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纷纭三国归一统
3431700000035

第35章 马良报信,褚仁出世(下)

祖渊他们一行人在江陵城待了五天,黄先派出的送信伙计早就出发走水路先往沔阳去了。大队人马准备妥当,终于踏上去往沔阳的路途。经过了五天的休整,百十来人个个都是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不过两天功夫就到了沙市,在沙市又简单做了补充,检查了车辆的磨损情况,便再次上路,前往竟陵。

前往竟陵的路上注定是不平凡的,这一带远离都市,荒无人烟,又大小山头连绵不绝,自古以来就是盗贼多发地。盛方他们也早有思想准备,一路替换前后警戒,走的小心翼翼。只是他们想不到的是,在前面,有一伙不速之客正等着他们的到来。

这伙人便是邺城许家的家丁,由褚仁领兵。要说这褚仁,与祖渊一个身份,都是墨家弟子,先后从西域返回中原。只是褚仁的想法与祖渊不同,在他看来,与其大海捞针似得寻找圣主碰运气,不如寻个趣味相投的知己好友,一起投靠当前最强者,一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只消讨个一官半职,在官场混个脸熟,不怕没机会升迁。二是圣主出世,非要压过当世最强者才能威服群雄,统一中国。那么自己就可以寻找时机,私下里偷偷发展自己的势力,一旦确认圣主所在,便暗通款曲,留在敌人营里面做内应,一样可以在圣主面前立上大功。这样安排,两头保险,无论谁得到天下,他褚仁都是可以攀龙附凤的主。虽说大功指望不上,可是小功劳还是不难拿到的,一旦天下定鼎,封个侯位,褚家也算是立足中原了。

褚仁的运气还真不错,刚出西域不久便遇上了云游四方的许蒙。二人都是好云游,喜玄学,放荡不羁,杂学旁收的,可谓知音难遇。二人一见面,就相谈甚欢,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知道许蒙要往塞外游历一番,褚仁心底一计较:知音难求,眼前好容易遇到一个,不可轻易放过。况且许蒙的弟弟许攸在河北袁绍处,早晚可以去投靠。眼下中原群雄割据,袁绍势力虽然算是强大的,但还没有强大到要其他势力俯首的地步,况且还有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呢。现在显然还不是选择大树的恰当时机,正好可以随许蒙一起,去塞外见识见识。便很痛快的决定,放弃入关,改为随许蒙一起游历塞外。

褚仁和许蒙在塞外一年多,直到许蒙接到消息,中原袁绍与曹操正在大战,弟弟许攸从军,俩侄子许发、许章在邺城因犯事被审配关押。他俩这才决定返回中土,营救侄子。许蒙之前与许攸一直有书信来往,对袁绍其人很是了解,知道他绝不是曹操敌手,依袁绍的性子,若胜利了还好说,侄子无忧;若败了,袁绍羞愤之下,俩侄子就凶多吉少了。所以,营救之事,宜早不宜迟。

当初跟随褚仁一起离家的,有王山、项林、褚业、褚至等人,个个身手不凡,不下于盛方他们。在褚仁的大力支持下,许蒙很容易便返回邺城,成功救出许发、许章,并搬走许攸的家眷,悄悄撤往凉州。

许蒙与褚仁,在凉州一边培育实力,一边静观中原巨变。直到袁绍大败,袁谭、袁尚出逃,北方大局已定,许蒙与褚仁便商议着前往投靠弟弟,以求个前程。不料传来噩耗:许攸得罪了曹操被斩!许蒙了解前因后果,无过是许攸恃才傲物,目无下尘,言语上顶撞了曹操,并没有多大的罪过。弟弟落得这般下场,许蒙恨得咬牙切齿,誓报此仇!

褚仁苦劝不住,便向许蒙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及想法,并告诉许蒙,要想复仇,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邺城,来到敌人身边,了解敌人的一切,然后联络一切可以联络的势力,不断削弱敌人直至击垮敌人。

许蒙犹豫:许家已经得罪了曹操,回去岂不是羊入虎口?

褚仁笑道:“曹操志在天下,四处招贤纳才,岂会担负害贤之名加害于你?况且你与许攸虽是兄弟,却多年没有来往,到时只说回来收殓弟弟下葬,曹操必不会怀疑。而且,你精研玄学,天道、风水之类的玄之又玄的东西,吹嘘上几句,不愁曹操不启用你。”

许蒙认为有理,便与褚仁精心策划、准备,率人回归邺城,面求曹操,说自己云游四方,布道天下,知道弟弟福缘浅薄,不能享受荣华富贵。只是兄弟情深,希望曹操看在许攸曾有寸功的份上,允许许蒙归葬许攸,重振许家。曹操见许蒙见多识广,仙意盎然,便折节求教,许蒙说起各地风俗人情、关隘河防,如数家珍;论起天道有归,五行更迭,更是滔滔不绝。说的曹操击节赞叹,便亲自领着许蒙,引见自己的亲信幕僚、将军。

许蒙与其他玄学士子不同,他与张衡、张修、张鲁三张谈过道;与鲜卑、羌、羯的大人论过玄;与于吉证过心,博学多识。在邺城郡府,面对着曹操手下一众谋士、将军,一顿忽悠,说的人人心悦诚服,曹操又当众问如何经略天下。这个许蒙也早有准备,一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论,指点世局如掌上观纹,剖析形势过入木三分,众人叹服之际,许蒙话锋一转,又开始大谈天命论。

这天命论私下里与曹操谈讲是可以的,可是大庭广众之下,曹操肯定不会认可,由得你忽悠的。毕竟,现在曹操还得指着汉献帝这座木偶号令群雄呢。之前也有不少人拿着天命来忽悠曹操,指望得到好处,结果都被曹操一一撵走。事实摆在那里,曹操最初的地盘在兖州,是四战之地,无天险可守,可是曹操一战,以三千人迫降了黄巾军三十万,曹操以此为班底组建了青州军。后来曹操又征张绣、灭吕布、诛袁术、败袁绍、走刘备,无往不胜。稍有点见识的人,很容易就会想到天命属曹。这天命论,曹操真是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曹操面色不豫,那些个谋士们开始担心起许蒙的命运来。可是他们多虑了,许蒙与褚仁早就对此有准备,许蒙可与那些仗着些小见识就出来糊弄混饭吃的人不同,他是有真才实学的,许蒙的天命论,从五行更迭到儒道兴衰,到胡教兴起,到星宿变化,再到四方祥瑞,直说的群僚仰望,曹操暗喜。许蒙讲完天命,最后说道:“天道已明,如今天下大势,掌于公手,公右顾则大汉续祚;左顾则新朝诞生,一切决之于公。”

曹操大喜,感叹道:“操之心,天地可鉴;操之志,天地可鉴,惟愿剪灭群雄,恢复汉室。自己封侯拜相,此生足矣。”

当即曹操任命许蒙为别部司马,许攸的儿子许章,许蒙的儿子许庆为曹彰门吏,并赐宅院、下人,金银若干。

许蒙事后对褚仁言:曹操手下,除郭嘉外,不足为虑。只因许蒙说道时,其他皆迷醉,只有郭嘉眼神清明,神色不变。再加上许蒙从别处打听的郭嘉的诸般事迹,使得许蒙认定:此人不死,曹操不可图。

后来褚仁便带人向西发展,在凉州秘密招兵买马,训练家丁。近来见曹操有南下意,褚仁认为荆州抵挡不住曹军,能让曹操栽一跟头的,只能是江东。为以后的战略重心南移做准备,褚仁便与许发、许良一起,率百多家丁,偷偷溜进荆州,了解风俗、熟悉地理。

褚仁练兵,从来是因地就粮,锻炼队伍绝地生存本领。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客地筹粮,仅靠花钱买是不够的,不说没那么多钱,很多地方都是有钱买不到粮的。所以,抢便成了筹粮的主选项,褚仁不想骚扰百姓。黑吃黑,从土匪、盗贼手里抢就成了钱粮供应的主要渠道。而江陵至江夏一带山险地偏,是盗匪多发地,褚仁把这里当做自己的钱粮来源地,很快便在这里站稳了脚跟,灭了十几只小股匪众,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祖渊大队从沙市上路,就被褚仁的探子盯上了。本来,对手是襄阳黄家,人数众多,又是商旅,褚仁有心放一马,可是许发、许良听说他们百十号人护着几辆货车,登时来了兴趣,纷纷劝说褚仁劫他一把,还说那些人说是襄阳黄家的,谁知道真实身份是什么。就算他们是黄家的商队,那又怎么样?黄家在荆州牛气,拿他许家可没办法,远在邺城,鞭长莫及啊。用脚趾想想就知道,百多人只护送几车货,肯定很值钱,这可比那些盗匪有油水多了,干了这票,可以支撑我们几个月的花销呢。二许都想打,褚仁也没再坚持,他也想掂量一下襄阳黄家家丁的实力,从中摸摸荆州大族的实力如何,便同意了。

祖渊一行从沙市出来,一连数日,白天黑夜连个土匪影都没见到,黄先直说幸运,说以前黄家商队经过这里,那些个土匪就算不打劫你,也会露个面与你寒暄几句,以显示这地头他做主。

盛成神色凝重,说既是这般,那这几日的风平浪静,反而是极不寻常的情况了。该不会是这条路上发生了什么变故是我们不知道的吧。眼下我们只是路过,也没必要去弄清真相原委,只是这种情况对我们是福是祸,还不清楚。为稳妥计,我们的警戒还需加强,建议以行军标准走接下来的路,小心驶得万年船。

祖渊、盛方、武沛、林安都赞同,黄先则很识趣的没有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