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陋室疯语
34564100000105

第105章 《孔融的性情》

《孔融的性情》

作者:王泽仁

孔融,字文举,孔圣人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因曾任北海相(今山东青州市东部、潍坊市、莱州市西部一带),故人称孔北海。我们对他最熟悉的故事,莫过于孔融让梨了。《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用来启蒙儿童心智。

孔融打小就是个神童,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口齿伶俐,让长辈叹服。十岁时,随父亲孔宙来到洛阳,恰好当时的洛阳名士李膺宴请宾客,邀请的都是社会名流、才俊贤达、或中表亲戚,一般人是没资格参加这类高端聚会的。孔融也是出生名门,虽然年仅十岁,但向来恃才负气,自信非常。听闻此盛会,孩子的猎奇心顿时生起来了,欲要见识下首都的文人骚客、政界名流。于是乎,自报姓名,登门造访,对门卫不容置疑的说道:“我乃李府君的亲戚。”说完,径直入内。守门人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为难主人的亲戚。

孔融进入宴会厅,直接选中前面尊贵的席位,泰然坐下。李膺见此儿童,举止非常,气质不俗,遂走过去,好奇而又疑惑的问道:“我们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镇定自若的答道:“您家祖先李耳与我家先祖仲尼有师生之谊,我们两家乃是累世之好啊!”在座宾客听到,无不惊奇,啧啧称赞。

当时的一位朝廷官员,名叫陈韪,也是个名士。参加宴会晚到,席间有人告诉他孔融刚才的妙语对答,陈韪很不以为然,不屑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话刚说出口,就被孔融听到了,当即毫不思索的回怼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哑口无言,大为尴尬。

孔融的性情,从小可见一斑。成年后,孔融脾气刚烈,眼里容不得沙子。他在任北海相时,曾在路上遇见一个陌生人,跪在亡父坟墓前,抽声哭泣,但脸色却一点也不憔悴,毫无哀戚之感,很不真诚。孔融认为此人装模作样,乃大不孝之罪,二话不说,当即就将其给杀了!诸君读到这,肯定要问:人家哭的悲不悲哀,真不真诚,管你孔融屁事啊!你做得也太霸道了吧?可在古代‘以孝治国,孝行天下’的伦理下,这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有关民风世俗。

不仅如此,孔融还为人直爽,刚正不阿,藐视权贵,忤逆领导。当然,孔融绝对是汉朝的忠臣,只不过他的人际关系和职场情商很一般。怼的人太多,尤其喜欢公开的怼上司。他和当时的一位年轻才俊弥衡,结为忘年之交。弥衡此人,桀骜不驯,口无遮拦,目无尊上,放浪不羁。两人经常喝酒闲聊,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相互吹捧。真有点物以类聚的意思。

京兆人(西安)脂习,素与孔融交好,见其性情刚直,喜欢评议朝政,遂借机劝谏,希望他改改脾气,否则必将招致灾祸。孔融只是笑笑,并未听从。时孔融为太中大夫(主管议论政事),数次戏侮权臣曹操,言辞犀利,对他倍加嘲讽,见其奸雄诡诈,践踏皇权,更是忍无可忍,激愤难平,大发议论。

曹操因孔融名重天下,不好除掉他,免得落下一个杀害贤良的臭名。所以表面上装的很大度,对其相当容忍;内心里却不知杀了他多少回!对其无比厌恶,极其忌惮,只是苦于没有借口,无法名正言顺的治孔融之罪。

以孔融的为人,得罪的同僚肯定不在少数。郗虑就是其中一个,这家伙曾受孔融侮慢,两人结下怨隙,矛盾很深,一直想要将其除之而后快!遂耐心等待时机,伺机出手,终于机会来了。

郗虑向来就是一个阿谀奉承、善于揣摩领导心思的人。见曹操对孔融那种厌恶憎恨的表情,郗虑趁机顺藤摸瓜,暗承领导的意思,立即联合另一位同僚路粹,两人上书构陷孔融,诬其大逆不道,应问罪处斩。奏疏上言孔融不赦之罪有三:一是其为北海相时,见天下大乱,私自招合徒众,欲图谋不轨。二是孔融曾私下和孙权使节闲聊,不合礼节,且讽刺政府,诽谤朝廷。三是孔融与弥衡两人口出狂言,相互标榜,互为吹捧,弥衡赞孔融乃‘仲尼不死’,孔融称弥衡‘颜回复生’。这两人算什么东西,竟然敢以圣人自居,这岂不是藐视圣贤,轻视礼法吗?有此三条,就足以杀他全族了。

曹操阅完奏牍,故作震怒,拍案大骂。下令立即逮捕孔融,审核议罪,寻即杀之,诛连妻小。

孔融被杀,无人敢收葬其尸首。唯有好友脂习,不避危险,不惧权臣,前往刑场,扶尸吊唁,痛哭道:“孔文举舍我而死,我为什么还活着呢!”悲声哽咽,不能自止。有人举报,曹操大怒,火冒三丈,当即逮捕脂习,欲要杀之。过了些时日,曹操心情平复,感慨脂习为人,颇具义士之风,心里十分钦佩,遂又把他给特赦了。

孔融被捕时,想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年纪尚小,作为父亲,心中悲痛,护子心切,希望罪止于身,恳请放过自己的儿女。此时他的儿子年仅9岁,女儿才7岁。父亲被捕时,两人寄在他人家中。遭此大难,竟毫无慌张恐惧之色,下棋自若,不为所动。旁人惊奇,不明就里,遂问其原由。两小孩回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说完旁若无人,继续下棋。

不一会儿,男孩口渴喝了碗肉汁汤,女孩说道:“今日之祸,难道能够久活,为何还要知道肉味呢?”哥哥号泣而止饮。当前来捉拿的官吏到达时,妹妹镇定的对哥哥说道:“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两人颜色不变,泰然自若,引颈就刑,时人无不悲叹,伤心落泪!

泽仁曰:“孔文举圣人之后,身负重名,恃才负气,刚直不挠,至使祸从口出,连累妻小,哀哉!老子言:其刚易折。孔文举是也!然其心存大义,一门忠烈,无愧圣人后裔。吾每读其儿女之事,无不汗颜,如易地而处,吾远不及也!脂习为友,诤而不弃,无畏生死,此乃孔融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