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万历保安团
34602600000006

第6章 CD四人众 教科书

很快就要进入万历二十二年了(1594)。在这个宁静的小村里,李四喜已经住了一个多月。虽然每天只有粗陋的饮食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李四喜觉得乐在其中。这种授人以渔的生活,让他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很多时候,李四喜也会偷着抹眼泪儿,会看着远山发呆,甚至会以疯狂的训练,来应对内心排山倒海的思念。但他明白,无论怎样,都要在陌生的明朝生存下去,要好好活下去。只有这样,平行线另一端的家人,才不会担心和难过。。。。。。

而孩子们的读书声,每天训练时黄大粗俗的叫嚷声,还有做农活时,村民热情而憨厚的话语声,如同一股清澈的溪流,正一点点磨去,他根植心中的执念和哀伤。

现在的李四喜就遇见了一件麻烦事,自己跟着女儿幼儿书学会的那点东西,都已经全部教完了。剩下的也就数学还能凑合一下,加减法学会了,还有乘除法可以折磨这些学生。简单的化学物理,甚至绘画和体育自己都能教授一点。

可语文怎么办?村里除了黄历,连一本书都没有,总不能教孩子们从黄历学起吧,那自己可就罪孽深重了。李四喜找到了村里富农家的私塾先生,都是同行,应该会互助吧。结果那个瘦弱老头恐怖的吐口水功力,让他深深明白,同行是冤家的道理亘古不变。。。。。

李四喜正在擦脸上的唾沫,就听见石头边“啪”的响了一声,他转头一看,却是一个油纸包裹。黄二不知从那里蹦出来,得意的说到:“先生,你不用发愁了,我把书买回来了。咱们不求那个老头了。书店掌柜还竖起大拇指说我敏而好学。这应该是夸我吧,嘿嘿。”

看着黄二得意又憨厚的表情,李四喜心中感慨:还是自家兄弟靠得住。随后高兴地拍了拍黄二的肩膀,乐呵呵地说道:“敏而好学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聪明而且还很喜好学习,遇事喜欢动脑筋。我来看看你买的什么书。”

“嗯,黄二,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李四喜抬起头,劈头盖脸的就朝黄二打了过去,把脚上两只鞋子也扔了出去后,才感觉心里舒服了一点:《金瓶梅》、《则天太后如意君传》、《剪灯新语》这些是你看的?那是供先生我,深刻研究明朝思想和民间风俗的。。。。。。

回到家里,就见可怜的黄二又被黄大打的满屋子乱窜。拦下暴怒的黄大才问明白,原来黄二把买米的钱弄丢了。李四喜哭笑不得,急忙说道:“黄哥,是我让黄二拿钱去买书了。”

“额,这样啊,还算这小子这次做事动了脑壳的。算了,我先找张嬢家里去借点粮食。下次再还他们家。今天爸妈的忌日,黄三买个鞭炮都要这么久,肯定不晓得又跑哪儿耍去了。哼,两个都是不省心的娃儿。”黄大说完,用手指头狠狠戳了下黄二的脑袋,就出门了。

“你啊,下次不要做这种事了。读书是重要,可也得先吃饱饭才行。”李四喜说完,又拍了怕黄二的肩膀:“还有,下次买书的时候,要问清楚买的是啥子书,你这次买的书,就不适合拿来教你们。”

黄二听完,不明所以的点点头。这时,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李先生在家吗?”

李四喜一看,原来是刘地主。于是赶紧出门迎了上去:“刘老太爷来了啊,您该让人通知我一声,我肯定跑到您家里把您接过来。”

“李先生说话就是好听,呵呵。我听说这几天,你在为村里的书发愁,我这给你拿了点书过来。”刘老太爷说完,就从背后拿出了一个包裹出来:“家里的娃娃不喜欢读书,跑到CD做生意了,这些都是他以前用过的。你看看能用不。”

李四喜打开包裹一看,乐了。里面都是经典的启蒙读物:《颜氏家训》、《增广贤文》、《神童诗》、《百家姓》、《千字文》。李四喜迫不及待地打开书一看,傻了,上面密密麻麻的繁体字。好多字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啊,我上哪儿去找《新华字典》呢。。。。。。

看着李四喜皱着眉头,刘老太爷忙问:“李先生,可是这些书不合适?”

“啊,不是,不是,这些书很合适。就是,这些书里面的字,很多书写太复杂了,不适合教给现在的学生。还得买更适合的才行。”李四喜半真半假的回答道。

“哎,这些东西,老夫就不懂了。这书都是二十多年前,儿子还在家里的时候用的。那个时候,我还托人专门到CD府学里面买的。看来这书和人一样,年纪大了,记得到的人就少了。”刘老太爷闻言,忽然有些暗自神伤。

“老太爷,这书和人不一样的哈,不能这么比。您看,您在家里照料着田地,儿子在CD做事,这多好。逢年过节儿孙满堂的,多热闹啊。”李四喜决定说点老人家爱听的,转换下气氛。

“不要说那个不孝的的东西,当我认不到他。”谁曾想老爷子听完后,勃然大怒,白胡子都气得飞到天上了。

“额哟,这是怎么了,来,老太爷喝点水,莫生气了哈。”李四喜急忙倒了碗水递给老爷子,随后又用眼神询问了一下黄二,黄二也是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老爷子接过水,一仰脖子就喝干净了,随后唾沫星子开始满天飞舞。李四喜这才知道,老太爷有一儿一女。二十年前儿子去到了CD,随后立业娶妻,小女儿在去年也到了哥哥那里。当年因为儿子娶的是个官宦家的小姐,可让老太爷在当地风光了许久。

可不知为何,儿子夫妇二人一直没有孩子,老爷子就让儿子再娶几房小妾,好为刘家开枝散叶。但儿子打死都不同意,结果两父子就此闹僵了。除了儿子偶尔托人带一些东西回来,算算时间,两父子已经有十年没有联系了。

李四喜一听,也不知道如何安慰老人家。刘老太爷算是个不错的人,除了经常帮助乡亲外,还拿出不少钱整修村里的灌溉和道路。知道李四喜是村里穷人请的教书先生后,还隔三差五的命人送一些生活用度过来。谁知道这和蔼的老人家心里,也有这许多烦心事。。。。。。

“嗯,对了,你们不是没有书嘛。我这写封信,你拿到起上CD,去找那个不孝子。喊他在春节前,必须亲自把书送过来。如果不送,就当我没养过这个儿子了。”老太爷气呼呼的说完后,就起身离开了。出门的时候,不住的咳嗽,显得有些凄凉。。。。。。

李四喜明白,这哪里是要这个儿子送书的,这是想要看看自己的儿子究竟过的怎么样了。想必逢年过节的时候,老太爷最羡慕的就是其乐融融的村里人。想到这儿,李四喜打定主意,就帮老太爷一次,顺便去CD看看,有没有什么发财的机会。

…………………………………………………………………………………………………..

这时,就看见黄三惊慌的从小路上冲进了院里。黄三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到:“快点,快点拿棒棒出去,打进来了,好多人,。。。。”

“你不是买鞭炮去了的嘛。咋个回事,不急,好好说。啥子打进来了,啥子好多人?为啥子要拿棒棒?”李四喜连忙问道。

“隔壁花牌坊的人打进来了,他们说的刘老太爷家的牛把人顶死了,要找刘老太爷报仇。一路上打伤了我们好几个人了,这会儿大哥带到人把他们堵起在,但估计也顶不到好久了,快点一起去。”

黄三说完,把手里的鞭炮扔给李四喜,抄起几根木棍就冲了出去,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把黄大的弓箭也拿走了。满头黑线的李四喜,顺手把鞭炮往怀里一放,心中疑惑不已:这是干什么?打群架??!!

等三人走到村口的小溪处,就看见这里不大的河坝两岸,已经挤满了手拿各种农具的人。黄大举着一根扁担,门神一样的守在小桥处,小溪里有几个人正在狼狈挣扎,对岸还有好几个人正在一边拧衣服一边高声咒骂。两边还不时有人相互扔石头。。。。。。

这时问讯赶来的刘老太爷,急急忙忙的走到溪边,想要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哪知对方根本不听,一直喊着“凭什么放牛踩人”“为啥要打死花牌坊的人”。老太爷一听,正要解释,突然从小溪对面飞过来一块石头,正好砸老太爷脑门上,老太爷当场就晕死了过去。

狮子山的村民一下就火了,黄大更是举起扁担就准备冲过去揍人。总觉得那儿没对的李四喜急忙上前抓住黄大:“你那么冲动干啥子,等一哈,这里面有误会。”

“误会个屁,先把花牌坊的人打了再说。这帮狗ri的每年都和我们抢水抢田,今天还把老太爷打了。妈哟,先打了再说。”黄大说完,一把挣脱李四喜,率先就冲了过去。不少愤怒的村民也跟着冲了过去,连张嬢八嫂这种平日里温和的农妇,现在都变成了悍妇。

眼看双方就要火并,李四喜情急之下想起,黄三买的鞭炮还在自己怀里,于是掏出火折子,点燃后就扔进了人堆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过,炸的在场的人鸡飞狗跳。李四喜站到一块石头上,大声说道:“大家住手,有啥子话,先说清楚了多。”

李四喜的一嗓子,让刚才不少热血上头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双方大眼瞪小眼的站成了两排,还是一副随时准备开打的架势。

这时,花牌坊村的人堆里,走出一个中年人,手里抱着一个满身血污的孩子。悲愤的说道:“你们村的人把牛放到我们花牌坊来,我家孩子就说了两句,你们的人就把牛放出来,把娃娃踩死了,还说的要弄死我们花牌坊的人。你们说,我们该不该报仇。”

看着嚎啕大哭的中年人,狮子山的村民无言以对。谁家都有小孩,也知道丧子之痛是个什么滋味。如今管事的村长刘老太爷还在昏迷中,村民们面面相觑一时没了主意。

李四喜一听,心里隐约觉得这事和那个马驼背脱不了干系。他想了想,便站出来说道:“遭你们说,是我们村的牛踩的人,可有什么证据?还有,那个骂你们的人,现在在哪里?可是现在站在这里的人?”

“牛屁股上有火印,已经被我们打死了,现在还丢在山上的。那个人被我们打跑了,怎么你们想不认账?”说这话的是个花牌坊村的瘦弱中年人。此人说完后站了出来,继续蛊惑道:“他们打死人不认账,我们不得干,走啊,我们要报仇。为毛娃子报仇。”

黄大一听,便立刻从黄三手里夺过弓箭,弯弓搭箭瞄准了那个中年人,厉声喝道:“我看那个敢。”村里的其他猎户,也纷纷拿出武器准备大干一场。

这时,对面花牌坊村的猎户也拿出了自己的武器,对准了狮子山的人,双方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