑的生活,同时也包括要懂得失望的感觉。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某个时刻你必须面对的东西。对失望承受能力低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它会伴随出现精神痛苦和失常行为。危险的是,一个从来没听过“不”字的孩子,是不可能承受失望的感觉的,这种情况将会使他变得脆弱、不成熟、有暴力倾向和染上坏毛病。父母亲的一个“不”字破灭了一些东西,但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东西:划出了界限,重要的是这些界限是有道理的,而不是专制主义的。家长如果不能够正确评价孩子的要求,判断他们要求的合理性,而只是一味满足他们的话,可以想象,孩子当然会无休止地提出要求,稍不如意,就哭着喊着,等待能够满足他的要求。然而迟早会有一天,父母会吞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专家指出,这里有两个不好听的词值得一提:惩罚和纪律。要让孩子懂得,犯了错就该受到惩罚。不过惩罚应该遵循两大原则:一是要看错误的程度,而不是父母气愤的程度。二是罚期要短,例如,禁止他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

邻里关系对象庭教育有何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单元式住宅越来越多,这使邻里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单元式邻里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友好型、封闭型和纠纷型。新型的邻里关系对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而友好型的邻里关系对帮助和促进家庭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教育孩子。各家的孩子常走动,父母们便于建立一个正确的让孩子们共同遵守的规矩。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游戏,能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可以学到更多知识。

有利于孩子们学会与人为善、建立和睦的关系。友好、相互帮助的邻里关系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会逐渐养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好习惯。

孩子们常在一起学习玩耍,父母们可以有意识地表扬某个孩子的长处,批评某个孩子的缺点,同时教育孩子们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

有利于孩子形成乐观、合群的性格,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好处。友好的邻里关系不仅对单元式住宅家庭的家教有帮助,对其他类型住宅家庭的家教同样有益处。

象长包办孩孑做事有何牌

现在的很多家长或认为孩子做事太笨手笨脚了,或担心孩子在做事中损害东西、伤害自己,为了省事省心,他们情愿把孩子的事一手包办了。可是这样做却弊端多多。

首先,这样做剥夺了孩子的动手机会,孩子学穿衣、系鞋带、洗碗、扫地时,虽然做得笨拙并且一开始干不好,但人的手是越练越灵巧的,大人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哪来灵巧的双手?

其次,这样可能让孩子养成懒惰的性格。父母样样代做,使孩子什么也不会做,缺乏克服障碍取得成功的经历,从而缺乏自信,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很难在生活学习中克服困难,不断进取。最后,孩子从不亲自做事,就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父母辛勤挣来的钱,他花起来也大手大脚,不当回事。

所以,家长应多费一份心,放手让孩子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从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