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73

第73章 以身许国

异语3

98年南联盟大使馆事情,各校学生都去游行了,我们学校由于周末放假没去,周一到校后一想这不成啊,咱们也得去啊!于是我们学校打着横幅,浩浩荡荡的去了,结果街上就我们一个学校游行,很是显眼。自此以后我们学校学生办签证都被特殊对待,少有成功。

———————————————————————————————————————古代巫术

此时的魏国可谓是人才辈出,翟璜推荐了吴起,镇守了西河之地,同时还推荐了一个留名千古的太守——西门豹。

西门豹,魏国安邑人,生卒年不详。魏文侯治理封地,数来数去邺(ye)城(河南安阳北)有点麻烦,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心中烦闷,跟翟璜谈论的时候,翟璜胸有成竹的说,主公莫忧,我有一人。

魏文侯见过西门豹之后,觉得是个人才,就派他担任邺令。西门豹到了之后,一调查才发现烦心事还真不少,首当其冲的就是河伯娶妻。

春秋战国君主都年年祭祀山川神灵,说明那时风气使然。郑国旱灾的时候大夫祭祀神灵求雨,就把一座山上的树木全砍光了,惹得子产大怒,罢免了三个大夫。

邺城也类似,旁边是漳河,水灾旱涝,大家都觉得是河伯不高兴了。当时人们说的山神是巨蟒,以此类推,他们口中的河伯大约是指水中巨大的怪兽,郑国人还说在河中看见两龙打架,想要祭祀呢!

不高兴了怎么办,大家一筹莫展,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只好去问当时的巫女。那时的巫女穿着华丽的服饰,带着漂亮的头饰,每年祭祀的时候会在舞台之上跳着舞,唱歌歌颂神灵的歌,深受百姓的尊重。

《诗经》里有一句“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说的就是年轻小伙子见到漂亮的巫女在舞台上跳舞而心生爱慕,却知道自己得不到的感慨,可见那时的巫女类似于如今的明星,大众情人之类。

巫女告诉大家,是河伯寂寞了,我们送女人给他就没事了。

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河伯也好这一口,那好办了,于是在汛期选一少女送过去,不就好了,推己度人,河伯会不会腻歪啊,于是每年送一个,但求安稳。

人祭的传统由来已久,商周的时候是奴隶社会,各部落之间为争夺土地、水源、矿产时有斗殴,为了让自己武运长久,慢慢的有了精神寄托,有了自己的保护神,每次打仗得来的战利品都要给保护神烧点,而且要挑最好的。

俘虏了对方的公主,身份尊贵,神仙一定喜欢,就烧死让她侍奉神灵。由此延伸,贵族的人死后也会活埋大量奴隶、器物、马匹、粮食,以为自己死后会跟神灵在一起,那些殉葬的人和物既能侍奉神灵,也同样能侍奉自己。

世界范围内,公元前一千年左右都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宗教习惯,比如挑选贵族家的女儿去当**,得来的钱供宗教开销,当然名义上宣城这是高尚的事,贵族家的女儿为了荣誉只好牺牲自己。

还有商周的祭祀,遵循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原则,如祈求神灵保佑战争得胜,或是神灵保佑我有儿子,保佑我的疾病会好,根据事情的大小,会挑选不同的人作为人祭,地位越尊崇效果越好。

人祭是崇高的事,那时也崇尚舍己为人,对贵族而言也是一种荣耀,故而长盛不衰。有史学家推测认为,王子比干之死可能是商纣王重病,王子比干为祈祷纣王病好,自愿作为人祭而死的。楚昭王病重时,周朝的太史就说可以通过祭祀让亲近的人代你而死,这样你的病就好了。

蒙古大汗窝阔台重病,巫师说可以把病转给亲近的人,弟弟拖雷甘愿代替大汗去死,由巫师施法之后暴病而死。窝阔台心中感激,对拖雷子女颇为照顾,死后传位给儿子贵由,贵由死后,蒙古贵族会推,拖雷高风亮节,于是推举拖累儿子蒙哥担任大汗,至此大汗之位由拖雷一系继承。

古人一向是发现现象,而后总结利用的,我不敢断然这种巫术一点用也没有。

然而西门豹不管那么多,当时祭祀的事情太多了,有真才实学的都当太史了,乡野间的大多是鱼目混珠,趁机敛财的不少。西门豹见多识广,略一调查,发现这帮人简直是把这个行当当做产业链了。

我不清楚是巫女指定人选,还是抽签,就是抽签也可以搞暗箱操作,对这一户人家说,今年你们家女儿要光荣了。说起来很光荣,可是很多人不想光荣啊,能花钱了事还好,搞不定的只能苦不堪言。

不地道的事做得多了,受不了的人纷纷搬走了,到一处没有祭祀的地方从头开始,影响极其恶劣。西门豹见过世面,知道这帮人的底细,于是趁机全丢进河里喂河伯了,强权压倒地头蛇,至此无人敢提跟河伯娶妻。

百姓们口头上不敢赞同,心底里着实是乐开花了,就差把西门豹当活菩萨供起来了,真是为民除害了。

可是邺城百姓很快就发现自己想简单了,西门豹来后,徭役加重了一倍,有点空子就被拉到河堤上去挖渠修堤,卖的都是力气活,又一次的生不如死、苦不堪言。

老百姓于是疑惑了,明明之前还为百姓分忧,怎么接着就这么坏,一个人的变动实在太大了吧!

西门豹可不理会埋怨,他来这里是要干出政绩的,可不是来这里等退休混日子的。西门豹自己精通水利,也明白祭祀是阻止不了水涝天旱的,得学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小腿上腿毛被磨掉,你们还差的远呢!西门豹日夜奋战,修好很多渠道灌溉田地,水旱灾得以减少,年年丰收,物产丰盈,治安清明,各地人口纷纷涌入,成为了魏地辖下的一个大郡。

后来汉朝的时候,邺令觉得渠道规划不合理,想要改改,对百姓们说,渠道这样走好点。

邺城百姓:你比西门豹还厉害啊!

邺令:不是我比他厉害,我查过了,当时的水文情况和现在大相径庭,而且我们开垦了很多田地……

邺城百姓:我不听我不听。

于是此事作罢!

司马迁写这段的时候,感慨地说,百姓是不可以与他商量着做事的,因为太执着于眼前利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不起,凭什么?

官员不能安于民众不闹事,而要引导他们去做事,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此之谓国之瑰宝,民之司命。常说沽名钓誉,为民请命固然不错,可也不能顺着性子,百姓懒惰就要想法设法刺激他们,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知耻而后勇,而不是说一片骂声就踟蹰不前。

还是那句话,以身许国,说的国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家族,而是你对这个国家抱有的期许。坦白说,如今无论那个国家都经不起别人的挑剔,都是在一个或数个有权有势的家族手中,周边一群贵族阶层,很多事情的不公会挫伤你的激情,让你腐败变质,让你一味的往上爬,或是明哲保身,想着国家清明就出来做官,国家黑暗就大隐隐于朝,因为就是自己扑上去也是飞蛾扑火。

你要当上知府,要求学十数年,考上秀才、举人,而后上京赶考,运气好的话一次就过,运气不好只能重在参与。考上进士成绩优秀点可以入翰林院,将来入阁为相,差点就分配地方,从县令做起,绩效优异,升为通判,而后至知府,大多数人已经四十多了,可是黑暗的时候,有钱人买个监生,再拿出一万两银子就是知府了。

也有直接买考官,花费两万两白银买个状元,你只能徒唤奈何!而后呢,你心灰意冷,还是国外好些,起码公平点,不会敲有钱人的竹杠,不会特意穿小鞋整你,不用担心朝不保夕。

我顶看不起哪些握有权势,却把一些有志气有才华的人撵到国外的人,他们只是想按原则做事,想做些好事,有错吗?无非是你看不顺眼,或是妨碍了你,到底谁是国之蠹(du)虫!

我欣赏哪些留下来的,黑暗没有吓到他们,差距没有吓到他们,他们依旧有着志向,保留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期许,并始终为之努力。

袁腾飞说我们一直被教育说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拯救他们,当时听起来特自豪,谁知道打开国门一看,自个就是那三分之二。

80年底,中国人有才华的排着队出国,国外太好看了,高楼大厦,整齐的街道,随处可见的自动饮料机,我犹记得2010年到上海上大学,才第一次看见自动饮料机,给我很大的触动。

那时候红遍大江南北的大陆女星,夺得百花奖影后的纷纷加入外国籍,《中国合伙人》里被拒签的一个人情绪失控,大声喊道“你们凭什么拒绝我,我来来回回多少材料,你们听我解释”,到最后声嘶力竭的说“美国人民需要我”,可是人家并不稀罕。

电影里成东青上大学被人指引,说是去美国才是我们的前途所在,于是努力出国,签证官说你学成后会回来吗,他说会,签证官不信,其实他也不信,后面转变策略,说“I 、Love、My、Country”依旧被拒绝,女朋友签证出国了,自己沦落成“the 、man、leave、 behind”,为了养活自己,靠的反而是培训学生英语,因为太多人想要出国留在外边。

成东青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要学英语?

学生说,去美国啊!

成东青说,那你们喜欢英语吗?

学生说,不喜欢!

为了去美国,学生们强迫自己学不喜欢的东西,于是成了产业。

80年代的中国对他们而言,已经烂到根子里了,他们只想趁它沉没前找一个出路。其实我很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我特别佩服金庸,金庸的小说中就有很多隐喻,也读过上百本的《卫斯理》,新奇的内容也夹杂着对大陆政权的愤愤不满,黑材料一抓一大把,很多很写实,倪匡在文革中犯错,靠着自己刻萝卜章的功夫从北逃到香港的,他说97之前自己肯定会移民。

97年的中国,依旧很穷,于是97成为了香港电影嘲讽的段子,我看《开心鬼》的时候,黄百鸣的女朋友说,现在很多人当老师都是游蛙式的,捞完水就溜啊!黄百鸣于是说,我不会的,我会一直游到1997的。至如今,黄百鸣的影业公司向大陆靠拢,金庸先生以其超然的影响力,受到大陆的优待,曾经为中国和香港统一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没想到,中国还是被有抱负的人摆正了方向。

永远不要放弃对自己国家的期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