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40

第40章 励精图治

公元前504,阖闾再次伐楚,不过这次虽然赢了,但是却没有实力再攻占楚国国都了!楚平王为了一劳永逸,迁都于鄀(ruo,今HB省宜城东南),惹不起还躲不起。

楚国竟然怂了。

阖闾从此威震中原,吴国只是子爵,却能打败能跟晋国争霸的楚国,让天下刮目相看,连楚国都不敢正面对战,看起来很美好。

公元前497年,越国国君允常去世。他公元前538即位,在位四十年,自封为王(楚国的影响)。称王应该说很合理,毕竟越国在夏朝就已经存在了(大致在公元前1800年),姒姓(夏朝君主的姓氏),由于位置偏远,无论是商灭夏还是周灭商,都安然无恙。

允常跟楚国联合,每次跟吴国交兵都割地赔款结束,当你一直打不过某人的时候,也许换个其他人会更好,他死后,他的儿子勾践即位,展开了一段春秋史上最传奇波折的故事。

公元前496年,阖闾攻打越国,他觉得这是大好时机(允常死了)。

就我个人而言,想起之前的秦穆公,觉得还是讲点道义的好。

两军在今ZJ省嘉兴南交战,吴军气势汹汹。

阵前,勾践派遣死士,列好队之后在阵前自杀。这一幕震撼住了吴军(没见过)。而越国趁机发起攻击,越大夫灵姑浮以长戈击阖闾,斩落阖闾脚趾。

阖闾流血不止,输得莫名奇妙,连楚国都被我打败了,竟然败在了小辈的勾践手中,实在是吞不下这口气。

阖闾叫来夫差,对他说,“你能忘记今天的耻辱吗?”

或许是破伤风(当时没有青霉素),也或是气的,当政二十年,纵横天下的阖闾竟然死在了回军的路上,葬苏州虎丘山,这就是命啊!

同年,夫差即位。

此时的夫差三十岁,年富力强,他的对手比他还要年轻,也精力充沛;夫差身为太子时常领兵作战,勾践身为国君,率兵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阖闾;夫差身边是奇才伍子胥和伯嚭,勾践身边是大夫文种和谋士范蠡。

一场二十年的较量,将在势均力敌的两个国家间进行。

此外,我以为,此时的孙武已经离开了吴国,他在吴国扬名天下,又据自己的领兵经验,修正了自己的兵法书,也就是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

他自此隐居山林,兵法传给了自己的子孙,围绕着这部兵书,展开了另一个故事。孙武,从此被尊称为孙子,我曾经列出春秋战国时的名将,孙子作为春秋时唯一入选的的名将,名列四大名将之首,也是最有名的将领,当之无愧。

夫差即位之后,让人站在屋前,每次经过的时候,那些人就大声的对夫差说,“你忘了杀父之仇了吗?”

夫差大声的说,“一刻不敢忘!”

夫差就这样生活了一年,没有一刻敢休息。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半年你可以看完史记、左传、春秋、楚辞、诗经、三国志、二十四史,何况一年呢!

而且夫差还得到一个冬天打仗的秘方。

一个商人得知一户农家卖不冻手的膏药,试验之后果真灵验,便出钱买了下来,然后把秘方献给了夫差。由于吴国和越国打仗有水战,吴国的士兵手多有冻伤的,故而夫差大喜,不仅赏赐了那个商人千金,还给了商人官职。

公元前494年冬季,夫差决定带着吴国的军队来找勾践拼命。

勾践听说了这个消息,决定先发制人,你父亲都被我搞定了,你算哪根葱,敢跟前辈交手。此时楚昭王都来迎娶勾践的女儿作为夫人,作为靠山,勾践自然不把夫差放在眼里。

古人云,哀兵必胜,相当之靠谱。

双方大战,上一次你越军耍诈,这一次看你们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吴军一往无前,越军惨败,举国之兵只剩下5000人,退守在了会稽山。吴军包围可会稽山,此时的夫差意气风发,越军已经被自己逼上了绝路,自己扬名的时候到了。

越军确实已经到了绝路。

勾践被困在山上,一筹莫展,于是只能召集大臣宣称,“谁要是能出主意渡过难关,我跟他平分越国。”

开空头支票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如此下去,只能拼死一战了,但是拼命也是有的拼,没得命。

大夫文种上前说,“做商人的,夏天的时候储存棉衣,天旱的时候买船,趁着廉价的时候买进,然后高价卖出,这才是做生意的道理。如今你被困在了这里,说这番话,不觉得有点迟了吗?”

勾践听后诚惶诚恐的请教,文种和范蠡(li)都知道,硬拼下去只能鱼死网不破。但是也并非没有生路,军事只是政治的延伸,如果能够通过谈判让吴国撤兵,那是最好不过的。

于是文种到吴营去谈判。此时范蠡的心情是复杂的,他知道如果易位相处,自己一定不会同意,他不知道前途何在。

文种找到了伯嚭,此时的伯嚭是吴国的太宰,身份略低于伍子胥。

文种给了伯嚭很多许诺,伯嚭动心了,他答应帮勾践说情。

事实上,伯嚭这个人应该很有能力,夫差是亡国之君,勾践也差点被人家亡国,难道谁能说夫差、勾践是无能之辈嘛!伯嚭和伍子胥一样,身负深仇,两人尽心竭力,打败了楚国,报了仇!

志同道合的能做朋友,所以在报仇上两人是一致的。但是面对越国,两人却有了争执,这很简单,他们的理念不同。

文种对夫差说,“勾践愿意亲自服侍您,把越国的财富都送给你给您;要是您不同意,那勾践就将把所有的玉器砸坏,率领五千越军与您决一死战。”

夫差听后不屑一顾,吴国怕你不成!

然而伯嚭打动了夫差,他说,“灭了越国现在易如反掌,但是如果要成就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一样的霸业,那就不要灭了越国。越国从夏朝就存在了,如今被灭掉,天下人会怎么看待你,谁还敢跟吴国结盟,不如放越国一马。”

夫差心动了!他才三十岁,执政不到两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心仪齐桓公九合诸侯的霸气,齐桓公有管仲,我有伍子胥,凭什么我做不到呢!

越国只是自己我的一个跳板而已。

伍子胥一向不是善男信女,报了仇之后,他没有像孙武一样隐居山林,著书立说,而是留在了吴国,夫差都愿意跟他平分吴国,他想要成就管仲一样的名声,他也的确做到了,用一种可悲的方式。

伍子胥说,“勾践是夏朝的子孙,我就说说夏朝的故事吧!当初夏朝中途被人灭国,留下少康这个夏朝的遗腹子,地不过方圆十里,士兵五百人。但是少康广施仁义,选贤任能,一边派遣间谍刺探军情,一边把自己的儿子送过去当人质,最后杀了浇,复兴了夏朝。如今勾践的兵和土地是少康的百倍,把这样的敌人放回去,亡国都指日可待,还想着成就霸业吗?”

夫差思惆良久,自认为还算精明,最后还是同意了勾践的请求,同时也提出了很苛刻的条件,勾践必须亲自来服侍我。夫差想,我把少康都撰在手里,他就翻不了天。

伍子胥说,“越国用十年休养生息,十年训练士卒,不出二十年吴国王宫就会成为一片废墟。”

耐人寻味的是,明知祸患在眼前,伍子胥没有离开。也许是颠沛的生活深深刺痛了他,他不想在流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