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3368900000030

第30章 实验动物防疫与疾病的控制(4)

流行病学特点:沙门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菌株对人、实验动物和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各种年龄的实验动物均可感染,但幼年实验动物更易感。患病实验动物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等排出病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的实验动物。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梅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

553.沙门菌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

急性型多呈暴发性流行,发病急,死亡快,多无前驱症状,呈急性食物中毒,1周之内便有大批动物死亡。亚急性型动物被毛蓬松,食欲不振、腹泻、呆滞,呈肠炎症状。慢性型症状较轻,消瘦或下痢样稀便,体重减轻,产仔数减少,也有部分呈隐性感染,但可成为长期带毒者。急性型主要为败血症的病理变化;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的特征性病变为坏死性肠炎。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从患病实验动物的血液、内脏器官、粪便等取材,做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来进行本病的快速诊断。

554.沙门菌病给实验研究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预防控制?

本病是症状严重的疾病,影响动物实验的正常进行,威胁饲养人员和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人类感染沙门菌后,呈食物中毒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伴有头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和严重的腹泻。因此,经常接触实验动物的人员,应注意卫生消毒工作。

预防控制本病应加强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555.泰泽氏病是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它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什么?

泰泽氏病(TyzzersDisease)是由泰泽氏菌引发的疾病,泰泽氏菌为毛发状芽胞杆菌,革兰染色阴性,呈多形态杆状细菌,并可出现念珠状肿胀形态,有芽胞和鞭毛。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在5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动物中的小鼠、大鼠、仓鼠、兔、猫和猕猴等均可患本病。本病对幼龄实验动物特别是初断乳的实验动物感染较严重,而且死亡率很高。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通过排泄物、分泌物等传播病菌,病源污染饲料、饮水、笼具及周围环境,再由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给动物。本病多发生于秋末至初春季节,与气候、青饲料等因素及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有关。

556.泰泽氏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

本病所致疾病有肠型和肝型两种。肠型患病动物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剧烈腹泻,粪便呈褐色糊状乃至水样,肛门周围、尾巴及后肢污秽,又称“湿尾病”,腹部膨大,多数经1~3天死亡,少数病例经5~8天或更长时间死亡。但也偶有经一过性下痢后逐渐恢复。肝型患病动物一般无腹泻症状而突然死亡。自然病例特征性病理变化是盲肠广泛性充血和出血,盲肠及回盲瓣固有层和黏膜下水肿,盲肠内充满含有气体的褐色水样或糊状内容物。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肝脏的冰冻切片,坏死灶内找到毛样芽胞菌可确诊。

557.泰泽氏病给实验研究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预防控制?

本病对实验研究影响很大,小鼠、地鼠和沙土鼠的泰泽氏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预防控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综合性卫生,防止各种不良因素对幼龄动物的影响。控制温湿度,避免大范围的波动,发病群可以给予四环素、土霉素等抗菌素治疗,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将本菌消除,因此,应考虑将感染的动物群体全部淘汰。

558.伪结核耶氏菌病是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它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什么?

伪结核耶氏菌病(YersiniaPseudotuberculosis)是由伪结核耶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传染啮齿类动物和家兔。本病的特征是肠道、内脏器官和淋巴结出现干酪样坏死性结节。伪结核耶氏菌为多形性,呈球形、卵圆形或杆状,长0.8~6.0μm,宽0.81μm,散在或呈链条状排列,革兰染色阴性,两极染色,周身鞭毛,不产生荚膜。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剂均能将其杀死。假结核耶尔森氏菌除可使动物感染外,还是导致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它在公共卫生上的重要性不亚于沙门氏菌。

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在啮齿类动物和家兔多发,其他哺乳动物、禽类和人也可感染。感染动物可随粪便排出菌,成为传染源。易感动物摄取污染的饲料和水经口感染,通过呼吸道、皮肤损伤或交配均可传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与饲养条件、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559.伪结核耶氏菌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

伪结核耶氏菌病通常无特别明显的症状。多为慢性经过,有时出现下痢,食欲不振或减退,极度虚弱,消瘦,精神委顿。多数患病动物发生化脓性结膜炎,腹部触诊可摸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和硬实而肿大的盲肠蚓突。急性败血症病例少见,表现发热、精神沉郁、蹲伏不动、呼吸困难,迅即死亡。

诊断:根据典型的病理变化和进行性消瘦、下痢等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做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应用凝集试验或间接血凝试验。

560.伪结核耶氏菌病给实验研究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预防控制?

感染动物通常呈现进行性消瘦,免疫功能下降,一旦感染只能淘汰,从而使实验研究中断。本病可在人和实验动物间相互传染,引发人的腹泻、末端回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关节炎和败血症等。

预防控制: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大力开展灭鼠、灭蝇和灭蟑螂工作,确诊本病后,应淘汰全部动物,重新引种。

561.布氏杆菌病是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它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什么?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流产。布氏杆菌属有6个种,为球杆菌或短杆菌,无鞭毛,不产生芽胞,革兰染色阴性。

流行病特点:本病的传染源是发病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动物,在分娩和流产时,大量的细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布氏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已证实该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发病动物的精液中有大量的病原菌存在,通过配种引起感染。

562.布氏杆菌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长的可达半年。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为发热性全身症状,感染的妊娠动物主要症状是流产,雄性动物发生睾丸炎、睾丸萎缩等症状。患病动物常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腱鞘炎并导致患肢跛行。

诊断: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均无明显的特征,同时多为隐性感染。本病的诊断,只能以流行情况、临床症状为参考,以细菌学、血清学反应为依据,进行综合诊断。

563.布氏杆菌病给实验研究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预防控制?

本病对生殖实验研究会带来影响,由于动物的流产,而导致实验的中断。此病人畜共患,饲养人员应该注意防范,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

预防控治:加强对实验动物的检疫,对犬群应在雌犬发情前数周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普查,发现可疑病例,再用其他诊断方法进行确诊。病犬应隔离、淘汰,贵重品种可试行治疗。对动物房、产房、运动场、饲养用具用5%来苏水或2%氢氧化钠彻底消毒。

564.巴氏杆菌病是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它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什么?

巴氏杆菌病(B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发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传染病的总称。急性病例以败血病和出血性炎症为特征;慢性病例的病变以皮下、关节和各脏器局灶性化脓性炎症为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兔尤其易感,大鼠和豚鼠则有抵抗力。小鼠主要发生的是嗜肺巴氏杆菌引起的肺炎。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和带菌的实验动物,可不断地自排泄物、分泌物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从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或者通过飞沫、尘埃经呼吸道传染。有些动物上呼吸道带菌而呈隐性感染,在各种应激因素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拥挤潮湿、通风不良、营养不良、长途运输和寄生虫侵袭等作用下导致急性发病。另外,节肢动物也可传播此病。

565.巴氏杆菌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造成动物大批死亡。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侵袭部位为鼻黏膜,可引起严重的鼻腔炎、副鼻腔炎。发病动物从鼻孔排出大量白色脓性分泌物,严重的可因分泌物阻塞而造成呼吸困难。多杀性巴氏杆菌还可引起动物肺炎、中耳炎,造成家兔斜颈。除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实验动物有致病作用外,嗜肺巴氏杆菌对实验动物也有致病性,可引起小鼠和大鼠肺炎、中耳炎、结膜炎、皮下溃疡,并可引起尿道、生殖道疾病。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566.巴氏杆菌病给实验研究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预防控制?

本病是症状严重的疾病,造成动物大批死亡,影响动物实验的正常进行。

预防控制:控制实验兔群巴氏杆菌病的最佳途径是从兔群中选择无鼻炎症状、并且连续检查鼻腔无巴氏杆菌的种兔,建立健康的兔群。或用剖腹产,取出胎儿,进行人工喂养,建立SPF兔群。还应该加强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及时隔离、淘汰患病动物。可用巴氏杆菌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567.何谓支原体病?它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什么?

支原体病(MycoplasmaInfection)是一类主要危害大鼠和小鼠的传染病。支原体是一类能够独立生活的较小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可以通过细胞滤器。支原体的生长需要维生素及固醇类物质,营养要求高,生长速度慢。在常见的支原体中,肺支原体、溶神经支原体和关节炎支原体更容易感染实验动物。

流行病学特点:各种年龄的大、小鼠均易感,幼龄鼠更易感。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可经垂直传播途径传染,也可经接触、空气等途径传染。本病多发于寒冷、多雨季节,动物笼舍拥挤、空气污秽、通风不良、卫生条件恶劣及长途运输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568.支原体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

支原体常定居于动物呼吸道和生殖道黏膜,对动物致病力不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肺支原体引起动物呼吸道感染。初期可听到动物异常的呼吸音,动物表现举止敏感,弓背,鼻腔有异常分泌物流出,继而可引起鼻炎、支气管肺炎。但临床上多以慢性经过出现或同其他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大鼠较小鼠症状明显,有时并发中耳炎、内耳炎,形成动物“歪头病”。环境中氨浓度过高可促进支原体的生长,继而促进肺炎和中耳炎的发生。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如需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为支原体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应用较广泛的为平板凝集试验)。

569.支原体给实验研究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预防控制?

支原体感染动物生殖道,主要表现为雌性动物繁殖力下降及死胎,影响生殖产科学方面的研究。溶神经支原体主要侵袭小鼠脑神经和中枢神经,形成小鼠旋转病,但发病率较低。关节炎支原体主要侵袭大鼠,引起多发性关节炎,可造成四肢关节肿胀,后肢麻痹,这些均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的干扰。支原体极易污染培养的细胞和生物制品,从而干扰肿瘤学、生殖生物学、基因剔除小鼠等生命科学研究。

预防控制:除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外,目前尚无有效的免疫预防方法。日常管理须注意加强通风,避免氨浓度升高,注意气温变化,防止寒冷侵袭。

570.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病是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它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什么?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病(Klebsiellosis)是由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多种哺乳动物以体躯部形成脓肿和脓毒败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实验大、小鼠易感染。肺炎克雷伯氏杆菌为革兰阴性,短粗、卵圆形杆菌。两侧平直或隆起,两端圆突或略尖。常成双排列。在动物体内两菌相连,具有明显的荚膜。

流行病学特点:自然界中克雷伯氏杆菌存在于土壤、水及农产品中,动物主要是经呼吸道感染,也有经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指患病动物的鼻腔分泌物含有病原体,能感染同笼动物。动物的肠道能发现本菌,但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自然界中,野鼠可广泛传播本病,人也可感染。本病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春秋季节发病多。幼龄鼠和饲养密度大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

571.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

临床上多为慢性经过性,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动物食欲不振,弓背,被毛粗乱不整,打喷嚏或呼吸加快,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肺炎。有时可引起肾和肝脓肿。剖检可见肝、脾肿大,有的边缘有坏死灶。胸腺、肾脏和浆膜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有的有腹膜炎,颈部脓肿、颈淋巴结肿大,脓肿为结缔组织包裹。少数病例还可见到脓胸和肉芽肿性肺炎。

诊断:通常抽取未破溃脓肿的脓汁或采取脾、淋巴结进行实验室检查,以便确诊。常采用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接种等方法诊断。也可用血清学诊断的方法。

572.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病给实验研究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预防控制?

实验用大、小鼠易感染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病,此病对短期的实验研究影响不大。

预防控制: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是SPF级大、小鼠要求排除的病原菌,因此,使用SPF级大、小鼠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此病的影响。

573.志贺氏菌病是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它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什么?

志贺氏菌病(ShigellaDysentery)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志贺氏菌属是一类革兰阴性杆菌,主要特征是不能运动。本属细菌分为4个群,即志贺氏痢疾杆菌(A群)、福氏痢疾杆菌(B群)、鲍氏痢疾杆菌(C群)、宋内氏痢疾杆菌(D群)及4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流行病学特点:本属各菌型对人均有致病性,可引起细菌性痢疾,有的菌型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该类细菌在实验动物中主要危害猕猴群,是引起猕猴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

该病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猴群中常有不发病的病原菌携带者,发病猕猴和病原菌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病源。猴的志贺菌血清型与人体中检出的志贺菌血清型相近似,可相互构成传染源,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暴发。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必须贯彻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饲养人员的防护,严格治理环境卫生,避免志贺菌造成人与动物交叉感染。

574.志贺氏菌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