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背着背包去支教
34250200000031

第31章 遇到一个喜欢的老师,也许会改变他的一生

山里的孩子由于交通闭塞,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很少。他们善良可爱,对外面的事物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因为支教老师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现在他们都想考上大学,去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有好多学生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这一群大学生来到这里,不仅带来了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带来了新的思想。

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不仅让学生文化知识进步,还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品德。邓老师说:“我觉得教他们做人最重要!但我却不知道怎么去做?”庄老师说:“是的,作为一个老师必须教育孩子怎样做人。首先,老师自己要为人师表,自己先有良好的品德。其次,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比如给父母洗一次脚……”说到这里,邓老师羞愧地说:“我还没有给我妈妈洗过脚。”庄老师说:“机会有的是,回家的时候多洗几次就是了。“

当然,如果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他们会喜欢上这一个科目。他们会加倍努力学习,文化课程的学习有所进步,人生目标也随之改变。老师们也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李雪梅老师赶紧说:“也要回来建设家乡!”不管留在城市里也好,建设自己的家乡也罢,只要他们学习到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好。

庄老师,每天坚持写写日记,锻炼一下身体。他尝试着用绘本图书吸引这些低年级学生,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庄老师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书中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瞪着眼睛,竖着耳朵在倾听。他们仿佛一个个都钻进故事里去了。

小莫老师带着孩子们扛着锄头快快乐乐去种菜了,他们一边快快乐乐地播种,一边高高兴兴收获。小莫老师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劳动,以后要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小莫老师告诫他们只要自己肯动手,总会丰衣足食的。他带着耳机,听着欢快的歌曲,潇洒帅气,满脸洋溢着幸福和欢乐。

邓老师望着远处的一座座山梁感慨,感叹自己曾经蹉跎了的岁月。但是他的奉献,使他实现了自身的价值。邓老师说他以后要写一部《三顿饭》的故事,讲述他曾经在SC大凉山支教的故事,讲述那个为了三餐发愁的艰苦岁月和那个漫天大雪窝在角落的夜晚。他佩服自己曾经的坚强,也后悔自己当时没有靠自己的智慧,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邓老师说当初若有想法的话,就在山上大规模放养猪。他说大凉山的猪都是在山林放养的,不需要怎样管理。他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当一个牲口经纪人,说不定现在在大凉山已经是大款了。邓老师哈哈大笑了几声,转身走出了学校。

陈晓薇老师半开玩笑说:“村头厕所没纸了!都等你写书呢!”大家都笑了。郑老师说:“我也写一本,叫《爱满山村》。”这样温暖的名字,听起来就有佛学的智慧。“期待期待!”梁老师说。

陈晓薇老师抱着吉他在夕阳的余晖里,弹奏着那首《童年》。孩子们围过来欢唱着。操场上孩子们除了打打闹闹,就是打羽毛球,踢足球,.......

不住宿的学生排着队伍,已经走在了山路上,秋千在空中飘来荡去。一群群吃得饱饱的黑山羊,唱起了回家的小调。

陈秋满老师在帮着孩子做康复训练。伟大的母爱感动了群山,伟大的奉献精神感动了苍天。有人说,不能把支教当成一个事业来做。也有人说不能一直支教下去。还有人说,支教是一种病,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回BJ工作的侯老师,每当晚上躺在床上,就会想起这一群群可爱的孩子们。他说他离不开孩子,做梦都在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