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北京遥望香巴拉
33441300000035

第35章 三十九、任何一种交流都不如面对面更直截了当

天空仿佛无边的心敞开了痛苦

黄边黑底的乌云孕伏着冰雹

那班第啊,窥视着神圣佛园

犹如制造悲剧的豺狼,是我佛的祸根

——仓央嘉措

经过前后近两个月的准备,月儿策划的节目终于进入了最后的环节。

几个人通宵达旦地耗在棚里,反复推敲每一个环节,不断推翻、不断完善,力争做到每一处都完美无缺。这个小团队从来没有明确地分过工,却能默契地各司其职,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

越到后期老胡出现的频率越高。他看着月儿带着几个人的小团队把这么大的工程干得风生水起,不由得暗暗为这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女孩竖个大姆指,重要的是越看心里越有底。“月儿,我看出来了,咱们这第二季一定要比第一季还要火!”老胡满脸胡子拉碴,小眼睛笑起来变成了一条缝。

卓玛向来细心,在整个节目的准备过程中,她的工作最多也最繁琐。康巴藏族人天生会做生意、会理财,而且有着统筹兼顾的强大能力,这一点在卓玛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卓玛向来擅长把诸多事情一一捋顺,杨柳说卓玛的脑子有128个G的超大内存,事情再多再碎卓玛也不会乱。的确,卓玛在访谈前期准备工作中全面地印证了这一点。大到和装修公司定风格买材料、砍价结账,小到节目现场的纸巾鲜花以及装饰物品的摆放,卓玛一律亲自出马,不但严把质量关,而且用最少的花费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就连节目录制现场的化妆师,卓玛都想出了常人想不出的主意——通过手机APP下单,联系到了河狸家评价最高但价格非常低的化妆师,月儿一问价格,竟然是行业价格的三分之一。

和卓玛相处了将近半年,杨柳的信心越来越坚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谁能娶到卓玛这样的女人做老婆,那他上辈子一定是‘**’,做过许多许多的好事……”

当然,杨柳也没闲着。他除了每天给卓玛当司机之外,还负责录影棚里一切和机器相关的事儿。为了不让节目出任何的纰漏,杨柳早早地就让机器进棚,摄像机机位的固定,机器设定的所有参数她都一一亲自己把关。担心自己的水平不够,有一天竟然把央视一个著名的摄像师,也是杨柳的一位师兄请过来做技术指导。师兄看完现场感慨了半天,尤其是知道这个小团队里不过四五个人之后,操着一口广东普通话说:“你们的阵势吓到我了,我以为你们最少有三十人呢!”师兄表情夸张,惊讶得掉了下巴,逗得月儿和卓玛笑疼了肚子。

马正杨最辛苦,恰好又赶上了单位的事情多,白天忙单位的事,只有晚上下班才能赶过来看一下进度,帮着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好多次都耗到晚上十二点,每次都是月儿轰着才肯回家。

有了众多朋友的帮忙,月儿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内容上,她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把握好人物的内容和主题,尽可能地熟悉卓玛事先准备好的台本上的内容。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联系好现场嘉宾,尽可能地和嘉宾提前沟通好,节省现场录制时因为磨合所耽误的时间。

现场嘉宾原本应该是一边准备一边联系的,可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几个人才发现,最难的环节竟然现场嘉宾部分。眼看着老胡给出的时间一天天逼近,月儿心里不禁有些着急。

联系现场采访嘉宾,月儿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嘉宾的选择决定着节目的分量,代表着节目的水准,来不得半点马虎。而如何在众多的专家学者中找到符合栏目定位又能讲出故事,并且能够顺利请到节目现场的嘉宾,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业界资深的老专家学者,月儿请外婆帮忙介绍,而年轻一些的,基本都得靠自己想办法,因为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媒体身份,联系起嘉宾难度更大一些。电话打过去,对方一般只听到“文化传媒公司”的自我介绍就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拒绝了。

几天的电话打下来,月儿有些沮丧。可是眼看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最后只能使出最笨的办法——直接登门拜访。毕竟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交流都不如面对面更直截了当。

专家马一夫多年来一直研究西方影视,是影视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他的很多学生都在中国影视行业中有突出成就,马一夫可谓是业界的泰斗级人物。月儿费了很大周折,好不容易通过外婆的一个学生要到了他的电话,电话里沟通了几次,倔强的老爷子还是不愿意接受月儿的采访。

万般无奈,月儿决定自己上门去找一趟。

在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里,想要找到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为了能够查到马一夫老爷子准确的居住位置,月儿和卓玛、杨柳三个人憋在小屋里一个下午。月儿通过马一夫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判断出了大概的所属的区域,再加上事先知道老爷子工作单位,很快就锁定了他居住的区域,应该就在南锣鼓巷的中央戏剧学院附近。月儿对高校家属区的格局门儿清,毕竟她就在高校的家属区里长大。巧的是,到了中戏附近,月儿无意中遇到了在中戏进修的师妹,由师妹带着月儿七拐八拐地终于找到了老爷子的家。

虽然冒昧,但是任何人都不会生硬拒绝一个干净清爽、一脸真诚的小姑娘。月儿的手里拿着她事先准备好的厚厚的脚本,妥帖的谈吐和谦卑的笑意多少打动了马一夫老爷子,面对这个“不速之客”,马老迟疑几秒最终还是侧身把月儿让进屋里。

话题从马老一个猝不及防的提问开始:“你说你想总结中外影视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那先我问问你,你做这么一个节目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你划定的100人之外就没有更权威的人吗?“月儿被马老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有些懵,她定了定神,飞快地组织了一下语言,一字一顿地认真回答:“其实影视发展不是我的专业,我承认在总结的过程中我很吃力,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用我的方式努力做好它。首先,我觉得中国影视文化近几年发展迅速,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大众需要一个清晰的节目来梳理清楚影视发展的过程,以及其中的重要人物。其次,我总结的100人一定有遗漏,所以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给我一些具体的指导,让我把这个节目做得更好。”

马一夫老爷子对月儿的回答未置可否,只是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轻轻地说了一句:“说吧,你想问我什么……”

月儿心里一阵窃喜,没有被拒绝,就是最完美的结果。

马老不得不承认,这个看上去好像门外汉的姑娘是做足了案头功课才上门来找他的。她几乎熟悉自己写过的所有文章,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说过的话她都能够清楚记得。对于好莱坞电影,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埃德温·鲍特闻名于世的作品是《火车大劫案》,这部电影首次采用了分镜头法、内景与外景的迭印、移动镜头和大特写镜头,打破了乔治·梅里爱戏剧规则,形成了美国西部片的最初风格。但是有一点他始终无法超越乔治·梅里爱,那就是梅里爱才是世界电影的先驱者。”

“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以及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他把电影技艺变成了电影艺术,他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电影画面技巧剪辑由此开始,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如果说世界电影起步一定要感谢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非乔治·梅里爱莫属。”

……

一个下午,马老除了讲述和倾听之外,还说了一句话:“小姑娘,你学错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