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3368900000020

第20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及饲养管理(7)

(4)维生素是鱼体内物质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特殊营养物质。它既不是构成机体结构的物质,又不能提供能源,但参与新陈代谢的调节,控制鱼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机体的抗病力。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伴随脂肪而被吸收,并且可以贮存在鱼体脂肪内,在鱼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胆碱、肌醇、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们不能在体内贮存,所以需要不断地从饲料中供给。

(5)无机盐是鱼类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酶系统的催化剂,在体液内作为离子存在,与渗透压和pH调节有关,有促进生物生长的生理功能。淡水鱼类可以通过体表、鳃、鳍等途径吸收水中无机盐,但吸收的量非常有限,必须从饲料中补充。

352.鱼类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如何?

(1)鱼类对某些药物或毒物十分敏感,即使在极微量的情况下,都会引起强烈反应,是药物尤其是中草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常用的方法;另外鱼类对铜、汞等离子特别敏感,当水中铜含量达10~100mg/ml时,鱼类就会全体死亡,因此利用鱼类进行环境监测特别是水污染监测比较灵敏,是一种生物指示剂。

(2)用于胚胎学的研究。20世纪初,国内就有学者利用金鱼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又有许多专家进行鱼类细胞核移植试验,将鲑鱼等动物的信使RNA(mRNA)注射到金鱼卵内,从而探索鱼类细胞质的遗传规律。

(3)用于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鱼类属变温动物,可以利用温度的变化研究鱼类新陈代谢的加快或减慢、炎症反应、免疫功能以及膜生理学等方面的功能。降低鱼的体温,其炎症反应就减慢,因而可以对炎症的生理、生化、病理现象及演变速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4)用于内分泌学的研究,由于不同脊椎动物的激素结构不完全相同,因而对其特定的靶组织相应的作用也存在自然的差异性,可以利用这一特性防治人类的某些内分泌方面的疾病。

(5)用于肿瘤学方面的研究。鱼体很多组织都可发生肿瘤病变,无论自发性或诱发性肿瘤都较多,是理想的肿瘤研究的动物模型。如罗非鱼的肝脏、腮、眼、肾等组织器官易发生肿瘤;二乙基亚硝胺易致金鱼肝癌。鱼类是肿瘤研究的新资源,而且肿瘤有生物学特性与人类肿瘤相似。

353.两栖类(青蛙、蟾蜍)的饲喂与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1)饲养时应专设饲养池,池周围用砖砌成1.5~2m高的围墙,在池周种杂草。注意蛇害,门槛离地高0.5m。及时供水,冬天在地面覆盖稻草,利于冬眠,并预防冻死;夏季也可喂养在地窖内,冬暖夏凉。

(2)蟾蜍和青蛙一般是野外捕捉后,直接供实验使用,短期可饲养于潮湿地方,几天可以不食,也可喂以草和昆虫如蚊、蝇等,饲养容易。蟾蜍较青蛙容易捕捉,从春到秋均可捕捉到,但野外捕捉的蟾蜍和青蛙遗传背景不明确,健康状况不清楚,加之运输、捕捉、拥挤、环境卫生不良等应激原因易造成死亡。

(3)蟾蜍和青蛙的饲养管理的关键是水的质量,水中总离子浓度不得超过150~250mg/L,饲养幼龄蟾蜍和青蛙的水中不得含氯,大肠杆菌约维持在20个/L,氧气含量维持在6~8mg/L,pH为6.5~8.5之间。幼年时蟾蜍和青蛙生活在水中,成年时可在2~3天更换一次水的一次性连续用水设施或流水式平衡水池限制水系统中饲养,从授精到采食阶段可使用浅盘,变态时要提供半陆栖设施,变态后,需水较深,可在水中放圆形物体供休息使用。成年后要设有陆栖设施和水池,便于上下跳跃运动。蟾蜍饲养用水较浅,但蟾蜍和青蛙的饲养用具均不能使用聚氯苯基化合物增塑剂等物品,不能使用杀虫剂、清洁剂及消毒剂。

354.青蛙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如何?

青蛙是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尤以生理及药理实验中常用。

(1)离体蛙心能维持收缩相当长的时间,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研究心脏的生理功能和药物对心脏的作用。

(2)蛙类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是研究外周神经功能和药物对周围神经、神经终极作用的理想材料。

(3)用青蛙的腹直肌,可以鉴定胆碱能药物,蛙类后肢血管清晰明显,用灌注法可以观察肾上腺素药和乙酰胆碱对血管的作用。

(4)用于脊髓休克、脊髓反射和观察反射弧分布的实验研究,还可用于比较发育学、移植免疫学、肢体再生、致畸药物筛选、激素测定及肿瘤学方面的研究。

355.牛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牛(Cattle;BosTaurus)是反刍动物,采食量大,反刍次数多,时间长。放牧牛,每日采食鲜草量约为体重的10%~14%,每日采食干草量约占体重的1.5%~2.6%,乳用牛以干物质计算约为8.2~12.3千克。反刍次数一昼夜约为6~8次,多的达10~16次,总共需7~8个小时,且大部分在夜间进行。牛的睡眠时间每日约需1~1.5小时。农忙季节,早晨和夜间喂牛,白天使役,使牛在夜间有充分时间采食和反刍,是合乎牛的这种生活习性的,也是比较科学的。

大部分牛散热机能不发达,比较耐寒,不耐热。牛性情温驯,经过合理调教,精心管理,一般都比较驯服。但也有个别牛有顶人、踢人的恶癖。牛的鼻镜感觉最灵敏,套鼻环处更为敏感。因此,用手指或鼻钳子挟住鼻中隔,就能使牛驯服,即常说的“牵牛要牵牛鼻子”。

公牛遇敌害时,常表现戒备行为,把头低下,目光直射对方,前脚刨地吼叫,后肢挺直前进,具有威吓姿势。

356.牛的生长发育有何特点?

牛体重的增长,在满足营养需要条件下,12月龄以前,尤以6~9月龄,生长速度最快,之后逐渐变慢。这时如果营养水平低,生长发育所受的影响就最大。因此,生长发育快速增长阶段应给予充分的营养,以发挥其增重效果。

如果在生长发育某阶段因饲料不足营养不良而使生长速度下降,一旦恢复高营养水平饲养,则生长速度比未受限制饲养的牛要快,经过一个时期饲养后,仍能恢复到正常体重,这种特性,叫做补偿性生长。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补偿的,如发生在3月龄,生长速度受严重妨碍时,则3~9月龄的生长便很难补偿。限制饲养的时间越长,则越难补偿。

357.马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马(Horse;EquusCaballus)是单胃草食动物,性情急躁,多属于神经兴奋的类型,易受惊吓,具有较好的记忆能力,有特殊的消化系统,如容积较小的单胃、胃的贲门与幽门距离较远、有宽大的如汽车内胎似的盲肠、有上升面又有三个急转弯的大结肠。马性情比较烈。

为了自卫或是注射时由于疼痛而反抗,马会咬、拍、弹、踢。马由于体型大、血量多、对若干抗原物质的反应又比较敏感,因此医学上对血清学的研究以及生物制品在免疫血清的制造等方面通常是在马身上进行的。如进行抗银环蛇毒马血清的研制以及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胎儿甲种球蛋白血清的研制工作都是使用马来进行的。另外马还用于生产特异性抗血清或抗菌素,如抗白喉血清、破伤风抗血清等;马还可用于传染病的研究,如以马传染性贫血研究人的溶血性贫血等;进行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如无虹膜症、小脑退化症、白斑病等的研究。

358.马的饲喂与管理有哪些要求?

马吃草细嚼慢咽,夜间增喂能保证马有充足的时间采食,马夜饲量占全日量的30%~50%为宜。马经过夜饲,力气大、增膘快,一般能提高体重的20%左右。

为马厩所设计的各种设施,常常是更多地考虑马主的舒适而不是为了马的需要。马厩的通风不良是人所共知的,有些情况下甚至达到了不透风的程度,因此,马只能呼吸质量很差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应该强调采用高质量的、无粉尘的、不带泥土的干草,或者采用压成块状或颗粒状的草料或干草与谷物的混合饲料。

359.羊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山羊(Goat;CapraHircus)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动物。雌雄皆有角。性情活泼,动作敏捷,喜干燥,怕冷,怕潮。是草食性反刍动物,喜食牧草和树叶。山羊性成熟为6个月,繁殖适龄期为1岁半,一般秋季发情。性周期21(15~24)天,发情持续时间为2.5(2~3)天,妊娠期150(140~160)天。

绵羊(Sheep;OvisAries)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动物。绵羊温顺,喜欢干燥、清洁环境,怕热、不怕冷。绵羊嘴尖,唇薄如兔唇状,有利于采食很短的牧草。绵羊为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其胰腺不论进食或平时都不断地进行分泌活动。但胆囊收缩能力较差。

360.绵羊的生殖生理特点有哪些?

绵羊性成熟为7~8个月,性周期为17(15~18)天,发情持续时间24~48小时,妊娠期150(140~160)天,哺乳期为4个月,产仔数为1~2只。

361.爬行类动物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爬行类动物属爬行纲,是由古生代前期从较原始的两栖动物祖先进化而来的。爬行类动物的食性可分为草食性、杂食性、食昆虫性或肉食性。在体温调节方面,其属变温动物,依外界热源来调节体温。

解剖学特点:

(1)体被系统:爬行类动物表皮角质层比两栖类厚得多,皮肤折叠成皱襞形成鳞片。

蛇类和一些蜥蜴,眼睑进化为覆盖在角膜上的一种血管丰富的透明结构——透明膜,保护角膜,防止摩擦和创伤。爬行类动物体表几乎没有腺体(这与有丰富腺体的两栖类相反),存在的少量腺体一般都为气味腺,其功能为防御捕食者,或在繁殖季节中区分性别和识别同类动物。其真皮中还有色素系统。

(2)呼吸系统:爬行类动物主要用肺呼吸,不过有些水栖龟类还有泄殖腔、咽或皮肤的辅助呼吸,大多数爬行动物肺脏呈囊状,蛇类的肺脏为长形,逐渐合并成一个气囊,陆栖蛇的气囊在贴近胆囊处,终止于肠系膜,水栖蛇的气囊直达泄殖腔,其气囊可能还有浮力器官的作用。所有蛇的右肺均大于左肺。蟒蛇的左肺相当发达,而游蛇的左肺只有残迹。

(3)泌尿系统:爬行类动物的肾脏与所有较高等的脊椎动物的肾脏一样都是后肾。大多数爬行类动物都有肾小球,但某些蜥蜴和蛇却没有,只有肾小管。爬行类动物的含氮排泄物有氨、尿素或尿酸。爬行类动物作为一个类群,不能将尿液浓缩至高于血液渗透压,于是发展了产生和排泄不溶于水的尿酸的能力,作为保持水分的一种机理。

(4)盐腺:由于爬行类动物不能将尿液浓缩至比血液高渗,于是多种爬行类进化了肾外分泌盐分的器官,作为一种体内平衡的机理——盐腺,尤其是海栖种及某些沙漠种。海龟和钻石背箱龟,泪腺转变成一种与眼眶相连的盐腺,蜥蜴类的盐腺是一种鼻腔腺,海蛇的盐腺位于舌下,而咸水鳄的盐腺就在舌内。

(5)循环系统:所有爬行类动物的左右心房都完全分隔,而且有与高等脊椎动物一样的体肺循环,但心室分隔程度不一,从实际上无室中隔(某些蜥蜴)直至具有完全的室中隔(鳄类)。爬行类动物也是脊椎动物中最早进化了发育完全的冠状动脉系统的类群。所有爬行类动物都具有左右两支主动脉。

(6)生殖系统:爬行类动物有成对的性腺,位于腹腔内。雌雄不易区分,蛇类目前用商品供应的性别鉴别探针(Sexingprobe)区分雌雄。这种探针用抛光的不锈钢制作,涂抹润滑油后可插入内翻的半阴茎。雌蛇只能插入短距离;而雄蛇可伸入半阴茎内达尾长的1/4~2/3(随蛇种而异)。爬行类动物的生殖周期随种而异,且交配行为不一定与精巢发育的峰期相应。

(7)造血系统:爬行类动物的血液由细胞成分和无细胞成分组成。全血量有种间变异。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粒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压积为20%~40%。血液的无细胞成分是血浆,占血容量的60%~80%。许多种爬行类的血浆是一种无色或草黄色液体,而另一些爬行类动物的血浆因含类胡萝卜素而呈深黄色。悬浮在血浆中的还有多种无机电解质和许多有机化合物。

362.爬行类动物的饲喂与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每种爬行类动物体温调节方面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区,每个温度区为该物种的特征,受行为学和生理学机理的调节。用热源取暖时应特别注意,低于最低临界温度及高于最高临界温度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爬行类动物的食性多样,许多食昆虫物种,饲养时应避免因喂昆虫单一而缺钙或磷比例失调,故应喂给含多种昆虫的日粮。食啮齿类动物的蛇,包括蟒蛇、游蛇、鲑蛇和眼镜蛇,关养时避免投喂活的啮齿动物,防止啮齿动物咬伤蛇类。

(恽时锋薛整风鞠晓芸胡玉红许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