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12

第12章 王者归来

第一站是曹国。

当然,曹国还是比较热情的,表示欢迎,不过将来重耳第一个讨伐的就是他。

原因很简单,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骈pian肋),趁重耳洗澡时偷看。实在是奇耻大辱,重耳很生气,但是依旧无奈。-

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说:“我看重耳的随从,一个个都能做国家的大臣。如果重耳能让他们辅助自己,他就一定能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如今国君得罪了他,你何不早点对重耳示好,以防将来受连累呢?”

于是僖负羁就向重耳送了一盘熟食,并在熟食下面放了一块玉璧(类似烟盒里塞钱)。

重耳接受了食物,却把玉璧退了回去。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事情。毕竟收到玉璧,是件好事,但是他却还了回去,他的意思大概是无功不受禄,何况本来身份高贵,区区玉壁哪里会放在眼里,我的志向是王位。

不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因为是要还的。

到了宋国,宋襄公素来有仁义之名,向往齐桓公的霸业,但是输给楚国,一败涂地,自己也行将就木,当他看到重耳的时候,知道这个人跟自己是同一类人,但是他将来会有的是晋国,他将成就齐桓公的威名。

宋襄公向重耳赠送了八十匹马——绝对的重礼。

公元前637年,重耳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说,“有那么多的诸侯国公子,哪能一一以礼相待。”

不过无所谓,已经到了楚国了。

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很重视,用国君的礼节接待他们,设酒宴款待。这场宴会实际上决定了重耳能否得到楚国的支持。

在宴席上,楚成王半开玩笑(其实很认真)地问重耳,“如若公子回到晋国,如何报答我呢?”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秦国当初送你哥哥回国,你哥哥给了西河之地(战败后给的),如今你要我帮你(晋惠公刚死,太子逃回晋国即位),我要出兵,总要有点收益吧!

重耳说:“子女玉帛,你有的是,至于象牙(长江流域有大象)、皮革,本就是贵国的,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你?“

楚成王不甘心地说:“尽管如此,你还是要用什么来报答我吧(虽然,何以报我)?“

话说到这份上,重耳只好说:“如果真能依靠您返回晋国,定然保持和贵国睦邻友好的关系。假如晋、楚两国军队在中原相遇(中间隔着曹、郑、宋等小国),那时我会主动退避三十里,不敢与你争雄。除非您非得一战。“

楚成王听后默然无语,楚国大将成得臣(子玉)却非常愤怒。

重耳意思如下,回国之后,我只能发自内心的感谢你,却不愿意割土地,给您许诺。

当初,他弟弟许诺给秦国土地,回去之后毁诺,惹来不义的名声。重耳很清楚自己对楚国的诺言能带来什么,他承受了那么多的屈辱,有那么多抱负,然而他却拒绝了。

之前别人给他玉璧的时候,他也拒绝了,但是玉璧算不了什么,而王位则代表了一切,对重耳来说,此时的他已经34岁,

他一来不愿意说谎,二来不愿意轻易许诺。

从这点上来说,重耳和他的团队,比夷吾更出色。

等宴会结束后,成得臣便对楚成王说:“重耳现在就这么狂妄,不如现在就杀了他,以免后患无穷。”

楚成王没有答应他,“重耳文而有礼,手下忠诚又有能力。现在晋国的国君,国内外都讨厌他,有资格当君主的只有重耳。我听说唐叔虞之后肯定会兴盛,说的就是重耳吧!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不过,楚成王也不打算把他送回晋国了。恰好秦穆公派人来接,楚成王也就顺水推舟,送到了秦国。

秦穆公之所以接纳重耳的愿意可以归结为——报复。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夷吾去世,8年前他输给了秦穆公,回国之后,太子被送到了秦国做人质,答应的土地也给了秦国,虽然还是国君,但是却已经失去了雄心壮志,此后的晋国始终被秦国压着一头。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惠是中性词,爱民的皇帝,好比夸你说你是好人,如是而已。

很明显,秦穆公把晋国当成了可居的奇货。当初投资了晋惠公一把,虽然过程曲折,但是最后还是收益颇大(西河之地),如今晋国太子圉也到了秦国,秦穆公自然很高兴。

所谓的高兴是,送钱送女人,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他。在他看来,晋国就是一头肥羊,很快自己又能割去一块肥肉,纵然不济,自己的女儿怀嬴也会成为晋国王后。

公元前637年,公子圉(yu)听说父亲病重,逃回国内,连怀嬴也丢在了秦国,即位晋怀公。

秦穆公愤怒了,养了这么久,花了那么多的钱,连女儿都搭上了,你竟然跑了,竟然还不带我女儿走,如此薄幸,真是岂有此理。

于是,他为了报复,拉来了重耳,同样给钱给女人,而且送了五个女人给重耳,其中就包括曾经嫁给怀嬴。秦国在西,风俗特异,也不在意。在意的是重耳,论辈分,他娶了侄子的女人,很不高兴。

胥臣说,“你侄子的王位你都要抢,何况他的女人。”

重耳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不过,有一件事倒是非常有意思,一次怀嬴给他端洗手的盆子,重耳把盆子打在地上。怀嬴怒了,“秦国跟晋国门当户对,我嫁给你也不辱没你,为什么羞辱我?”

重耳害怕了,脱下衣服请罪(毕竟在人家的地盘)。

看到这里,明白了两点:

一、圉为何逃走时不带她,回国后也不接她(河东狮吼)。

二、重耳很能装孙子。

就这样,秦穆公很满意重耳的表现,在他看来,重耳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他决定送重耳回国。

至于有没有割地,有没有其他条约,书中没写,我也不知道,但我认为是没有的,单纯的认为。不过秦穆公也不是善男信女,平白无故也不会送重耳归国,如果实在要找一个理由,只能说晋怀公(公子圉)实在让秦穆公不爽,包括归国后,很可能采取敌对秦国的态度,连怀嬴也不再提及。

得不到的就要毁掉,大抵如是。

前636年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到此为止,重耳已经阔别祖国长达19年之久,心中感慨万千。

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国内忠于他的大臣前来接应,栾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强族皆积极响应重耳的号召(由此可知为何他弟弟非得置他于死地)。

吕省、郤芮是先王留下来的重臣,晋怀公只能相信他们,也只有相信他们,让他们带兵。吕省、郤芮临阵倒戈,事到如今,也没得说了。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文公。

从公元前655年出走,到公元前636年回来,十九年,如今的我35岁,我终于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