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人妻神妻
34487800000028

第28章 高兴之余忙指点 搞好复习莫等闲

高兴之余忙指点,

搞好复习莫等闲。

字词句篇都重要,

激发兴趣是关键。

庆祝会一散,王家沟小学的厉害就像长了翅膀,不但全公社的老师和学生心悦诚服,而且家喻户晓了。王学奎在他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就更加高出了一大截。他说的话,本来就是皇上的圣旨。现在呢,那可是比圣旨还圣旨了。

在“六•一”节以前,他们的课程就已经学完了。“六•一”节开完了庆祝会,放了一天假。第二天一上课,他就告诉学生:“现在,节日已经过去了。要把心收回来,好好复习功课,迎接期终考试。特别是四年级的同学,面临着升高小,就更应该好好的复习啦!”

说是迎接考试,这只是一个由头。其实,复习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把学过去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王学奎的复习计划,绝不像时兴的那样“猜题押宝”,为了考试而考试。他就是让学生进行全面的大复习,把掌握得好的再重复一下,重点难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那就必须进行反复训练。

他告诉学生,哪方面的知识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有要求理解了就行的,有要求不但要理解,还得要牢牢记住的。还有的知识,不管你理解还是不理解,都得要铭刻在心里。

就拿语文知识来说,一二年级学习一篇课文,对课文的内容、中心思想,只要学生读懂了、理解了就行。课文中的词语,不但要理解,还得要记住,要学会用词造句。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那就得会读、会写、会用。因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主要任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他们连字都学不会的话,那么,日后再学任何知识,都会无从谈起。

到了三四年级,学习的内容就会复杂起来。不但要学会生字,还得要积累词语,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思想,学习写作方法,进行读写训练。这都是学生必须要牢牢掌握的知识。

在复习的过程中,王学奎总是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让学生自己找出不会写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弄不懂的句子和段落。然后,和学生共同想记忆生字的办法,分析理解词、句、段的方法。

尽管是王学奎的威信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很大。但是不能否认,复习是最让学生觉得无聊,最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的阶段。王学奎就想办法,减轻这种状态的发生。用激发兴趣和爱好吸引学生。

学生说“告诉”的“告”不好记,王学奎就抛出一个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学生一寻思,哈哈大笑,把这个“告”一下子刻到心底里去了。

同时,举一反三,学生就自己用这种方法记忆生字。

“蛇”,“它”是一条“虫”。

“岁”,“山”下一半“多”。

“金”,一个“人”,他姓“王”,腰里掖着两块糖。

“腾”,“夫”人过娘家,头戴两朵花,过了一个“月”,骑“马”再回家。……用这种方法记生字,既开发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又让学生养成了喜欢动脑的习惯。并且是兴趣盎然,见一个有记忆难度的字,他们就一块儿开动脑筋编。谁编得好,就用谁的。编字谜识字,成了他们的爱好。

对于那些容易混淆,难以分辨的字,他们也想出了记忆和分辨它们的办法。

“巳(sì)己(jǐ)已(yǐ)”它们的面目相似,不好区分。老师和学生共同动脑筋,根据它们字形相同,不同之处就在字的开口处的特点,总结出:堵“巳(sì)”不堵“己(jǐ)”半堵不堵念个“已(yǐ)”。

“成(chéng)戊(wù)戌(xū)戍(shù)戉(yuè)戎(róng)戒(jiè)”这七个字,从字形上看,都有一个“戈”字。但是,如果想很好地记住它们,除了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以外,还是分成两组为妙。

一组是“成(chéng)戊(wù)戌(xū)戍(shù)”

“成(chéng)”字中空“戊(wù)”,添横就是“戌(xū)”。横若变成点儿,那就得读“戍(shù)”。

另一组是“戉(yuè)戎(róng)戒(jiè)”

“戈(gē)”字添竖钩,变成一个“戉(yuè)”。竖钩改“十”字,它就变成“戎(róng)”。“十”字改个“卄”,它就变成“戒(jiè)”。

这样以来,不论是阅读听写,还是写文章造句,都不用愁分不清楚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纷纷找出了同声符的形符易混字:很、恨、狠;……

同形符的声符易混字:恕、怨、怒……

其它形似字:刀、刃、力、刁……

他们把所有的课本都找出来,把所有学过的字都摆在面前,一个一个地过筛。发现一个,就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把它记录下来。

复习好了字,他们又复习词。比较难分的词有许多。如:“她”、“他”、“它”的分别;“你”和“您”;“我们”和“咱们”;“我”和“自己”;“这”和“那”;“那”和“哪”;“二”和“两”;“和”与“同”;“和”与“或”;“因为”和“为了”;“只要”和“只有”;“尽管”和“不管”;“呢”和“吗”以及“啊”、“呀”、“哇”、“哪”的分别。

以上这些,尽管不大好区分,但只要简单地给他们讲一下,再让他们看一看曾经学过的地方,还不是十分难办的。让他们最棘手的,是“的”和“地”的分别。

这两个“de”是课文中用得十分频繁的词,都读作轻声。它们有明确的分工,使书面语言精密化。在学生写文章的时候,本来是应该像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一样,需要作明确的区分的。可是,他们却没有这个能力。

如果和学生讲语法,那就是:凡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凡在状语后面写作“地”。但是,三四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语法,和他们讲这些他们听不懂。无奈之下,王学奎只好从学过的课文当中找出类似文字,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与其作对比,从中理出一个头绪来。

结语:

兴还没高完,老师就分析。

升级考高小,全面大复习。

知识有很多,语文字是皮。

调动积极性,不忘找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