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重生之儒商
34502800000104

第104章 基础

又是一个的星期天,柳云飞背着手笑语盈盈的在工厂里视察

一百台工业缝纫机都在全速运转,老远就能听到犹如机枪扫射一般的“哒哒”。不过在柳云飞听来却犹如仙乐。

那会给他挣钱的美妙音乐,比什么都好听。

随着销路的逐步打开,潮人厂生产的牛仔裤已经供不应求。虽说一条牛仔裤要两个月的工资,可架不住追求时尚的小青年们的热捧。

现在魔都市自称潮人的小青年,谁要是没一条美国设计师设计的“兰博”牌牛仔裤,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搭话。

满街都是潮人厂牛仔裤这句话,还真不是吹的。

此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香江的服装厂老板们还没想到把企业北迁到大陆来。

而牛潮人厂生产的这种美国味极浓的牛仔裤,自然成了唯一的选择。僧多粥少,供不应求,再加上柳云飞忽悠人的宣传,不好才怪了。

现在分成三个班日夜开工,每个班次结束都会有两辆大卡车往外出货。

据说京师的史金亮已经成了名人,现在他是坐地户,根本不用外出跑推销,来自冀省,晋省,蒙古省的客商都会巴巴的上门求购。

他已经成了北方最大的牛仔裤批发商,还把生意做到辽东三省去了,每星期都会有半车皮的牛仔裤发往京师,全是他要的货。

再加上电子报;磁带;洋烟生意,史金亮的资产就像是吹气球一样的膨胀起来。

长安的时继迁,渝州的王光,汉阳的楼爱国,浙省的姚成亮,也基本如此,都是当地生意场上的大腕。

工厂的效益如此之好,自然会受到各级领导们的青睐和关心。华云雄是不是就会来工厂看看,关心的问有啥需要帮助的没有。

柳云飞心说:“看来张庆来过一回,发了篇报道,把市里的领导们都吓坏了。”

新厂房的施工现场,柳云飞看到建筑工人和他打招呼,便客气的递上一支中华烟以示敬意,还会道一声“辛苦。”

施工队在此已经有些时日了,谁不知道这个看上去才中学生年龄的小家伙,就是这家工厂真正的老板。

生意不是一般的精通,不但和外国人做生意,还把魔都市不少的官员给整垮了,这份能耐,就是个见过大世面的成年人也未必有这个本事。

这栋正在扎钢筋打基础新造厂房,长40米宽20米,三层2400平米。

这是柳云飞真正意义上的起家资本,不但他自己很重视,就连区里也非常重视。

能为国家赚取外汇的企业,就值得各级官员们另眼相看,何况还能招收很多待业青年,同样也给区里解决了不小的麻烦。

柳云飞脸上笑嘻嘻的,可内心却并不痛快。

就在上个星期,唯一能和他说得上几句知心话的黄家华走了。就在那个流行闪过的时刻。

流行,璀璨夺目,和蜡烛一样,照亮了被人却燃烧了自己。

柳云飞觉得黄建华就是这样的人,35口装满各色古董的大箱子,用了一辆大车车才装过来。

为了这,黄建华几乎连命都快搭上了,亲哥还被迫远走他乡,却白白便宜了自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柳云飞看了那么多的书自然是很明白的。家里的古董珍玩,就是开一家博物馆也绝没问题。

他可不想被人巧取豪夺,乃至和黄建华那样落得个残废的下场。

做大做强,大到被人不敢动手,这就是柳云飞现在唯一的想法。

要是潮人厂能有几家分厂,数千员工,谁在想对自己动手,就会引起社会的动荡,还要想想社会舆论,社会动荡的压力。

适当的分润些利益给一些相关的官员就成了必须,没有谁会一直无条件的支持你。自己获得金钱;官员获得政绩,互惠互利,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顾红军被处以极刑后,已经有不少顾派的官员落马,柳云飞相信自己认识的官员中总肯定有人因此而升迁。

为了互惠互利,自己也应该早作安排,等这些官员到任后,自己在适时的送上一桩大大的政绩,正好可以“彼取政绩;我取实利。”

花花轿子人抬人,大家互相扶持相得益彰。

就在昨天柳云飞写了几封信,有发往香江的,还有寄往美国的。

给香江的黄建中写了封信,大概的讲述了一下黄建华去世的事,以及葬礼的经过,还解释了为什么早没告诉他的原因。

古董珍宝的事自然也和他坦坦荡荡的说了,并且说这些35箱古董他一个也没打开过。

现在给黄建中两个选择,一个是古董给他留着,等什么时候他的案底消了,将来回魔都后自行取走。

另一个就是古董由自己收藏,将来会用公司的股份折算给他,不管黄建中选哪个方案,他都一如既往对待他。

黄是柳云飞心目中的人才,为了这点死物而失去一个人才,并不值得。

再说自己家里的藏品,绝对比黄家的收藏多了好几倍,还犯不着为了这点小玩意生出贪念。

给赵天麟的信中,柳云飞让他筹集些资金以备不时之需,还叮嘱了些其他需要预先准备的事情。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临阵磨刀那毕竟是做不得数的样子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做独门生意,这才是赚大钱的方法。

一想到周锡官花白的头发,柳云飞就想仰天长叹,“人才难得啊。”

后世葛大爷不是在一部电影里说过吗:“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没有人才,区里划拨给自己的一块;位于老城厢闹市区的废弃工厂,现在也只能白白的晒太阳。

老爸老妈虽说是高中生,可思想老旧做人太过本分,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

李老师算是个见过世面的生意人,可身体却不行。三个小兄弟很贴心,可惜年纪太小,想要大用还需时日。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话高价在香江招聘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