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萤火侠传奇
3435900000017

第17章 往陈家沟

第二天一早,金俊敏在客运中心搭乘往温县的汽车,奔赴陈家沟。到了温县后转了次车,中午十分到到陈家沟。

到了陈家沟,金俊敏找当地居民打听了。陈家沟有不少武校,金俊敏打算不算最大众化的,即人多的,也不选择最小众的,即人特别少的。选来选去,选择了王西安老师的武校。

觉得环境不错,老师名气也大。最主要的金俊敏想学习散手,也就是太极的格斗技巧。

王西安,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十九世传人,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传承人,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温县太极拳武术馆副馆长兼总教练。

金俊敏选择了“太极散手“这个学习项目,交了一年的学费,选择了便宜的六人间。加上伙食费,服装费一起8000块。

8000块,可以学习生活一年,金俊敏觉得还不错,在北京租房住地下室都接近这个数了,而在这里,8000块吃住和学习全管了,挺划算的,不是吗。

报完名,交完费,领了服装和教材。金俊敏来到被安排的宿舍,这是一个独栋的小居民楼,有三层,每层都有很多房间,房间里面都被武馆改成了6人间、4人间或者2人间。正是中午休息的时间,宿舍人都在。来自湖北的、山东的、河南的、福建的、江西的5个男生都在寝室聊天。

金俊敏做了自我介绍,和其他5个男人互相认识了一下自不在话下。

下午金俊敏就跟着去练武场上课了。

至于金俊敏为什么选择太极散手,是有一定原因的。

长期以来,太极散手一直是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几乎人人都知道太极拳有散手存在,都知道太极散手技击要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可是所能看到的太极散手,又无一例外地是先搭好手的推手,或者在推手中夹带些擒拿、摔跤动作,甚至在人家无防备的情况下施以“黑拳”之类的东西—这是太极散手吗?拳谱上说,“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练之,则为内丹;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修身养性之功;武练之,则为外丹;有矫健身手,防身御敌,以柔克刚之能。”练太极而不经武练,则难以致用。太极散手是用于防身技击的实战技术。它动作简洁明快实用,讲求以不变应万变。原为看家护院,经商走镖者所用。它在技法上不受限制,但凡人体要害部位,均在可击打范围。在实战中以剑法为拳法,讲究避实击虚,强调“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往往出手见红,一招制敌。不讲究观赏性。这是与现代文明和体育竞赛精神相悖的,再加上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近百年来已不公开传授。人们目前所能见到的一些所谓的太极神功者,实质多为太极拳文练体系中规范或不规范的推手练习,与太极散手是不相同的。

传统太极散手是建立在文练和武练基础上的,它要经过“形、势、劲、意、气、神”六个层次的训练。这六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不能截然分开。它们层次分明,由浅入深,与长拳讲“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形、势、劲”可视为外练,“意、气、神”可看作内练。有内有外,有阴有阳;内外结合,阴阳既济,相辅相成。

由此可见,我们的金俊敏是想学习太极的单人格斗技巧,期望能克敌制胜,当再次遇到像上次在停车场被扁的情况的时候,能够力挽狂澜。

下午到练武场,大家先是热身,几个养生动作,类似八段锦,然后才开始正式教学。金俊敏首先要学的是太极拳架一二路,这个是基础中的基础。之后是单剑、单刀、太极推手、拳法、脚法、肘膝法、综合太极搏击术、太极理论等等。

金俊敏是插班生,一下午打了打酱油而已,不过他对自己到此地习武的选择更加感到正确。

这里远离尘世,来的都是尚武爱道之人,在这里,金俊敏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

晚上,是大锅饭,金俊敏和山东室友坐到一桌,这哥们姓张,叫张羽,21岁。是半个职业篮球运动员,为什么这么讲,他在他们山东当地算是个无业游民吧,没学历没专业,不过篮球打得好,经常有机关事业单位花钱请他去打球。

他来这里,主要也是为了多学点技能,毕竟年纪大了以后靠打篮球估计吃不饱饭,他有意愿在学习一些武术之后,能回到当地开一个健身馆。

张羽给金俊敏大致介绍了一下武馆的情况,武馆嘛,来的人五湖四海,而且是各类人都有。第一类单纯来学习武术的,最多;第二类,外国人,以及外籍华人,慕名而来,第三类来养生的老头,第四类抑郁症患者,避世的;第五类奇人异士类:这里算命的不少(这个金俊敏知道),有些真本事的也不少,学中医的不少,还有就是其他武术门派来的(比如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华山派、崆峒派等等,至于他们来此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