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北京遥望香巴拉
33441300000038

第38章 四十二、对面楼上住着我的小卤蛋

归去,归去,佳期无误

念君月中桂,一心盼月圆

月圆需君来,君来月更圆

清风更清光,清光月徘徊

——仓央嘉措

进棚录制的前一天晚上,月儿被卓玛和杨柳强制性地轰回了家,卓玛一边轰一边嚷嚷:“你熬成一个熊猫眼加黄脸婆,再好的节目也得因为主持人颜值太低而没人看。赶紧回家睡觉,明天一早杨柳会去接你……”的确,连续几个月一直连轴转的月儿,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心里装的事情太多,即使回了家,月儿依旧还是睡不着。

随手打开音响,随机播放的曲子竟是老歌《I Have A Dream》,熟悉的音乐缓缓流出,曾经的记忆却瞬间袭上心头。许多年前,也是这样的夜,潘谊和从德国赶回北京,为的就是和月儿一起过一个七夕。

潘谊和总是说,人生苦短,普通的日子不能和相爱的人日日相守就已经很过意不去,有生之年一定要把所有的特殊的日子都和月儿一起过一遍。于是,在月儿的博客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句子:

2004年,情人节,法国巴黎,我们在塞纳河边等着太阳升起,真希望等着等着,我们就这样一起变老了……

2005年,圣诞节,德国法兰克福,我们在罗马广场听教堂的钟声敲响,那一刻,天上竟下起了大雪……

2006年,六一儿童节,北京世贸天阶,我编了两条麻花辫子站在马路边,他笑嘻嘻地走过来问我:小朋友,你迷路了……

2007年中秋,云南丽江,我们从八月十五直等到八月十六,终于等到了这一年当中最圆的月亮……

最后一次分开的时候,潘谊和和月儿相约,2013年的七夕,要在非洲肯尼亚的草原上度过。约定还在,人却不在了。月儿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看着北京难得的一个有群星的夜空,竟发现自己的脸上挂着两行清泪。“此时此刻,他在哪儿?他在做什么?”

潘谊和宣布要放下香港的工作回到北京时,公司里所有的人都很诧异。在香港的这几年,潘谊和稳中求胜,一步步地把公司和团队做起来了,目前公司虽然不能说是正值顶峰,但也绝对是风生水起。潘谊和在公司全体会议上给出的“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理由,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

消息刚传到王大伟的耳朵里,王大伟就急了。“老潘,你不至于吧?你可不是二十岁的毛头小子,为了个小姑娘放弃一切?”作为多年的老朋友,王大伟说话没有留半分情面,“回到北京,集团里根本就没有你的位置,你去做一个部门的小经理?跟一帮不到三十岁的小年轻去拼市场?我看你是真疯了!”

潘谊和不急不恼,安静地听王大伟发牢骚发完。他只说了一句话,就彻底堵上了王大伟的嘴巴:“大伟,有生之年,于我而言,这个小姑娘重于一切……”

就这样,潘谊和回来了。

一个在商场叱咤风云多年的成功男人,放弃风光事业,放弃安逸的生活,独自在距离心爱的女人最近的地方,租下一个很小的两居室,就这样不远不近地守着她。而这份守候付出的代价也超出常人想象:多少年养尊处优的潘谊和,再没有人替他做好中西合璧的营养早点,没有人替他把整理衣橱、熨烫衣服、打理皮鞋,就连一日三餐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然而,这一切,对于潘谊和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面落地窗前那个明媚女子。

无数次,潘谊和远远地看着对面楼里玻璃窗前那个熟悉身影时,都不由得心如刀绞。她一度是他的。她像个摄人魂魄的妖精,每一次的出现都能让他心潮澎湃,给他不一样的力量和自信。有时候,潘谊和经常会想,如果这十多年没有这个女孩,他的人生将会多么晦暗。

更让老潘有些哭笑不得的是,这个冰雪聪明的姑娘,为了彻底和自己分开,竟然上演了那么一出苦肉计。若不是天天隔着两道玻璃窗能看到她的一举一动,怕是真的被她骗一辈子。

潘谊和每天都能隔着窗户看到她孤单地进进出出。在家时,她安静地埋头整理稿件,夜深人静时她总会站在窗前发呆,每每在这个时候,老潘总会涌起一种冲动:敲开她的门,从身后搂住她纤细的腰,吻她饱满的额头,吻她莹润的嘴唇,不顾一切地拥有她……

可是,理智告诉他,这一切并不可行。

月儿受卓玛和初一的影响,对日期的选择多少也会挑剔。她选了10月18日这一天正式开机录制。烂熟于心的台词、反复敲定过脚本、多次熟悉过的流程,以及早已相处成为朋友的嘉宾,这一切都让月儿信心十足。

卓玛负责现场录制的所有环节,初一对内容整体把关,杨柳和几位摄像老师盯机位,马正杨负责一切场地沟通协调,就连洛桑都加进到了团队里,负责来宾的迎来送往……几个年轻人分工明确,现场紧张忙碌,但是有条不紊……

灯光亮起时,月儿一脸淡雅且又精致无比的妆容、配着一身湖蓝色的小西服裙出现在了境头前:“总有一种力量温暖你——欢迎大家随我一起走进‘影响中外影视发展100人’系列访谈第二季……”月儿的开场白摒弃了第一季的繁文缛节,干脆利落且直截了当。五个固定机位专业及时,现场导播又有着丰富的经验,一切都水到渠成。

第一场节目的嘉宾,月儿请来了当时最难请到的马一夫老先生,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楚。月儿惊喜地发现,马老对她的采访提纲做过精心的准备,他回答的内容中涉及的东西,竟然比第一次在家里找到他时回答得更条理更清楚。

“纵观好莱坞电影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称为新好莱坞时期。这其中,乔治·梅里爱功不可没。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马一夫老爷子气定神闲,在镜头前把乔治·梅里爱的生平如数家珍,又巧妙结合时下最新的电影大片,语言风格轻松而又不失幽默。

在与马一夫老爷子的对话中,月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脑子飞快地转动,她不断顺着马老爷子的思路衍伸和拓展,在原来设定的问题上,临时添加了一些事先没有准备过的问题,和马老一一互动。

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初一和卓玛心里瞬间没有底,两个人在导播间里面面相觑,紧张得手心里直冒汗。初一努力深呼吸,卓玛则是迅速在脚本上把改动和添加的问题进行标注。倒是杨柳胸有成竹,不停地安慰卓玛和初一:“你们俩别紧张,月儿心里有数……没有一个节目中间没有变数,临时的变动是再正常不过的……”

终于,采访开始后140分钟,导播收了月儿的手势,节目将要进入尾声。马老爷子聊得意犹未尽,月儿的状态也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好。在最后的环节,五个摄像机全部集中到了月儿身上,镜头前的月儿轻松、淡定、自信满满。主持人宣布结束,嘉宾退场,导播切断最后一台摄像机信号,第一场节目录制结束。

录影棚外,卓玛和初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忍不住拥抱在了一起。月儿从录影棚出来,不知是谁带头鼓掌,掌声四起。初一和卓玛迎了上来,杨柳、马正杨和洛桑紧随其后,几个心有灵犀的小伙伴一起将月儿拥在了最里面。

“媳妇儿,你说咱们几个是不是特靠谱啊?”杨柳看着卓玛有些动情,故意上前逗她。

“那是,我们当然靠谱了,不过你除外!”卓玛嘴不饶人,嗔怪着回了一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初一,难怪你们三个总是自称为‘灵魂的三胞胎’,这回我可算是领教了!”洛桑到了北京之后,很快就加入到了她们中间,这也让他更明白,在初一成长路上,朋友对于她的重要意义。

人人都上前祝贺月儿第一场节目录制得精彩,旗开得胜。马正杨递上了一杯早早就泡好的红茶,“快把这热水喝了,桌子下面放着水呢,你怎么不知道喝水啊……”

老胡不知道什么时候弄来了香槟,淡淡的酒香和高脚杯清脆的碰撞声里,让录影棚里的气氛又一次到达一个小高潮。“月儿,你这活儿干得真漂亮!咱们可以再火一把了!”老胡小眼睛永远闪烁着一丝丝的狡黠,看着整场节目做得有深度、有广度而且形式轻松,心里不禁乐开了花,“月儿,这杯酒我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