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3369100000028

第28章 直肠肛管疾病(2)

[诊断要点]1.有肛周脓肿史。

2.有肛旁外口反复流脓、反复愈合及再溃破史。

3.查及肛旁外口或皮肤瘢痕,如瘘口有粪便或气体排出,表明系高位或复杂肛瘘。

4.脓肿形成时有全身中毒症状。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发病前有无本病的诱发因素。

2.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和全身的症状。

3.记录肛检的内容和瘘管造影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当局部炎症明显时,可予以抗炎对症治疗,处方如下:

(1)丁胺卡那霉素,0.2g×10支,用法:0.2g,肌内注射,一天2次

(2)灭滴灵,0.2g×20片,用法:0.4g,口服,一天3次

(3)高锰酸钾,2g,用法: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一天2次

2.本病不能自愈,当患处炎症控制后应予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炎治疗。

(第五节)痔

痔是直肠黏膜肛管皮下痔静脉丛曲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块。

痔是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增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根据其所在部位,痔可分成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类。

[问诊要点]1.询问便血情况,本病表现为新鲜血便,血液与大便不相混,有便后滴血或喷血现象。

2.有无肛门疼痛,单纯内痔和混合痔早期可无疼痛的感觉,当痔疮合并嵌顿、感染和血栓形成时,肛门部有疼痛症状。

3.有无肛门部不适症状,本病患者有肛门部下坠感,肛周潮湿瘙痒。

4.询问排便状况,本病患者有便秘、黏液便,便时及便后有痔块脱出于肛门外。

5.有无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

[体检要点]1.视诊肛门部肿块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嘱患者蹲位数分钟,查看肛门口有无痔块脱出以及痔核数目和位置,有无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出血,肛周皮肤有无湿疹。

2.触诊痔块有无压痛。直肠指检外痔多无异常发现,内痔如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也不易扪出,其目的主要是排除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病变。

[辅助检查]1.痔为肛管直肠局部性病变,体检易于发现,一般不需特殊的辅助检查。

2.直肠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及肿块等,辨认齿状线以区分内痔痔核和外痔痔核,同时可和直肠肿瘤相鉴别。

[诊断要点]1.无痛性间隙性便后出鲜血。

2.肛检能发现痔疮,并排除肛管的其他病变。

3.排除以下疾病:

(1)肛裂有大便干结、便秘史,大便时肛门部疼痛,肛检可明确诊断。

(2)直肠、肛管肿瘤有排便习惯改变,大多无疼痛,便血可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肛检和直肠镜检均能确诊。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检及直肠镜检的内容。

2.病史中要有鉴别诊断的内容,如排便习惯、便血的颜色、疼痛的性质等。

3.要写明复诊的时间,以免误诊。

[门急诊处理]1.痔疮治疗方法很多,大部分病人可行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处方如下:

(1)高锰酸钾,2g,用法: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一天2次

(2)麻仁丸,120g×100片,用法:6.0g,口服,一天3次

(3)九华痔疮栓,20片,用法:1片,肛塞,一天2次

2.痔嵌顿者立即给予复位。

3.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者,收住院手术治疗。

(第六节)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少纤维素食品、直肠慢性炎症及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问诊要点]1.何时出现便血和排便异常。

2.有无排便习惯改变,本病患者有便频、里急后重、排便不尽的感觉。

3.有无大便性状的改变,本病患者有大便带血、黏液便或脓血便,大便变细或变扁。

4.有无肠梗阻症状,本病患者可有排便不畅、肛门疼痛伴下腹痛及腹胀,此为晚期直肠癌致梗阻的表现。

5.有无泌尿系统症状,患者可有尿频、血尿、尿痛及骶尾部疼痛的表现,此为晚期直肠癌的表现。

[体检要点]1.腹部检查早期直肠癌腹部无异常体征,如有腹胀、肠鸣音亢进表明直肠癌梗阻,发现腹块、腹水、黄疸为晚期直肠癌的表现。

2.直肠指检触及直肠腔内肿块,注意其部位、距肛缘的距离及大小、活动度,直肠腔的狭窄情况和检后指套有无血污。

[辅助检查]1.乙状结肠镜在镜下可直视肿块大体形态,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了解肿块位置及距肛缘的距离。

2.钡剂灌肠检查对直肠癌的价值不大,但可排除结肠多发性癌和息肉。

3.大便潜血试验适用于直肠癌的普查。

4.癌胚抗原测定CEA的测定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术后随访及预后的判断价值较高,术后CEA持续升高,表明有癌肿复发的可能。本测定多在住院后检查。

5.CT检查主要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了解直肠癌的转移情况。

[诊断要点]1.有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

2.直肠指检极为重要,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

3.直肠镜检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4.排除下列疾病:

(1)结肠炎有大便习惯及性状的改变,无肠梗阻症状,钡剂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能确诊。

(2)结、直肠息肉本病多有家族史,钡剂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能确诊。

(3)痔疮多为无痛性鲜血便,与大便不相混,肛检能确诊。

[病历记录要点]1.有无慢性直肠炎症、直肠息肉或腺瘤等癌前期病变史。

2.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便血的颜色,记录其他伴发症状。

3.记录直肠指检触及肿块和大小及其离肛缘的距离。

4.直、乙状结肠镜检查的结果。病理检查的结果。

[门急诊处理]1.本病一旦确诊应住院手术。

2.有肠梗阻的患者,应禁食、胃肠减压,为手术准备,处方:

(1)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维生素K130mg+10%氯化钾10ml,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2)5%葡萄糖溶液500ml+甲硝唑1.0g,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第七节)直肠脱垂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只有黏膜脱出者为不完全性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性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内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

[问诊要点]1.排便时有无肛门口肿块脱出。

2.肿块能否自行回纳,本病之肿块脱出为早期表现,便后肿块自行回复。

3.病情进展情况,肛门肿块症状经多年的发展,排便时脱出的肿块大,且不能自行缩回,需用手帮助复位,甚至咳嗽、打喷嚏或行走时肿块亦可脱出。

[体检要点]1.外脱垂时,病人蹲下做排便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肿块表面光滑,黏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如脱出肠段较长,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直肠指检括约肌松弛无力。

2.内脱垂视诊无异常发现,直肠指检发现下端直肠黏膜较松弛,肠腔内黏膜堆集,括约肌张力降低,无肿块。

3.肿块脱出未能及时复位,应注意脱垂的肠段嵌顿、绞窄。

[辅助检查]1.乙状结肠镜检查远端直肠充血、水肿,无肿块。

2.排便造影检查可见近端直肠套入远端直肠内。

[诊断要点]1.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2.肛检未发现肿块。

3.外脱垂体征明显,易于诊断。内脱垂常表现为便秘及会阴区胀痛,需结合排便造影检查方可明确诊断。

[病历记录要点]1.本病发生的时间、病程。

2.肛门指检的结果和乙状结肠镜检的结果。

3.本病应和痔疮和直肠肿瘤相鉴别。

[门急诊处理]1.儿童:(1)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尽量缩短排便时间,便后立即复位。(2)5%石炭酸植物油10ml+2%利多卡因10ml脱垂部黏膜下注射。

2.成人脱垂肠管能自行回纳时,以通便治疗为主,处方如下:

麻仁丸,120g,用法:6.0g,口服,一天3次

3.脱垂肠管不能回纳,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应住院手术。

(第八节)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泛指自直肠黏膜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多见于5—10岁的小儿,称幼年性息肉,其他直肠息肉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常伴结肠息肉,直肠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如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非肿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

[问诊要点]1.有无便血或排便不适感。

2.了解便血的情况,本病表现为间歇性便血,鲜红色,与大便不相混,多发生在排便后。

3.肛门口有无异物突出,本病部分病人便后肛门口有异物突出,并能自行缩回。

4.有无黏液脓血便和排便刺激症状,如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体检要点]1.直肠指检可触及息肉,注意其大小,距肛缘的距离,有无蒂。

2.检查腹股沟区有无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直乙状结肠镜检查观察息肉形态,有无多发性病灶,有无蒂,并取材病理学检查。

[诊断要点]1.便血和排便刺激症状。

2.肛门口有异物突出,并能自行缩回。

3.直肠指检或直乙状结肠镜检查见息肉。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时间。

2.记录患者的症状和肛检结果。

3.直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

4.要有和乙状结肠、直肠癌鉴别的记录。

[门诊处理]1.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病为主,可用灭滴灵治疗,处方:

甲硝唑(灭滴灵),0.2g×40片,用法:0.4g,口服,一天3次

2.增生性息肉因症状不明显,不需特殊治疗,应定期门诊复查。

3.肿瘤性息肉一经诊断,应收住入院手术治疗。

(毛忠琦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