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3463300000023

第23章 以儒家思想为轴心的道德教育(2)

韩国中小学校德育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建立起相应的工作形式和途径,并在积极引进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方法体系,.这里仅对此做一相应的分析。

一、韩国中小学校德育的途径

韩国学校德育坚持课程教学和全面渗透相结合,其途径主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中的德育

韩国中小学每周1~2节道德课,称特设道德教育时间,.但并非全部包含德育的科目,而是以各科教学、特别活动及社会实践一起构成学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式道德课在学校德育中起深化、引导的作用。因而,韩国把开设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自建国以来坚持设课,并不断完善,成为传授系统道德知识的途径。在德育课的教学中,韩国注重传统道德教育的传授,特别是强调儒家伦理的灌输,因为韩国认为,日本之所以在经济上获得了成功,儒家伦理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系统地灌输儒家伦理能保持忠孝克俭、勤劳朴素、品德高尚、家庭和睦的新社会风尚,造就有道德的新一代。

2.各科教学中的德育

除特设道德课进行学校德育外,韩国道德教育还通过整个课程实施,.包括社会学科和国语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第一位的是道德课和国民伦理课及社会科教材,要求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化,纲目清楚;第二位的是国语课教材,.要间接反映出道德教育的作用;第三位的是理科教材和体育、音乐、美术、实科等教材,都要求道德教育生活化。韩国的社会学科包括地理、历史、国家制度、民主政治等课程都应负有相应的德育任务。

例如韩国的历史教材中,强调韩国悠久的历史,美丽的河山,和谐的自然景观,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并从中了解祖国备受凌辱以及韩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身处神创国度中的荣幸和为建设和保卫这一国家而自豪,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能歌善舞是朝鲜民族的特点,无论是男女老幼,每逢喜庆之日或高兴之时,总要欢聚一处尽情歌舞。因此,韩国中小学都开设音乐课,通过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3.校园环境中的德育

韩国中小学很注重通过校园环境这种隐蔽课程的效果,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其功用并不亚于正式课程。这里的校园环境不仅包括校园的自然环境,.而且包括校园的社会环境。韩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园优雅,教室整洁,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不仅如此,韩国各级各类学校还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和有效管理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各学校不遗余力地把德育列入全校工作的中心,按德育标准安排布置校园,制订校园管理规则和学生行为守则、班级规则等。各学校均特别设伦理主任,专门负责推行忠孝礼仪的教育工作,并在各班教室摆放一套班主任(导师)办公桌椅,由班主任坐班,随时督导学生言行。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道德问题讨论,倡导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政治运动和体育活动,.并从多方面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4.课外活动中的德育

韩国学校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课外活动,.包括校内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和校外社团组织的活动,韩国各种有关儿童的非正式教育组织有29个,几乎都由各种社会文化基金会设立,只要自愿报名并交纳会费就可成为其中会员。.还有一些为困难儿童提供援助的慈善机构的儿童组织。这些组织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主持学校德育,.消除学生在拥挤课堂中产生的不良心理,它们提供诸如美学艺术活动、音乐节、文艺及促进个性发展的传统艺术活动。这些组织包括韩国童子军协会、韩国红十字会、青年基督教妇女协会、青年基督教学会、4-H俱乐部、韩国青年团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韩国青年团,于1981年成立,是29个协会中最严肃的组织,其宗旨是增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在道德价值教育中的相互合作的联系,它提出一系列反映活动实质的活动标语,如,.“让我们共同寻找我们历史的根”,“让我们做创造新文化的旗手”,“让我们成为民族统一的先锋”,等等。.韩国青年团到1986年后对学校课外活动已有广泛的全国性影响,并得到政府和地方的资助,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活动。韩国中小学总计有98种不同类型的校内外活动,大致可分为10类:精神价值观、生活活动、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活动、自我调控训练、领导能力训练、各种技能训练、国际交流活动、社会服务以及参加各种仪式,等等。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社会活动和社会服务中的德育

韩国学校德育注重与社会活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和为社会服务中锻炼思想,砥砺情操。韩国自独立以来就掀起了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如1970年倡导了新生活运动,又称新乡村运动,以整饬社会秩序,发扬传统文化,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对象,要达到三项目标:一是培养忠、孝、勤勉、合作、信义、爱、宽容等美德的新观念运动;二是建立新公共道德新秩序的行动秩序运动;三是整顿生活环境,绿化都市的净化环境运动。并特别设计了一面有绿色革命成就的旗帜,授予达到目标的地方,这极大地把韩国的各行各业都调动起来,学生首当其冲,积极参与,很有教育意义。80年代以来又极力推广国语和本土文化运动,把说日本语当成耻辱,不再用汉字(汉字后来再次推行),这在当时对韩国带来很大麻烦,但为了激励民族精神,发展本国文化也积极忍痛推行,这些活动都同学校德育有很大关系,同样对学生心灵有重要影响。又如韩国主办的汉城亚运会、.奥运会都很成功地同教育学生结合一起,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次运动,学校都组织学生踊跃参加,.为社会服务,从中接受教育。

二、韩国中小学校德育的方法

韩国中小学德育实践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一方面坚持传统德育原有的有关方法,注重课堂道德知识教学,熟知先贤圣人箴言;另一方面是吸收引进国外的德育理论和方法,注重德育教学的活动性,如科尔伯格倡导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价值澄清法、社会活动法等,努力改变德育教学过于单调,收效不高等问题。特别是70年代后,军人政府还加强对国内的控制,为其所谓“民主”进行民间游说,在德育课上大做文章,不仅加入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延长课时,使德育教学日趋困难。由此,许多德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相应的方法,力图提高教学质量。这里仅对韩国中小学校德育的方法作一归纳。

1.道德科与各科教学结合

韩国属东方文化圈,自建国以来就坚持德育,但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全面主义,.而是实施以设道德课为主的全面主义,体现了东方民族教育文化传统的特点。一方面注重讲授系统的道德伦理和有关的公民知识,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教学大纲,另一方面把德育贯穿于学校的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科教学中,使整个学校都成为一个熏陶塑造学生的教育机构。

2.理论学习与活动训练结合

韩国中小学德育在坚持系统的道德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引入丰富的活动,如放电影、幻灯、录像来加深知识的理解;每日升降旗仪式、周会、参加社会活动等。同时,把活动引入课堂教学本身,使许多教学在活动中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角色,接受相应教育。再次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活动,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有关德育,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3.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

韩国中小学德育注重课堂教学,这是东方式的德育传统,课堂教学强调系统道德知识讲授,但往往拘泥于现成书本知识而显得死板。自80年代以来,韩国在吸收引进国外德育方法的基础上,把道德难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以及活动教学引进课堂教学,从而在课堂上再现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引发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思考所扮演的某一生活角色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加深对伦理问题的理解,如在扮演选举中的公民对职责的考虑,在讨论社会重大案件中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阐述等,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而且引入现实生活实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学校与家庭、社会结合

这是韩国学校德育的一个很成功的经验:一是注重家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强调学校德育应与家庭建立良好的联系,如学校成立家长联谊会等;二是建立广泛的社会教育网、教育监督站,创立融学校和社会机构一体的互助合作共同活动的文明社区;三是在课堂内引入社会现象,并经常参观社会发展和大型建设现场,参与社会活动,为社区服务。

德育之核心——“国民精神教育”

国民精神是学校德育的灵魂,德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国民精神,学校德育越成功,个体的国民精神就越强烈;学校越是重视国民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德育的成就就越大。

韩国中小学校的“国民精神教育”是学校德育之核心。国民精神教育是育人教育,是贯穿韩国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因其鲜明特色和显着效果而颇具影响。考察和分析韩国中小学国民精神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更好地开展我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小学国民精神是韩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韩国,国民精神教育是韩国公民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后的韩国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始终都有明确的国民精神教育目标。为尽快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在教育上将“民主主义”和“弘益人间”确立为教育的基本理念。“弘益人间”是韩国开国神话中一个基本的思想,是令天下苍生共同受益的意思。1945年,韩国教育委员会按照“弘益人间”的理念将培育具有爱国精神的国民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爱国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1948年12月韩国颁布的《教育法》中,将“社会科”的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使受教育者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培养道义、责任感、国民意识及合作精神;教育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与现状,培养国民精神、独立自主精神与国际合作精神。”将培育学生的国民精神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1954年,韩国开始在中小学中恢复道德课,国民精神同样是强调的重点。

1968年,韩国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其宗旨是“协助所有的人完善其个人品德、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取得参加建设国家及促进全人类繁荣活动的公民资格”。该宪章规定了教育的7个具体目标:促进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传播和发扬民族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及理性生活能力;培养对自由的热爱和对国家及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增强审美观念和艺术鉴赏能力,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勤劳和奉献精神,成为力能胜任的生产者和文明的消费者。

1973年,韩国进行了第三次课程改革,其着眼点是“培养主体的韩国人”,推广体现《国民教育宪章》的理念,加强国民精神教育和国防安全保卫教育。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韩国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成功举办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和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国际赛事,这在精神观念上也提升了韩国的国民精神。韩国把教育改革作为“四大国政指标”之一。“国政”的教育改革是以“全人教育”和“国民精神教育”两个理念,科学技术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原则为出发点的。1994年,韩国废除了《国民教育宪章》的特殊地位,对道德课进行了改革,国民精神教育仍然是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在韩国现行的《教育法》中,国民精神仍然是强调的重点,《教育法》规定有7项基本的指针,其中第2项规定:教育要培养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精神,为维护和发展国家的自主独立进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第3项规定:教育要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创造和发展世界文化而努力。

2.完善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强化国民精神教育

——明确规定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1968年颁布的《国民教育宪章》中,强调珍视和继承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弘扬和培育国民精神是服从和服务于民族复兴大业的;强调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爱国是国民精神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在强调特定意识形态重要性的同时,突出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国民精神是实现民族统一的基础。

——在国民伦理教育课程中向学生系统讲授有关国民精神的内容。国民伦理教育课程承担着完成国民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在韩国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在国民伦理教育课程中都占很大的比重。该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的年龄、知识、心理、身体的特点,建立了一整套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国民伦理教育体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国民精神教育内容。从中小学道德课教材的内容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价值与道德”、“家庭、邻里、学校生活与道德”、“现代社会与道德”以及“民族统一与北韩”四个部分。

——在全部课程教学中渗透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是通过全部课程来实施的,包括社会学科、国语、国文、文学等课程。同时,在数学、自然、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实验和劳动技能等课程中,也要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此外,课外活动也受到政府的控制,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对道德成绩的评判主要通过学生道德判断方面的考试,而非以道德行为来衡量。在选拔高中生和青少年学生时,道德课成绩优先考虑,如果两个学生其他各门学术课成绩相同,将以道德课成绩高低判定名次。

3.中国儒家思想是韩国中小学国民精神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