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47

第47章 功成身退

异语1

围城里面,有个姑娘穿的跟外国女人一样,大家都觉得暴露,于是称呼女子为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转念一想不对,又没有****,于是称为局部的真理。

《围城》里还写了一条鄙视链:

“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系学生,社会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学生没有什么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上世纪段子手:钱钟书

————————————————————————————————————————————————

不可一世的吴国被打败了,越国上下齐声欢呼。

按照周星驰韦小宝的说法:小宝,你是聪明人,我可以跟你讲实话,外边的人就不行。报仇雪恨只是个口号而已,跟阿弥陀佛没什么区别。我们之所以要报仇雪恨,为的就是吴国抢走我们的银子和女人,所以我们要报仇。

如今目的达到了,那么就开始分赃了。

此时的吴国,都城之中打仗得来的宝贝不计其数,豪宅鳞次皆比。当初越国拼命的给吴国的王公贵族送礼,银钱宝贝不说,西施这样的佳丽送给了夫差,如今连本带利全收回来了。

攻下吴国之后,有两个人要处理。一个是伯嚭,说起来对越国有大恩,但是被勾践所杀,因为所有的人都觉得他该死;另一个是西施,她被派来祸乱吴国,成为了妲姬、褒(bao)姒(si)一样的亡国之姬。

我曾看到一些电视,范蠡(li)分到手的是西施。

电视剧中原因很复杂:勾践本不想杀西施,无奈勾践的夫人铁了心一定要斩了西施示众(防微杜渐),最后给了范蠡。其实这时候的范蠡已经至少四十多岁了,这里我无意计较真假,列上这个故事只是我喜欢这样的结局。此时我想起了孙武,他当初也是功成身退,但是联想到他杀美女练兵的故事,没有这类红袖添香的故事,想来着实有些叹息。

勾践走进夫差当初称王称霸的宫殿之中,很得意;抢到银子美女的越国士兵也很高兴;立下盖世奇功的范蠡,心生退意。

曾经有人对他说,你助天为虐,不怕遭报应吗?

他知道自己做事太绝,我如此对人,人何尝不会以此对我。

回军路上,想到前方就是越国了,范蠡下定决心找到勾践,对他说,“大王好自为之吧!我不会再回越国了!”

勾践震惊了,忍辱二十年,如今功成名就,大家都在抢吴国的美女,吴国的珠宝,吴国的豪宅,竟然有人要走,还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诧异地问,“先生为何要走?”

范蠡说,“为人臣子,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当初在会稽山上我就该死,之所以不死,为的就是今天能够报仇雪恨。如今大仇得报,我无怨无悔,自然该赎从前会稽山上的罪。”

勾践听后了然,知道范蠡是怕自己赶尽杀绝,于是诚恳地说,“越过之内,有敢说先生坏话的,我一定严惩不贷。”

我很感动,不过后面的就耐人寻味了。

勾践又说,“听我的话,留下来的话,我把越国分给先生。不听我的话,执意要走,那我只好得罪了。不仅先生要死,你的妻子族人都要被杀,先生于心何忍呢!”

范蠡想到了以前,勾践不听自己劝阻执意要打吴国,最后被困在会稽山上,发誓“有能让我反败为胜的,我与他平分越国”;当勾践执意要报仇,自己劝慰他暂且忍耐的时候,勾践说“我的国家就是先生的国家”。

只有在他需要你的时候,他才会这么说,如今吴国都被灭了,越国威震天下,他哪里还会在需要我呢!

范蠡说,“天意如此。大王愿怎么做就怎么做,我只愿随心所欲(君行制,臣行意)。”

范蠡带上自己妻子离开乘着轻舟泛舟五湖,不知所踪。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ang),风飘飘而吹衣。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范蠡走了,勾践很伤心。他让匠人做了范蠡的金像,每天早上拜一下,每十天让大臣拜一拜,还把会稽山附近三百余里作为范蠡的封地,郑重的宣称,“后世子孙,有敢侵范蠡封地的,赶出越国境内,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对于范蠡这种功成不居,勾践真的很感动,不过仅限于自知之明、功成身退的人。

有传闻说,范蠡走前劝说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吴国已灭,你为什么不走呢!”

文种收到信之后,便称病不朝。

这种态度深深的激怒了勾践,他确实忍范蠡和文种很久了,他想起文种和范蠡对自己指手画脚,自己偏偏还得做出从善如流的样子。

要是你都对,我都错,你当君王好了!

公元前472年,此时占领吴国已经十年了。

勾践内心的不满积蓄了很久,而且也有些担忧,齐国田氏功高震主,百姓拥戴,齐简公被杀百姓都支持田常。如今文种治国已有二十年了,门生故吏遍布越国,受过他恩惠的越国人更是不计其数,如今你对我有了猜忌,就是你不造反,你们文家几代下来,要是始终这样邀买人心,你们文家的子孙能不造反吗?

有传闻,勾践下定决心,召来文种,赐给了他一柄属镂剑(似曾相识),对他说,“你当初给我献了九策,我只用了三策就灭了吴国。我父亲在位的时候没有赢过阖闾一次,你不妨用余下的六策去地下服侍我父亲打败阖闾。”

文种只好自杀。

功成身退自古以来都被赞扬成一种优良的品质,可是问题是,既然你要身退,为什么还要拿命去拼功成呢,为的是把所有的成果都让给别人?

做事之前要考虑周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太史慈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对他而言,男子汉但忧功名不显尔,赵云娶女人时也说,大丈夫何患无妻,但忧名节不立尔。他们不投奔曹操,而是投奔孙策、刘备,为的是被他们胸怀折服,投明主,建功业,安社稷,是他们的愿望。

范蠡也一样,越国败仗,被吴国欺压,有志之士莫不奋发图强,为自己和国家出口气,如今吴国已灭,自己名扬天下,心愿已了,不复多求,故而能够放下一切,逍遥于江湖。

文种不愿意,因为复兴越国不仅仅是他的志向,还渴望着自己的家族能够在越过的复兴中分一杯羹,他一直为此而努力,所以不愿意离开。想想也是,越国得以兴盛,自己居功甚伟,劳苦功高,凭什么所有的好处都要你勾践一人占尽,难道就因为你是帝王,你就要全拿,就算大头归你,也要给点意思意思吧!

你能说文种想错了吗?

可惜的是勾践不这么想,没得志的时候,想着得靠你,于是百般隐忍,你说什么是什么,如今龙盘虎踞今胜昔,那就新仇旧账一起算了,说到底都是不可共富贵的人。

敬仰范蠡,更主要是他为了理想而战,之后并不眷恋,所以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