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样有个好人缘
3463000000013

第13章 培养人缘:获得友谊的方法(3)

王是个讲交情的人,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的店中购物,胡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从而迅速暴富。后又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这种以付出来交友,以付出来获利的方式是一种比较高明和有远见的处世技巧。

10了解对方

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赖特的商人,他原来只不过是一个小商人,后来却成为众多公司的负责人,其中最大的是自动电话材料制造公司,供给企业界80%的自动电话材料。

赖特花了两年的时间来整顿价值四万美元的矿产,后来竟以四十万美元的高价售出,比原来价值高出三十六万美元,同时,借着出售矿产之际和许多达官贵人来往以发展密切关系,扩展自己的事业。

这位青年商人是如何和那些有头有脸的企业家来往的呢?他曾去拜访寺立曼、哈尔、抗亭顿等经营铁路事业的大企业家。

这些商业巨子后来都成了他的知己同伴。他不久就和三十家银行有所往来,其中有许多家银行是他经营矿产时就开始往来的。

赖特为什么能够成就如此惊人的事业呢?其实很简单,他对每一个打过交道的人,都搜集了许多资料,仔细研究这些人的习惯、见解、特性、爱好等等。此外,他还调查他们所读的书,然后把这些书买来,融汇在心里,对于他们个人生活中的大事,他也一一牢记。

这样,这位年轻人跟这些人打交道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掌握主动。他知道怎样可以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怎样避免对方动怒和触痛对方,这样,这位年轻人就接二连三地把这些重要人物都征服了。

在商界,谁都会感到接待工作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交际行为,究竟怎样接待对方才能使他人满意呢?到底怎样做才不会给对方留下不愉快的回忆呢?接待中诸如此类的问题最伤人脑筋。

要解决这些难题,圆满地完成接待任务,事先调查一下对方的兴趣、爱好等。比如对方是否抽烟、喝酒,是否打高尔夫球等。这样交际才能有的放矢。其中,最便捷的途径是向对方公司的同事、部下询问。

如果探知对方喜欢高尔夫球后,可进一步调查一下其球技如何,最后指派一名专门负责接待的人,这个人的球技水平或者和对方相当,或者略低于对方,这样才不至于在一场高尔夫球结束后让对方落败而归,心情很不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位削瘦的美国人,正站在德国皇宫的台阶上与德皇讲话;而在7尺开外,有一位外国大使和一位著名政治家已等了两个小时:

“他们的谈话难道还不结束吗?这位皇帝到底遇到什么问题了呢?”他们不禁怀疑起来。

这时王子出现在阳台上,他奉皇后之命去打断父亲和那美国人的谈话,可是当他看到父亲脸上聚精会神的样子时,便默默地退下了。

后来皇后自己上了阳台,一见到这种情形也止步不前了,被皇后叫来的御前大臣,也被皇帝那专心的样子吓退了。

那位皇帝是谁,德皇威廉二世。

那位美国人是谁,大政治家罗斯福的亲信郝斯是也。

不久,整个的柏林都在怀疑这两个人究竟在谈什么?为什么?

谈话结束后,皇帝和这位古怪的美国人互道再见。郝斯上校连忙搭火车,动身回国去了。

那次会谈是在柏林六月里的某天,郝斯给威廉的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信息!原来郝斯来到欧洲,正是要扩展他的“停战方案”,以阻止两个月后即将爆发的可怕战争。

郝斯上校运用了什么方法,使德皇任其控制呢?

原来郝斯在那次会晤之前,早已把德皇的为人处事研究得一清二楚。凡是关于德皇的资料,他莫不仔细的阅读;在美国,只要是熟知德皇的人,他都亲自和他仔细谈过。所以,在他离开纽约之前,关于威廉二世的人格、嗜好习惯、手腕、信仰、好恶,他都了如指掌。

后来,郝斯成为主导威廉二世一切言语行动的人物,也是制服威廉二世的唯一人选。

11“神秘感”吸引人

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因为想像力比视力能量更大。重要人物总是为保持神秘感,减少在公众场合的露脸的次数,吊大家的胃口。狮子般的人一旦与人亲近,便失去了威严,容易被轻视。

电话机的发明人贝尔不但是个发明家,而且还是个出色的“外交”能手。

有一次,贝尔出门去筹款,他到富商希巴特先生的家里,希望他能够对于他正在进行的新发明投入一点资本。

他能一开头就对他说这预算能获得多少利益的话吗?他能一开始就把他的科学理论解释给他听吗?不,贝尔绝不会做出这样的傻事。在没有说这些话之前,他预先就布置好了一个“陷阱”。

当时他正在弹纲琴,忽然他停了下来,向希巴特说:“你可知道,我如果把这脚板踏下去,向钢琴唱一个声音,这钢琴便也会重复唱出这个声音来。譬如我唱一声‘Do’,这钢琴也会应一声‘Do’,你看这事有趣吗?”

希巴特当然不懂这是什么道理,于是静悄悄地放下他手中的书本,好奇地问贝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贝尔便详详细细对他解释了和音和复音电话机的原理。这场谈话一结束后,希巴特便心甘情愿地担负了大部分贝尔的实验经费。

贝尔的决胜方案,其实并不神秘,在谈他的事情之前,他先设法引起对方的好奇心,并进而“诱使”对方进入他预先设计好的陷阱中。

纽约的著名编辑肯敏思在报界求得第一个职业的时候,便运用了上述策略。

他在二十岁的那年初到纽约,那时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像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求得一个编辑职位。当时纽约有成千上万人找不到工作,所有的报社都被应征者包围着,肯敏思唯一的一个专长就是曾经在一家印刷厂做过几年的排字工人。

肯敏思第一家去找的就是《纽约新闻》,因为他早已知道《纽约新闻》的老板格里来幼年的时候也曾经像他一样,做过印刷厂的学徒,因此他断定格里来对他的经历一定会表示高兴与同情的。

肯敏思没有料错,果然格里来录用了他。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自己精心创作的一个劳动成果得不到别人承认和支持是常有的,这时,我们不用灰心失望,更不要怨天尤人。适当地激发别人的好奇心,使别人对你的成果产生兴趣,就有机会获得成功。好奇心的力量是神秘而无穷的,他“悄悄”地“推动”着人去解开心中的谜。

著名工程师莱芬惠尔有一次想换装一个新式的指数表,但是遭到了他所属的一个刚愎自用的工头的反对,于是,莱芬惠尔就去找他,腋下夹着一个新式的指数表,手里拿着有他意见的文件。当他们讨论着这些文件的事情时,莱芬惠尔把那指数表从左腋换到右腋,又从右腋换到左腋不停地移动了好几次,终于那工头开口,好奇地问:“你腋下夹的是什么东西?”

“哦,这个吗,这不过是个指数表。”

“让我看一看。”工头说。

“哦,你不会想看的,”莱芬惠尔说着,还假装要走的样子,说,“这是给别的部门用的东西,你的部门用不着这种东西。”

“但是,我很想看一看。”那工头急切地说。

于是莱芬惠尔又故意装出一副勉强答应的样子,将那指数表递给他。

当那工头仔细审视的时候,莱芬惠尔又不经意地,但非常详尽地把这东西的效用讲给他听。那工头终于喊道:

“我的部门用不到这东西吗?糟糕!这正是我很想要的东西。”

莱芬惠尔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这个困难解决了。

有许多人常常苦于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其实是由于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意见怎样才能被采纳的策略”的缘故。“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是影片《教父》中的一句经典台词。神秘感的建立会吸引别人更加的关注你!探索你!——因为,人,最怕乏味!

12“捧”人的艺术

刚看到“捧”这个字好像很不顺眼,其实这只是心理作用,捧也就是宣传,宣传是政治家所谓的“捧”;捧是广告,广告就是商人所谓的捧。不过商人的广告是“自己捧自己”,政治家的宣传,是“雇别人来捧自己”。

所谓捧,并不是瞎捧,也不是乱捧,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形来捧,因为每个人各有所短,也各有所长。普通人对于别人,只见其短处,不见其长处;且把短处看得很重大,把长处看得很平凡,所以往往觉得“欲捧而已无可捧”之感,其实只要你先存着“人无完人”的思想,原谅他的短处,看重他的长处,就会发现可捧的地方多着呢!而且你捧甲某,并不表示媚世欺俗,只是在使大众注意甲的长处。也让甲因自己的长处受大家的注意而格外爱惜,格外努力,做得比目前更好,所以你捧人家是“成物”,人家捧你,那么成物正是“成己”,可见捧是“成己成物”的工具,绝非卑下无格的行为。

从前有人以不随意捧人为正直的表示,这样的人到底正直与否尚待讨论,不过这种人眼界高,心胸窄,这倒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眼界高,心胸窄的人必定不十分得意,因为自己不得意,对于一般人多少也有仇视妒嫉的成分,所以越发不肯随意去捧人。另外年轻人的不肯随意捧人,一是认为捧人便是阿谀谄媚,有损自己人格;二是自视太高,总觉得与众不同;三是担心别人胜过了自己,弄得相形见绌。不过我要对年轻人说,年轻人必须根本铲除这种不健全的心理,而只要用心研究如何捧人的方法,自然能从中体会出其中的奥妙。

捧人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不得要领的是,对着甲某一个人捧甲某,因为这样做,大多数人不会领受这一套,应该当着大家的面来捧甲某,把他的长处作一次义务宣传,这样甲某一定很高兴,而且只要捧得不过火,大家也不会觉得你在“拍马屁”。

太明显地吹捧他人,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猜忌,让他对你有所防备,结果适得其反。如何不露痕迹地把别人哄得舒舒服服呢?

办法就是在甲某的背后,大力宣扬他的长处,使听到的人对甲某产生好印象,这样事后间接传回甲某的耳中,效果自然比当面捧他更有力,将来一遇上机会,甲某一定也会回敬你,把你大捧一番,正所谓“我捧人一分,人心捧我十分”。

古时候,广东地方有个县令,生性喜欢听人恭维,每布一个政令,属下必须交口赞誉,县令才高兴。有个差役想博得县令的欢心,故意在一旁悄悄地对人说:“凡是身居高位的人,大多喜欢别人奉承,只有我们老爷不是这样,一向对别人的赞誉不放在心里。”县令从旁听到这话,高兴非常,马上唤来那个差役,手舞足蹈地对他称赞不已,说道:“好啊,知道我心理的,只有你这个好人了!”自此对这个差役大加亲近。

毫无疑问,差役说这些话是专给老爷听的,但他不直接向老爷说话,却以和同伴“背后议论”的方式,有意识地让老爷听到耳朵里去。人们一般相信,当面说的坏话不算坏话,背后说的好话才是好话。差役通过“当面”在“背后”说好话,把老爷最喜欢听而一般人没有特别厚的脸皮就听不下去的好话,说到了老爷的心里去了。这在老爷是饱餐一顿恭维,在差役则是借这几句话树立了自己真心仰慕老爷的形象,老爷在接受奉承之时,也就认可了差役的这一形象,所以才会对他大加称赞、大加亲近。

常言到:有钱难买背后好,可见一般人更重视背后捧,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你会写文章,写文章更是捧人的绝招,一有机会就把你想要捧的某人的长处作为你文章的例子,并附上他的真实姓名,如此,你的文章有多少人读,便有多少人捧他;你捧的那个人将会多么高兴、多么得意,对你的感激之情,那还用说吗?联络感情,原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捧来联络感情,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而且就道德而论,还正与古人扬善之旨不谋而合。

中国有句俗语,曰: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一般人对自己,惟恐身价不高;对别人,则是吹毛求疵。人与人之间互相“求疵”结果只能打消了自抬身价的成绩。如果大家都肯长他人志气,就等于大家在长自己的志气,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13用心感激

人们内心所想的东西,即使不用嘴说出来,不用笔写出来,他也能凭“心领神会”被对方觉察体会出来,这是“心理暗示”或“心电感应”的作用,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

如果你对对方有厌恶之情,尽管你没有说出来,但是由于你这种心理的支配,你多少会露出一点“蛛丝马迹”,被对方捕捉住,或被对方体察出来。不久,他也会对你产生坏印象的,这同照镜子是同一个道理,你对它皱眉头它也对你皱眉头,你对他露出笑脸,它也还你一张同样的笑脸。同样,如果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激对方,对方也会同样从内心感激你,用心回报你。

著名心理学家美国人威廉·詹姆斯,在著书期间生病住院。那个时候,有位朋友送给他一束花和写着感谢的卡片,詹姆斯博士在回函中写道:

“从你给我的礼物中,使我想起我在书中忘了写的事。”詹姆斯博士想要说的是,他在书中忘了写上:

“人性最深处——渴望被人感谢。”

你向对方道谢,对方就会觉得被人所爱着被人所期待着,自己很必要存在着且认为自己很重要。

试着看看就业调查报告,你就会发现对工作不满的原因中,感激不足比其他的原因占更大的比率。如果再看看婚姻调查报告的话,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不幸的婚姻最大的原因在于——无法表达感激的心情。

人们若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敬,终究不能成为幸福的人,如果想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就必须牢记这一点。

某天晚上,一位太太问他丈夫说:

“喂!亲爱的,如果我死了,你一定会花很多钱买花给我吧?”

“那当然了,亲爱的,你为什么要问这种问题呢?”

“到那时候,即便买两美元花给我送葬,对我来说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不是吗?但如果在我还活着的时候,偶尔送我一束小花,对我那不是很有意义的事吗?”

妻子的这句话不就能充分表现出,你身旁的许多人心中渴望的心情吗?

“偶尔送一束小花”,不正可以给人们活着的喜悦和无限的希望吗?

那我们又何必等到心跳已停止,眼睛已看不见,鼻子已闻不到花香时才做呢?

14消除误解

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

有一个人要请六位朋友喝酒,其中五位按时而来,第六位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于是主人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不来呢?”其中两位客人恰好听到了,相互议论着说:“我们可能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溜走了。其他三位见状,也告辞而去。主人感到非常困惑,叹口气说:“怎么不该走的都走了。”第六位客人恰好赶到,听了这话,转身就走了。主人的酒席不欢而散,弄得哭笑不得。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误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善意被人(特别是亲近的人)误解时,最感气恼。那么,是否有减少误解的途径呢?

要使自己不容易被人误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少用话中有话的句子。如上面例子中主人说的话就是话中有话。“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所以,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能模棱两可,以免引起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