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狂人痴语——与虚空的对话
34581500000055

第55章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我:《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华好诗词》做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两杆大旗,一直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记得我们聊《成语大会》的时候,有一次提到各档文综节目之间的对比,当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简单比较了其它几档节目,没有更多的谈及《好诗词》,今天不妨请二位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如何?

布丁:好的,我确实也有几点看法不吐不快,首先我再一次强调,我这个人基本不怎么看电视,但是《成语大会》和《好诗词》是必看的,所以在我的心目中,这两档节目都是非常棒的。因为《成语大会》开播较晚,甚至有一度我认为《中华好诗词》是最优秀的电视综艺,没有之一。

衣衣:我知道《成语大会》比较晚,是在今年年初,那时候《中华好诗词》已经看了三季,还是布丁介绍给我的,我完全同意布丁的观点。

布丁:现在我依然认为《中华好诗词》是一档非常优秀的节目,就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它要胜过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相比《中国成语大会》也只不过略逊一筹,而且我必须要申明,所谓的略逊一筹并不是指节目本身,而是指节目的风格倾向性,而这方面是比较感性的,是纯粹的个人感觉,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我:明白。

布丁:首先,文化节目所采用的形式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不管是成语也好,是诗词也好,都只是一种载体,它们所承载的终归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没有高下之别的。

衣衣:但是,载体不同就导致了比赛方式的不同,以《成语大会》最出名的一组选手《白话灵犀》为例,为什么她们极其迅速的火遍网络?其媒介最主要的就是那段快速猜词的视频,我本人就是偶然看到那段视频之后,才开始关注《成语大会》。我要说的是,这种快速猜词的形式,它确实有一种自带激情的节奏感,但是这种形式它只能用在《成语大会》上,却无法用在《好诗词》上,毕竟成语以四个字为主,而节目组很明智的摒弃了四字以外的成语,这并不会造成成语文化的缺失,但是却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对战的可观赏性。你能想像《好诗词》摒弃五言、七言,只背《短歌行》吗?

布丁:在最新的《中华好诗词》大学季中有一个新增环节叫“速度与诗情”,这个环节是比较突出速度的,但是由于诗句的长度所限,它不可能出现“邯郸四霸”那种二十多秒猜六题的速度,而且即便能出现,也不会有那种四字特有的节奏感。

衣衣:还有就是“双音节”这个环节,这是《成语大会》最精彩的环节,但是在《好诗词》的应用上则没有这么强的效果,我记得《好诗词》本来是没有这个环节的,后来才加上的。顺便说一句,在这一点上《好诗词》特别值得推崇,就是它一直在努力的创新、提升。

布丁:《好诗词》刚推出这个环节的时候,漏洞还是比较大的,可以提示上下句,基本上两轮——也就是四个字出来,答案就很明显了。在大学季节目组应该是修改了规则,不能用上下句来提示,否则算犯规。

衣衣:即便是改良后的“双音节”也没有达到《成语大会》的可观赏性,实际上我反复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衣衣: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主要是由于观众的平均水平,以我们今天的国民平均文化水平,大多数人知道的成语要比诗词多,给出一个词来猜成语,无论你能否猜对,你至少总可以想到一个半个的,但是要猜诗词,恐怕绝大多数人是毫无头绪的,这样就使节目的互动性下降了。

我:好像有点道理。

衣衣:所以诗词文化和成语文化本身虽没有高下之别——甚至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词文化要比成语文化还要高出一筹,但是从比赛形式上诗词比赛在先天上有一些弱势。

布丁:我要解释一下衣衣刚才说的这句话,所谓没有高下之别,是指你得对成语和诗词有极高的造诣时,如果你能知道每个成语的出典,那所需要的国学积累绝不少于诗词,但是衣衣说诗词文化高于成语文化是指的泛泛而言,大多数人知道甚至熟练运用的成语未必知道其出典,而诗词则不同,你如果熟悉一首诗,那你对其作者、年代甚至其中包含的典故可能多少会知道一点。

衣衣:是的。还有就是《成语大会》只有决赛,在一群固定的人中逐渐晋级、淘汰,而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某位选手或某对组合产生好感,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这也使观众的参与度较高。当然,《好诗词》每一季的决赛和不久前落幕的大学季也是非常精彩的,但是加上每周的选拔赛,平均水平就难免要稍低一些。

布丁:这就相当于《成语大会》只展示了它最精华的部分,而《好诗词》则展示了全部。关于这一点,也很难说《好诗词》这种做法不好,实际上我倒希望《成语大会》也每周都有,选拔赛也好啊。但是要对比两档节目,我们只能以其展示出来的全部来均衡打分。

衣衣:总而言之吧,从比赛形式来说《好诗词》有先天劣势,所以其娱乐性、互动性要稍稍弱一点。

布丁:或者说《好诗词》相对更雅一些,而《成语大会》则更容易雅俗共赏。

衣衣:这从两档节目的主持人也可以看出来,王凯虽然也不乏幽默,但相比张腾岳明显要文雅的多,尤其是第二季的张腾岳简直颠覆了我对央视的看法,我这么说绝无贬义,我个人更喜欢张腾岳第二季这种风格,怎么说呢?“尺度比较大,底线比较低”吧。很难想像王凯会提及“沧老师”,或者和女选手开玩笑说“你俩还是我俩”。

布丁:可能会有人认为《成语大会》格调没有《好诗词》高,但我觉得让更多的人喜闻乐见没什么不好,别说你,就是我这个岁数也一样讨厌单纯的说教。

衣衣:说到说教,就不得不提一提节目嘉宾,《成语大会》最重要的两位嘉宾是郦波老师和蒙曼老师,这两位本身也都是很风趣的人,所以他们在节目中并非只是简单的文化点评,而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而《好诗词》两位最主要的嘉宾赵忠祥和杨雨老师则相形见绌。我并不怀疑杨雨老师的学识,只不过杨老师本来就是那种温文尔雅的人,她在《成语大会》当嘉宾时也是如此,她不大可能像郦波老师一样“兼职”段子手。

布丁:实际上我觉得抛开知识层面,仅就娱乐层面说,喻恩泰所起到的作用可能都不会低于两位大学士。当然喻恩泰的博才也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衣衣:出席过《好诗词》的嘉宾很多,那些只偶尔参加过一次的就不说了,像赵忠祥和范增我个人是不太喜欢的,无论是殷殷期盼还是谆谆教诲都无疑是把自己先放在了泰山北斗的地位。尤其赵忠祥总是喜欢说格律、说平仄,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格律平仄还是诗词吗?但是我个人以为也不必奉为圭臬,只关注格式最多也不过是个匠人,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啊。要完全讲规矩,那些词牌是怎么一个一个创造出来的?要完全讲规矩,那还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吗?

布丁:但是宁可守规矩当匠人,也不能瞎创新啊,我最诟病的正是节目中的出现的现代诗。虽然节目是《中华好诗词》不是“中华古诗词”,但是节目中也多次提到传承中国文化,而现代诗名字中虽然有个“诗”字,我却很难把它当成诗,我也不认为它是中国文化。

衣衣:现代诗应该是五四运动以后才出现的,最早可能就是从翻译西方作品开始。

布丁:是啊,这就像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古文化,然后写一首五绝或者七律什么的,虽然作者是外国人,但它本质上还是中国的东西。而同样的,不能因为作者是个中国人,就把它当成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角度来说,现代诗论起来,还不如流行歌曲和中国古诗词的血缘近呢。

衣衣:词本身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嘛。

布丁:也许我这个人国学情结比较重吧,我也欣赏不了现代诗,我只举一个例子,前两年有一首特别出名的现代诗,我好像就是在《好诗词》节目中听说的,我就记得有两句大概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当时就心里就想,废什么话啊,你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不得了吗?

衣衣:幸好大学季没再涉及现代诗。

我:总的来说,两档节目不分轩轾,你们两位所说的也并非节目本身,只不过是风格偏好,而关于这方面恐怕也只能代表两位自己,所谓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不客气地说,在你们的眼里的不足,未必不是别人眼里的长处,还是让乐山的继续乐山,乐水的继续乐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