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寂寞的公路
33583900000001

第1章 小镇

这个地方确实不错,虽然找到这里要花费很大的时间。

我先坐火车到达市里,然后坐汽车来到这个小镇。路都是刚修好的,很平坦也很宽阔,倒显得路上的车辆少了。路两边没有山也没有河,一望无际的田地在一排杨树的身后,其间是座座村落,看到这些并没有让我有丝毫的激动,直到后来,坐在田埂上看日出,看日落,看蓝天白云,看夜幕星辰,心静的像夜空中的月亮,柔和不起波澜。我不记得坐了多久才到目的地的,只记得,在经过一片桃林后,听见司机用发着浓重的当地口音喊道:束馆镇到啦,要下车嘞快点下车。那片桃林很大,正值开花季节,目之所及,净是粉红的嫁衣,春风过处,满是芳香扑鼻。心旷神怡之时,听到了司机师傅的叫喊,愣是没能及时反应,只得再次确认,才匆忙下车。

看的出来,小镇的入口是刚刚修好的。这里没有太大的超市,但是旅社很多,我找到朋友告诉我的那一个着实花了一番功夫。不过庆幸的是自己的行李并不多,我不喜欢出行时,带着繁重的行李,好似搬家一样。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定好回校日期,临行两三天,妈妈就把路上的甚至到校后要吃的都准备好了。所以,几乎每次回校都感觉是在和妈妈争吵之后发生的,当然,并未有过真正的争吵。

这是一个简单的旅社,说是旅社,更像是农舍。它坐落在主街道的一侧,上下有三层,但只有二、三层是供旅客们休息的,呈“口”字型,楼下是户主的居所。这个旅社并不是镇上最好的,也不是最安静的,晚上可以听到楼下孩子们的吵闹声,孩子们是户主的孙子孙女。老板说先带我看看房间,我说不用了,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将就的人,但我朋友说这里可以,我认为它肯定有它的特别之处。老板连说了几声好,便给我拿房间钥匙,还非要把我送上去,尽管我说我自己可以一个人上去。路上,老板用蹩脚的普通话同我讲着话,他说的不快,我知道他在努力想让我听明白。“一天50块,吃饭嘞,和我们一起吃,不是多好的菜,俺吃啥,你就凑合着吃啥。你要是不愿意,可以自己上镇上买着吃。好吧?看你穿勒(的)是个讲究人,楼下有水,想洗衣服就去洗就可以啦。不想自己洗,也可以让俺家老婆子帮你洗,你不嫌弃就好。好吧?你就住这个房间,有啥不满意嘞,需要嘞,你吭声。好吧?”这次,换我一连着应了几声好。

送走老板,我便趟倒在床上了,坐了一路的车,着实累人啊。这是我第一次连续坐这么长时间的车,也是第一次觉得原来坐着也不是很舒服。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躺在陌生的床上,我觉得奇怪,但是,这股涌进身体的舒适感是怎么回事?这不是我第一次旅行,我到过发达的城市目睹繁华,也到过古城追寻沧桑,见过山的壮美,也见过海的汹涌。我走过的这段路,都不是独行,可是感觉唯一的伴,是寂寞。走在路上,我从未想过终点在哪里,也从未欣赏过路上的风景,我总是先入为主的认为,我,只是一个过客。而现在,一股仿佛我到了终点一样的情感在内心打转,好舒服。就这样,我竟然睡着了。直到被孩子们的吵闹声惊醒。

吃晚饭的时候,孩子们一样的闹,我笑着看着他们,很是羡慕。我和朋友们一起的时候也闹,可是和他们的感觉不同,是什么呢?我也说不上来,可能不够纯碎吧。老板向我介绍孩子们,说:“这两个是我孙女儿,这小子是我孙子,费事死啦,不听话,呵呵。”虽然,他的话语间有责备,可是,他的表情却是很高兴。我想为人长者都一样吧。我问道:“他们父母呢?”没等老板回话,看着比较大的女孩子就抢先说道:“出去打工挣钱啦,俺爹说回来给俺买好吃嘞。”另一个小女孩也说道:“俺妈还说要带俺去大城市看看嘞。”我见过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并没有电视上演的那么好。上学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一支修路的农民工队伍,住在路边搭起的帐篷里,十几个人挤在一个通着的睡板上,专门负责做饭的是一个女人,有的还带着孩子。由于他们没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被城市里的人说成没素质,可是,往大的方向说,有环保意识的有多少人呢?我曾想过,为什么他们能顶着这么多白眼坚持在陌生的城市,现在,我找到答案了。不知道,他们到了城市,会对他们的父母失望,还是对城市失望呢?

“现在很少人家要三个小孩儿了吧?一般不都是两个吗?”老板笑了笑,说:“你说嘞对,现在养孩子花钱。但是前俩孩儿是闺女,不能不要,还得必须要个小子才行。”听了老板的话,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多愚蠢。这里不比城市,而且像老板这个年纪的人,思想里多多少少都是有些重男轻女的,不同的是,他的疼爱并不偏向于孙子多少。

我是一个属于平时喜欢独处的人,尤其是在陌生的地方。独处时,总是毫无规律的想事情。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说的最多的就是人生。我们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偏偏平日里喜欢聊一些类似的话题,我想只不过是聊以慰藉空虚的生活吧。和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再次谈到人生这个词,不再是慷慨激昂,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人而异吧。或许,和我聊天的这些人正和我一样,历千事而知愁苦。

人与人走的路不同,但总有一些,至少是有一个,是与你一样的。所以,我们并不孤独。我记得有个朋友的一句话,那是我们在谈人生价值的时候,他说:把一个个体放到社会上,他代表不了全部,但至少能代表一些。我虽然承认个体的特殊性,也一度的自恋的认为,我是唯一的,但却无法反驳他,相反地还有一些认同。因为很多代名词的存在都认证了他的话,诸如:农民,工人,白领和月光族。。。

回想起来,我的每个阶段都在谈论着人生,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到欲语泪先流的现在。我本是个五音不全的人,也不喜欢音乐,可是,慢慢的听上了歌。我喜欢《我是一只小小鸟》,但我说不出他的旋律是优美,忧伤还是凄美,我只是喜欢他其中的一句歌词: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没有变的更好。看着身边的朋友一点点变好,就想是不是自己太过好高骛远了。

终于知道自己现在的人生为何如此沉重,或许真的如朋友所说,我太喜欢回忆了,回忆里的东西所带来的情感都会在内心加倍的呈现,以至于我们会对回忆产生依赖,而过度的依赖等于出卖。我不能判定他说的话的真假,也不想去判定,毕竟,我不愿相信,我把自己卖给了过去。

我觉得回忆不是一件坏事,而把它看做人生的小结,时常回忆,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现在看来不知是我错了,还是时机未到。就像那时的青春,我们走过,才知道我们的得失。期间我们没有衡量过,也从未计较过,直到现在,才去想错与对。可是,从佛学的角度讲,世事从来都没有对错之分,一切只是因果。从这里出发,我的一切所想,都是杂念,所谓回忆,不过是执念。可是,身在红尘,如何看破红尘呢?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对别人说:我,是一个俗人。

又陷入到之前的胡思乱想了,我坐起来,才7:30。我走下楼,想向老板问个好的去处,他正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我从来没有注重过天气,因为这对我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老板不一样,一场雨能为他省下不少的钱。他还告诉我,农民,有时愁雨,有时喜雨。这种矛盾的存在在他看来是如此的理所当然。

天气预报完了之后,孩子们便抢过电视的控制权,看他们最喜爱的动画节目了。老板埋怨似的说:“我们家的电视啊,只要孩子在家,就这一个台没换过。”我还没问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就被老板墙上挂着的几个小的笔记本吸引住了,它们都是在边角打孔用绳子穿起来,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的,很简单。“老板,挂在墙上的是账本吗?”我问道。老板看了看墙上挂着的笔记本,说:“哦,不是,那都是客人们自己写的。我不识字,也不知道他们写的是啥。”

我很好奇,客人们自己写的东西?会是什么呢?“我能看看吗?”老板看了看我,说:“好,要看哪一个?”出于好奇,我只是想知道里面记载的是什么样的内容,无关是谁写的。于是,我让老板随便拿了一本。里面的字迹很是清秀,也很整洁,我想应该是一个女孩子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