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陋室疯语
34564100000073

第73章 《刘邦的赏罚智慧》

《刘邦的赏罚智慧》

作者:王泽仁

汉高祖刘邦,起自布衣而有天下,享国四百年,绝对的传奇人物。在他的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当代的领导者学习,其中有一条,我认为尤须借鉴,那就是汉高祖对于赏罚权柄的运用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可以从建国后的几件小事一窥刘邦的赏罚艺术:

(一)

楚人季布,项羽帐下的猛将,曾为项王立下赫赫战功。一诺千金的成语就出自于这位将军。楚汉战争时期,刘邦被季布数次困辱,对其恨之入骨。项羽覆灭,刘邦以千金悬赏搜捕季布,并发布5A级通缉令,敢有藏匿者,诛三族。

季布到处逃匿,后髡钳为奴,卖身于鲁地朱家。朱家敬重季布为人,欲全力救他,遂收留季布于田庄中。自己只身前往洛阳拜谒刘邦的专车司机滕公夏侯婴,游说道:“季布何罪!各为其主罢了。陛下难道要把项羽的旧臣都杀尽吗?今陛下始为天下之主,为何要以一己之私怨而杀贤良之人呢?这岂不是太过狭隘了呢?再说了,以季布的贤能,国家不用本就可惜,又何必通缉逼迫太甚呢!万一他向北投奔匈奴,或向南远走百越,这岂不是忌壮士以资敌国,重演楚平王驱离伍子胥的悲剧吗?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最好不要发生啊!你何不找机会向陛下说说这些道理呢!”

夏侯婴被朱家的话所感动,找了个机会向刘邦进言。刘邦一听,颇觉有理,遂立马下诏赦免季布,并官拜季布郎中之职,出入宫廷,侍从在身边!

(二)

季布的舅父丁公(一说是季布的同母异父的弟弟),项羽的部将,曾在彭城之战中(今徐州),与刘邦短兵肉搏,刘邦不敌,在生死关头之际,刘邦求饶道:“丁公何故如此相逼呢?你我皆当代豪杰,难道非得彼此为难吗!”丁公一听,顿生相惜之感,遂放了刘邦,撤兵而去。刘邦因此逃过一劫。后垓下之围,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建立大汉。丁公觉得自己当年怎么也算是饶过刘邦一命,俗话说:救人一命,当涌泉相报。现在刘邦贵为大汉天子,我去拜谒他,刘邦看在往日情义上,封我个一官半职,也未可知。

可没想,丁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刘邦一见丁公,立马下令将其逮捕,拉入军营示众,并说道:“丁公本为项王部将,却为臣不忠,使项王丧失天下的正是此人啊!今日定要斩此不忠不义之徒,让后世为人臣者都不敢效法丁公!”遂斩之。

(三)

建国后,刘邦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分封功臣。开国功勋们人人争功,相互不服。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盛,遂封其为酂侯,并赏赐最多的领地。可那些出生入死的将领们,就老大不高兴了,纷纷抱怨道:“我们跟随陛下攻城略地,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哪个不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他萧何不过就是舞文弄墨、耍耍嘴皮子而已,未曾立过一丁点战功,凭什么功劳反在我们之上?”

刘邦慢条斯理的答道:“诸位确实战功卓著,这点无可抹杀。但就好比打猎,在前面追逐飞禽走兽的是猎狗;可在后头指挥猎狗往哪追的却是猎人。你们就好比凶猛追杀的猎狗,而萧何就是那指挥猎狗的猎人。况且诸位仅仅是一个人跟随我打天下,多的也不过两三人,可人家萧何,一门上下几十口跟着我东征西讨,此功劳永不可忘啊!”功臣们听后,皆低头不语。

封侯已毕,该排列位次了。大家普遍认为平阳侯曹参功劳最多,应该排在所有列侯的第一位。刘邦心理却觉得还是应该把萧何排在第一。鉴于封赏时,已经压制过各位功勋一回,这次就不好再驳回大家的意见了。恰好此时关内侯鄂千秋上奏道:“群臣们的决议是错误的,曹参虽然攻城略地,身披七十余创,但都只是一时之功。萧何却不同,他坐镇关中,整顿吏治、训练兵卒、输送粮草,为陛下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陛下与项羽作战,数次而败,弹尽粮绝,全仗萧何保住关中,以为根基。陛下之所以能够与项羽相持五年,最后将其打败,这都是萧何的功劳啊,萧何所为乃万世之功。今天怎么能够将一旦之功盖过万世之勋呢?微臣以为,萧何第一,曹参第二。”高祖大喜,于是列萧何第一,赐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高祖因关内侯鄂千秋的一番宏论,大合圣心,以进贤之功,遂厚加赏赐,进封其为安平侯。

(四)

二十多位大功臣好不容易封赐排位妥当,接下来就是如何安置大量的次一等的功臣了。这些人日夜争功,议论不休。刘邦一时还没想好封赏策略,遂暂时搁置。

一日,刘邦无意间发现将领们三五成群的坐在沙地中窃窃私语,很是疑惑,遂问留侯张良。张良回道:“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他们在商议谋反!”刘邦道:“怎么可能!天下初定,民心思安,他们何故要反呢?”张良道:“陛下起布衣而有天下,靠的就是这帮人出生入死。如今陛下贵为天子,所赏赐的都是自己的亲友故旧,所诛杀的都是平生的仇怨宿敌。将领们估算,即使陛下尽天下的土地都不足以遍封,又担心因往日的过失而遭受诛罚,惶恐度日,所以就相聚图谋造反了!”

高祖忧道:“子房兄可有良策?”张良问道:“陛下平生最憎恨,且大家都知道的人,是谁?”刘邦道:“那还用说!雍齿啊!这家伙与我有宿怨,曾背叛于我,且数次遭其困辱,我对其恨得牙痒痒,恨不得一刀宰了他,但碍于其立功颇多,心有不忍。”张良道:“陛下加紧先封赏雍齿,这样群臣们就人人心安了。”

刘邦遂大摆宫宴,席间封雍齿为什方侯。酒罢席散,群臣们都兴高采烈,欢呼道:“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泽仁曰:“赏罚,国之权柄,君王之利器。苟善用之,则天下归心;如用之不善,反伤己身。可不慎欤!吾常叹高祖用权之神妙:赦季布,揽民心;诛丁公,立忠义;尊萧何,辨爵秩;封雍齿,安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