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人妻神妻
34487800000066

第66章 工地无人货郎车 社员都是王圣德

工地无人货郎车,

社员都是王圣德。

要少要小创奇迹,

王家沟人好样的。

自从县广播站播送了《王圣德心里的闪光点》,王秀臣一连召开了党支部、党员、团员、社员四个会议以后,王家沟大队的干部群众思想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

大队代销处的老李,多少年来都是坐在屋里守株待兔。现如今他一改往日的方式,自发地推起货郎车上工地跟踪服务。他还别出心裁,将每一样商品都明码标价。把车子放在工地上,自己去参加整大寨田的劳动。谁去买什么东西不用找他,自己付钱自己拿。因此,他的货郎车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无人货郎车。

有人劝他说:“老李,这是商品,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不好好看着点儿,要是短了款可是得你自己填上。”

老李笑笑说:“放心吧,咱大队的社员都是王圣德。”

老李说的一点儿都不错,这是他亲身经历出来的。那一回,他是从供销社批发来的大葱,定价是八分钱一斤。葱就在货郎车的长方形竹筐子里放着,旁边有秤。吃饭的时候,煎饼卷大葱是美食,再好不过了,谁想吃就过去称上两棵。

虽然是大葱,但大葱有小有大,谁都愿意拣大的。一顿饭吃完,老李过去一看,竹筐子里的大葱还没卖完。本来应该剩下小的才是,他剩下的全是大的。

有经验的买卖人,都说是神仙不贩葱。意思很明显,葱是水菜,容易折秤。早晨临走时他称好的二十斤葱,现在称一称还有三斤。卖下去的是十七斤,应该是一块三毛六分钱。他数一数葱钱,是一块四毛一,整整多出了五分钱。

五分钱,六两二钱半葱,这些分量是哪里来的?不难想象,可见那些买葱的不但拣小的拿,在称秤的时候也是只能少不能多。不管有几个买葱的,他们的指导思想都是一致的。正像老李说的那样,这些人都是王圣德。如果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不行的,那就会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二十斤葱,折个斤儿八两的也不算啥,谁知道它涨了分量,这就让人感动不轻。更明显的感动还是卖了小的,剩了大的。这些买葱的,他们的心情都集中到一起去了。不要多的要少的,不要大的要小的。就是真正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时候也不一定会是如此,王家沟人真是创造了奇迹了。

王书记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跑到学校告诉王学奎。王学奎不负所望,很快写出了第二篇稿子——新闻故事《卖葱》。

王家沟人的这种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答案很明显,是被王圣德的思想影响的。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影响。那么,王圣德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他头脑里固有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去年夏天,大队里组织开三赛会,王学奎领着他们背《为人民服务》,那就是他偷着给队里锄地的时候。

队长急等着调查出这个人在三赛会上用,一而再再而三地调查,最后终于发现了他。王学奎就给他写了稿子,让他参了加比赛,他的名誉就上去了。于是,便一步一步地升级。才发生了卖余粮、在工地多干活儿不多要工分儿这些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时代造英雄了。

看看我们周围的许多人,都做过许多的好事。由于没有人发现,有时发现了也没有人提起。他的光辉思想也就泯灭于萌芽状态,或者是在襁褓之中就失去了

生命。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要是做好事只有三分钟的热度,那就不会让人佩服。王圣德之所以了不起,就是因为他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他做的好事被人们发现的是这些,那些默默无闻的有多少,谁能说得清呢?

结语:

代销店老李,货郎车服务。

商品标价码,谁买靠自己。

买葱自己称,多少没人知。

支钱不支钱,就凭那觉悟。

一块三毛六,一块四毛一。

拣小留下大,圣德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