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人妻神妻
34487800000317

第317章 写作方法是关键 一点小事一大篇

写作方法是关键,

一点小事一大篇。

活水源头在生活。

以小见大做大餐。

此时,我们暂且不说王学利怎样读下去,李春闹、陈玉祥等那些听众对王学奎的文章作何评论,我们单就论一论“小学生作文”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河东教育》编辑部的编辑说,教材安排的一个个重点训练项目,为教学提供了重点训练内容、依据和序列。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确定训练重点,还需看学生的写作实际。

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教材安排的是“重点写好活动的内容”,“最后说说自己的想法。”王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讨论列提纲的办法,用不长的时间就解决了“写好活动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的问题。接着,把指导重点放在教材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上,因而,也是学生训练的难点——“说说自己的想法”上。这个指导重点的转移是十分正确的,它反映了老师教学的灵活性;同时,指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的步骤方法也是可取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指导学生能把自已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但目前小学生对作文普遍缺乏兴趣,畏难情绪特别严重,写出来的文章思路狭窄、内容单薄,语言枯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针对王学奎的作文教学,就这个问题,对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分析原因:

学生内存太少。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更是如此。学生整天被封闭在学校里,生活单调枯燥,缺乏亲身体验,所以做起文章来只能闭门造车,胡编瞎侃。再就是老师意识不强。目前,不少教师对习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阅读轻写作。重视阅读,轻视写作,将二者割离开来,这是普遍现象。

2、指导极不到位。每学期书中规定的为数很少的几篇习作也不能吃透精神,认真对待,更不用说其他小练笔。

3、批改穷于应付。翻翻学生的作文本,很少有眉批和总批,精批更少,且舍不得给高分,如此批改,又怎能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研究对策:

首先是体验生活,让习作内容与生活相对接。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这些精辟的话语道出了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确,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材料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不断思考和内心情感的不断涌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单凭课堂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打破教学常规,像王学奎那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

而将笔触伸向世界窗口,写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来。

再就是博览群书,让课外阅读夯实习作基础。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有限的课内阅读,必然导致学生孤陋而寡闻和思维的凝滞。因而,要拓宽阅读渠道,向课外阅读开放,努力创设条件,优化习作氛围,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建立班级图书柜,动员学生订报刊,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做好阅读笔记和剪贴工作。从而使学生接受大量的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词汇,夯实习作基础,从而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精彩文章的生成。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几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是不行的,要善于抓住契机指导学生练笔。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如课文补白、读后感言、续编故事、仿写、古诗改写、改编课本剧等进行训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吸收,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口述作文也是一个绝好的练笔机会,要引导学生不光能道得出,而且能写得出。综合实践活动更是机会难得,参观、访问、郊游、观看电影等也是习作的好素材。

总之,生活无处不作文。只要留心观察,用心体会,便会发现有许多东西可写。值得一提的是课外练笔。尽量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要降低写作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和厌恶感,消除畏难情绪,放手让他们去写。我们相信,长期坚持,定能从学生的笔端描绘出一份份精美的习作大餐。

结语:

硬骨头难啃,你把它煮烂。

一件小事情,拿起来细看。

反复是学问,激情生盎然。

意浓鲜花开,兴趣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