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惊悚进退两难生死之境:南疆尸镇
340900000078

大逆不道(三)

厉先生瞧他们神态,知他们认识,也有些奇怪,不禁问凌云霄道:“小三,故知?”厉先生本人不但精通阴阳法学,而且对岐黄之术也深有研究,是以从没进过药店,故而并不认识眼前这名老者。

凌云霄当下将这老者身份简要和师父禀告一番,厉先生点点头,对那老者抱拳行了一礼,问道:“这位老先生,你怎么会在此地出现?”

那老者呵呵一笑,也不答他话,反问道:“那你们又怎么会在此地出现?”

厉先生指着那些血棺道:“追踪此物而来。”

老者笑道:“这么说来,你们也是吃阴阳饭的了?”转思一想,又道:“怪不得这位小哥如今还活得好好的,精神得很啊。”

厉先生淡淡道:“哦!那先生莫非也是吃这行当的?如今也与我们是同一目的?”

那老者笑笑,转过头去,继续望着那一望无际的水平面,缓声道:“是也不是。”

凌云霄忍不住插言道:“老先生,你一郎中,跑来此地,难不成此地还有伤患要老先生救助的?”

老者转回头笑笑,摇头道:“非也非也,你倒是说对了一半,但另一半却是说错了。”

凌云霄一愣,厉先生已是笑道:“愿闻其详!”

老者站起身来,走到其中一具血棺之前,伸右手拍了拍棺沿,道:“我是救它们而来。”

凌云霄更是糊涂,奇道:“救它们?它们有什么需要老先生救助的?”

厉先生缓步走到那棺的另一面,俯首往下望了一眼,只见里边静静躺着一只尸兵,就似睡熟了一般,厉先生探手下去,触了触尸兵面颊,收回手来双眼凛冽望向老者,也不说话,又走到相隔的另一具棺前,里边一样躺着一具尸兵,与前一具一般无二,都似睡熟过去了。

厉先生行了回来,冷道:“老先生,只怕你不是救它们而来的吧?”

老者眉毛一扬,笑道:“自然是救它们而来,当然,也是为了救你等众人而来。”

厉先生轻轻哦了一声,双眼紧盯老者,面无表情道:“那可得好好听老先生说道说道了。”

老者对着厉先生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意,道:“其实就算我不说,你现在估计心中早也是猜得**不离十了吧?”厉先生不语,那老者呵呵笑了几声,继续道:“虽然你已经猜得我的所为,但我因何如此做,只怕你还是不知,反正如今闲的无事,说给你们二人听也无妨。”说到此处,他眯缝着双眼,略停了停,道:“这事说起来,还得追溯到四十余年以前。”

凌云霄惊道:“四十年?年代够远的了!”

老者似是自言自语道:“是啊,四十年了,说短也不短,说长倒也不长。”

凌云霄不解道:“难道四十年前你就知道此地藏有妖物不成?”

老者轻笑道:“年轻人性子就是冲动,你且待我慢慢细说就是了,说完了自然明白。”

凌云霄正待开口,厉先生沉声道:“小三,听这位老先生把话说完,我们听着就是,莫要打岔!”

那老者笑了笑,行到水边,又坐了下来,背对着厉先生两人自顾说道:“四十余年前,我本是茅山一脉,游走天下大川大脉,只因正值壮年,血气方刚,揭破了许多伪道学,破了人家的饭碗,被人所恨,于是纠集起来,追杀以我,无奈之下我只能逃到云贵偏僻之地隐姓埋名起来,又不甘心一生绝艺就此失传,于是就收了两徒弟,将自己衣钵尽数授以两人,那大徒儿天性聪慧,学任何东西都是过目不忘,而且能学一反三,领悟极快,再加他性子沉稳,做任何事情都是井然有序,做好了方可,这修为是进步神速。那小徒儿虽也不笨,但却是心机颇深,极有城府,整天挖空心思想走捷径,达到速成之道,你们也是学法之人,心中自然明白,这天下道法,虽然门派繁多,正邪不同,各有修法,但修炼之道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唯有苦修苦练,方能达到正果,岂有捷径可走?那小徒成日里一门心思钻在这些歪门邪道之上,修为自然就渐渐比不上他那师兄了。”听他说到这里,凌云霄心有所动,已是隐隐猜到他是何人了。

“我当时对那小徒儿所为,也甚是痛心疾首,苦口婆心屡劝不止,甚至动以粗刑,这小徒每次被我打过骂过,明里是服服帖帖,承认错误,我也道他是个孩子,只要真心悔改,也是有救的,所以每每事后便也不再追究,想不到这人却是阳奉阴违之辈,他表面答应我要好好按正道修法,背地里还是行他那一套速成捷径,而且被我教训得多了,竟对我心存怨恨起来,只是当时我也不知而已,这也为以后的祸事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老者叹了一声,又正待开口,凌云霄突然拱手问道:“老先生尊姓大名?咱俩也算有缘,可否告知?”

老者一愣,随口答道:“姓吴,至于名字嘛,时代久远,早已不用,我也忘得干净了,小哥若是想寻个称呼,就叫我吴大夫或者吴郎中都可。”

凌云霄知他不肯相告,也不追问,微微一笑,点点头也就闭了口,静待老者继续说道。

老者继续道:“终于有一天,让我发现这小哥俩背着我鬼鬼祟祟往后山而去,觉得有疑,便悄悄跟了上去。原来这小哥俩相约在此秘密比武斗法,其实这师兄弟相互切磋过招也无可厚非,只是我瞧着却觉得不大对劲,他们竟是以性命相搏,丝毫没有点到即止之意,忍不住之下现出身来,将他们制住,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这么做了,每次都是打得遍体鳞伤有一方倒地求饶方止,当然,每次求饶的都是那小徒儿,每次挑事的也总是他,他嫉恨师兄本事比他高,所以能得到我的宠幸,不服气之下就屡屡挑事。唉!他哪里知道我的苦心哟,问了明白后,我是恨铁不成钢,气不打一处来,就将那小徒关了禁闭,饿他个三天三日,本是想拿此法惩戒以他,让他长点记性,想不到更是令他恨我不止,只道是我偏心眼,有意袒护大师兄,心中仇恨是一天天加剧,只不过他平素隐藏得好,面上不露半点痕迹,对我是礼敬有加,我自然还是半点不知。”

老者望着水面远处,深思半响,才道:“如此又过了五年,他们已是长成半大小伙,与我学艺也有将近十个年头了,我就有意考教他们的修为,是否学有所成,我对那大徒儿自然是不担心,可对小徒,心中总觉得有丝丝不大对劲,可究竟是哪不对劲了,又说不上来。当时我是令他们相互斗法比试,看看他们究竟学到几成本事了,事先我还对那大徒儿有意交待了,让他留些手,莫伤了他的师弟,想不到如此一来差点酿成大祸。刚开始两人斗得倒还是中规中矩,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后来那小徒就渐渐不支了,我想,也就点到即止吧,正要叫他们收手,却不料那小徒突然使出一招邪法来,我是瞧得明白,此招术绝对是西南边陲邪童所通之法,当时一见他使了出来,我心中是大大吃了一惊,正待上前喝止,哪里还来得及,那大师兄已被击中,这邪术厉害之极,专吸别人功力。所幸小徒功力不深,学艺也是不精,大徒见其不妙,百忙中闪避了过去,但也伤了些皮肉,如此一来,却激起了大徒恼怒之心,不再手下留情,冲上去就是一阵狂轰乱打,只把那小徒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得连连后退,我怕事情要糟,就赶忙上前制止。”

“不料才到近前,那小徒突从怀中取出一包石灰粉,迎着我俩就撒了过来,我未曾料到他竟敢对我下手,猝不及防之下就着了道,好得他也只是想要逃而已,一撒出石灰粉就立马逃之夭夭了。因我挡在大徒之前,他倒无事,唉,我这一下却挨得不轻,虽然涂抹菜油及时,但我的一只眼还是废了,另一只眼虽然无碍,但视力也下降了许多。”老者转回头来,凌云霄仔细一瞧,见他左眼果然一片灰色,眼眶内是白多于黑,果真是一只废眼。

凌云霄暗忖道:“安然这厮果然作恶多端,小小年纪就做上这等叛逆不道的大事来,被岑掌柜所杀,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厉先生叹了一声,道:“道兄命运坎坷,临到老还收了逆徒,着实令人同情,可又和现今之事有何关联?”

老者道:“此时只是果,我所论述的是因,因果相循,有因才能有果,别急,我这就继续慢慢说下去。”他转回头,又是盯着水面,侃侃道来。

“我当时只道小徒是孩子天性,做错了事害怕而逃,等他想明白了也就自然回转,虽然我一眼已废,但倒不记恨于他,只盼他回来和我道声歉,这事也就过去了,毕竟他年纪幼小之时就和我住在一块,在我心中,早已把他视为自家儿子一般了,哪有父亲记恨儿子的道理?想不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直到一个月后,我的仇家寻上门来,那是一番恶斗,虽然他们都是一些伪学术士,但人多势众,况且所学之术,多为邪术,我寡不敌众,只能边打边退,往山上移去,竟退到一处悬崖之上,在激斗中不留神,竟是失足坠落崖下。”

凌云霄听得啊了一声,虽知他绝对不会死去,但听得入神,还是忍不住叫出声来。

老者不理会他出声打扰,自顾言道:“所幸下边竟是一道滚滚向南而流的混浊江水,我虽掉落水中,但江水滚急,我冲力又大,也是断了好几根骨头,我怕仇家继续追来,就忍着痛随波逐流,往下游出百十里地后才上了岸,躲入一原始老林之中。我未学道之前,本就是名走方朗中,精通医术,这茫茫山林之中,不缺医治内外伤的山珍草药,于是我便在那山林中呆了下来,医治我身上所受的重伤。当时心中想着,只待伤有大好,便立马回转,寻我那大徒儿去,若是我的那群仇家敢牵累与他,我会一一找上门去,将他们一个个杀了了事,替我那徒儿报仇雪恨。心中虽是如此之想,无奈伤势的确太重,所谓伤筋断骨一百天,急也是急不来的,每每到了夜里,我都细心回想,哪里出了纰漏?我在云贵蛮荒之地,隐姓埋名,根本无人知晓我的身份,那些仇家又是从何得知我的消息的?想来想去,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猛然想到,会不会是自己身边的人泄露了消息?一想到这,心头大乱,苦不堪言,难道是我的徒儿,为了泄一己之愤,竟干出这等不忠不孝的大逆之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