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纷纭三国归一统
3431700000054

第54章 太湖见四族(三)

盛方笑道:“小人好奇,这个谈判过程如何曲折、艰难,让各位至今唏嘘,想来一路走来颇不容易吧。”

顾雍说道:“回想一下,谈判真是一波三折呢。早在七年上,黄承彦就派人来与我等四族接洽,探询襄阳六姓能否在江东择地安居、经营的问题。当时我们四族刚与孙氏和解,需要处理的烦人事务、问题一大堆,谁也不愿多生事端,便委婉拒绝,让其先找主公谈。后来,黄承彦果然派人与主公接洽,谈合作问题,可惜当时主公视荆州为仇敌,而且把荆州看作铁板一块,又一心要拿下江夏,对黄承彦的合作建议不屑一顾,很随意便拒绝了。这是第一阶段,襄阳主动试探,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后来,无论是主公还是我们四族,都意识到北面曹操的威胁,对荆州形式也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知道掌握实权的蒯、蔡两家与曹操都有不错的私交,而且互有来往。而刘景升年老体弱,军政大事均由蒯、蔡两家把持,荆州不战而降的可能性大增。如此一来,曹操的威胁就不仅现实而且紧迫。为了对付大敌,结好襄阳六姓,联手抗曹就是性命攸关,不得不为的决断。

因此,主公很快派出使者,与黄承彦接触,了解六姓的想法,探询合作的可能性和方式。但此时,六姓自己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和谋划,而我们四族对六姓也是顾虑重重,主公与六姓之间还有江夏城归属的意见分歧。是以三方虽然互派人员商洽、谈判,却始终进展不大,过程也很艰苦。

六姓首先让步,承诺不插手孙氏与江夏黄氏之间的恩怨,却仍不愿放弃江夏城,主公此时一心想要夺取江夏,以屏蔽下游城镇安全,我们四族则对六姓入驻江东一事一直心怀疑忌,担心鸠占鹊巢的事情发生。毕竟六姓实力不弱于我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引入强劲对手,任谁也要在心里掂量掂量,私心里谁也不会情愿。这是第二阶段,三方虽然各有问题,也各有分歧,却在共同的抗曹目标下,不断保持接触和谈判,都没有放弃。现在看来,这一阶段虽然谈判上无多大进展,却让大家对彼此的处境和面临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对各自的战略规划也趋于明晰,开始在战略层面建立信任关系。

进入第三阶段,主公首先妥协,放弃追逐江夏城的占有,只要求江夏城不能落在蒯、蔡两家手里,六姓同意。而我们四族也终于意见统一,提出了希望六姓尽快确定自己主公的要求。只要六姓名花有主,就不可能再常驻江东,我们自然就不担心六姓与我们四族之间的竞争问题。六姓说在眼下的荆州,刘景升是名副其实的主公,六姓很难背地里另行立主,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地。我们便退一步,只要六姓确定主公人选即可。后来,六姓选出了徐庶辅佐刘玄德,又通过司马徽与刘玄德开始接触,算是解决了这一问题。而襄阳六姓,此时也有了自己的战略规划,上、中、下的夺荆计划气势磅礴,规模恢弘。虽然还有许多战术细节问题没有完善和解决,但仍可称得上思虑周详,布局严密。不但我等四族赞叹不已,就连主公知道后也称赞六姓中有能人,荆州不易图也。

随着各自的问题陆续得到解决,我们各方都认为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向黄承彦发出邀请,请他派人前来正式见面,敲定最终合作方案,其中,锁定六姓的驻守地是重中之重。不过,我们与主公也已达成一致,只要六姓提出的城镇不是江东的军事重镇,都可应允。毕竟也算是你们在帮我们建设城池嘛。

本来我等猜测,六姓派出的人选最有可能是黄霸。他常年带兵,对江东也比较熟悉。没想到事到临了,黄承彦又添祖老这一大助力,人手安排上更加从容,着实让我等羡煞。”

祖渊、黄先都未参与这马拉松式的谈判,今日听顾雍娓娓道来,虽是平铺直叙,仍能感受到这场谈判的不易和艰难。从互不来往,视为仇敌到互相理解,最后达成合作意向,虽然三方各有想法,六姓与孙氏在争夺荆州上还是对手关系,但是在曹操的巨大威胁下,三方还是跨越了巨大的分歧和鸿沟,各自拿出了诚意,有些节点和细节虽然顾雍隐过没提,但是以祖渊的见识,还是能够想得到三方都做出了很多的妥协和让步,并在很多方面承认了对方的利益存在,这才最终促成了大合作的局面。这次的酒会,既是合作的确认,也是谈判胜利喜悦的分项。祖渊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如此沉甸甸的果实由他来摘取,有些窃取别人功劳,于心不安。

祖渊说道:“顾老一席话,我等才知现在我们之间的见面,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未出半分力,却与各位一起来享受这胜利的欢宴,实是有欠思量。六姓和四族为了这次合作都付出了许多,双方的运筹决断者才该坐在一起,把酒言欢才是。”

陆骏笑道:“我等与黄承彦一般,都不喜抛头露面,年纪大了,很多事也该让年轻人去闯荡了。今次若不是祖老亲来,我们几个老头子也不会出面的,还不如让他们年轻人去折腾。前路我们已经铺好,怎么走就看小的们了。”

张纮也笑道:“说起小辈,我等私下里可都艳羡六姓。六姓的小辈,才俊可着实不少。就说此次六姓的荆州方略,敢想敢干,有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狠劲。这可不像是老头子的手笔,其中小辈们肯定出力不少。六姓中人卧虎藏龙呐。”

祖渊也笑道:“莫不知足喔,四族后辈,不也英杰辈出吗?说实话,若不是几个小的争气,我们已经半截入土的人,何必要如此奔波劳苦?不都是为了小的们的前途嘛。”

顾雍叹气道:“不一样喔,六姓的小辈与老辈一心,开拓进取。我们的小辈就不成了,整天跟主公一块,事事都为孙氏考虑,经常回家埋怨我们拥兵自重,垄断财政,给主公的统治添麻烦,增障碍,是以下凌上,目无纲纪。哎,还是年轻不经事啊。”

祖渊深有同感道:“是啊,儒家的教育只强调忠君、纲常,对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君臣争斗,骨肉相残的现象视而不见,一句无君无上,目无纲纪轻轻带过。其实,忠也好,义也好,纲常人伦也好,其背后都有现实的利益纠葛和斗争。利益在手,天下的百姓都可以由你御使,天下的士子都可以由你控制。同样是皇帝,秦始皇可以焚书坑儒,唯法是尊,汉武帝可以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只因他们掌握了天下的利益,自然可以为所欲为;当今圣上也为皇帝,却如同木偶,被曹操摆弄来摆弄去,自家性命尚由不得自己,如何能决定天下的命运?其缘由,不过是其失去了原有的利益,即使想做一常人而不可得。再说江东局势,也是形势逼人强,树欲静而风不止。四族在江东根深叶茂,是一感冒江东就要咳嗦的地位,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只能进不能退的,不然就是族灭身亡的结局。一只老虎不可能为了臣服另一只老虎而自废尖牙利爪变成猫的,不然,第一个成为虎口美食的,就是它。”

朱治鼓掌道:“精彩,祖老无愧墨氏高人,见解果然与众不同,却又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祖老有空可要到我朱家坐坐,给我那不成器的儿孙们上上课,让他们不要动不动就君臣、纲纪的说个没完。”

张昭、张纮、顾雍、陆骏也附和着喝彩,顾绍敬佩道:“听祖老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小子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