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北京遥望香巴拉
33441300000024

第24章 二十五、一个关于天葬的约定

拉萨东南的工布少年

心如珠网里的无头蜜蜂

在我的身上采蜜三日

又想起佛堂里无上的如来

——仓央嘉措

修建于1400多年的甘丹寺位于拉萨达孜县境内,千百年来矗立在拉萨河南岸海拔4200米的旺波日山上。旺波日山犹如一头卧伏的巨象,驮载着布满山坳、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吸引着虔诚的佛教徒们不辞劳苦、一路五体投地爬上山顶,追随它而来。

洛桑的车带着初一一路盘山而上,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向下望去,拉萨河在脚下蜿蜒流过,拉萨市像是镶嵌在河中的一颗明珠,静默在不舍昼夜、川流不息的河川里。

初一常说,自己不能算是个“西藏通”,但是一定算是个“西藏迷”。关于西藏的一切她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兴趣。洛桑负责开车,初一负责自顾自地陶醉在西藏的历史和眼前的景色里。

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它是格鲁教派的祖寺,清朝世宗年间曾被赐名为永寿寺。

人人都知道甘丹寺见证格鲁教派一路发展壮大,却不知道这座旺波日山上的巨大宫殿还曾经见证过一段缠绵绯侧的爱情。六世da喇嘛仓央嘉措于1702年从扎什伦布寺回到拉萨,因为在扎什伦布寺散布大逆不道“还俗”言论,而被桑结嘉措“关”在了布达拉宫里。在这期间,他机缘巧合地结识了住在拉萨城外达孜县的美丽姑娘仁增旺姆,并且双双迅速坠入爱河。

为了能够日日都能见到心爱的姑娘,仓央嘉措施展神力变出宝马良驹,每到太阳下山时就可以出发,去达孜见自己的爱人,而他们相会的地方正是甘丹寺外最茂密的一片草地。

“初一,我现在觉得,你不单单前世是个西藏姑娘,就连今生恐怕都比许多土生土长西藏姑娘更了解这里吧?”洛桑原本是个淡定的人,但是每次一听初一稔熟地讲述关于西藏的故事瞬间就变得不淡定了。

站在甘丹寺最大的主殿措钦大殿门前,初一仰头看着眼前的满目慈悲的佛相,双手合十静静站立。她把双手举过头顶,口中默念着六字真言;双手举至额前,祈求世间众生平安;双手举至面前,祈求所爱之人平安喜乐;双手合于胸前,祈求自己心静如水……接下来,初一双膝落地、身体落地、额头落地……

洛桑站在一旁认真地看着初一虔诚在佛前许愿,心里涌上了一些感动。倒是初一从大殿出来,看到洛桑侧脸看着自己,突然有些不好意思。立马恢复了大大咧咧的样子:“干吗?没见过美女求佛啊?我不会诵藏经,但是相信佛祖一定听得懂普通话!”

看着初一一脸认真的样子,洛桑笑得更厉害了,初一假装生气地瞥了洛桑一眼,嗔怪洛桑的笑容里有明显的民族歧视,洛桑收起笑容,用明亮的眼睛看着初一。

在西藏,永远不用担心你想去的地方会游人如织,既使是全世界人民敬仰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也会在最繁忙的旺季限制人流,永远不会出现人头攒动、接踵磨肩的情形,西藏人认为凡事皆有度,多了或少了都不符佛祖本意。

初一对佛教文化颇有兴趣,每次出去采访只要有机会她都会去当地寺庙看看。看来看去,她发现西藏的寺庙是最清静的。无论大小,香客永远只有三三两两,可以安安静静地在佛堂前坐上一天,绝不会有人打扰。甘丹寺也一样,从初一和洛桑进来,几乎没有遇到几个游人来参观。偶尔遇到几个穿着朱红色喇嘛袍的僧人,见面也会谦卑地双手合十,点头示意。

起初洛桑会担心甘丹寺3800米的海拔会让初一有所不适,可是看着初一一路生龙活虎就不再担心。两个人一前一后地从措钦大殿出来,又分别去了宗喀巴寝殿、羊八犍经院、宗喀巴灵塔祀殿。

西藏的昼夜温差大,常常是早上要穿厚厚的棉服,到了中午就只需一件薄薄的衬衣。两个人早上出发时都穿着厚厚的冲锋衣,等到中午时分,太阳晒在身上就已经很热了。洛桑是个细心的人,从车上下来时拎了一个大大的袋子,初一起初有些不解,但是一路走下来,她发现洛桑拎了个百宝箱。

磕长头起立时,洛桑从袋子里拿出了湿纸巾递给初一擦手。

偶尔停下来发呆,洛桑会把保温杯里的开水和矿泉水兑出一个合适的温度,递给初一。

因为一路转佛,离停车场越来越远,洛桑竟从袋子里拿出两个巧克力。“我猜你肯定饿了,补充一下热量,一会儿我们到山下去找地方吃东西……”

多日的相处,初一和洛桑已经渐渐地没有了最初的生疏,两个人的关系发展到了可以开玩笑互相打趣的地步。“洛桑,你这么细心,以后谁嫁给你估计都很享福。”初一一边用牙齿咬下一块儿巧克力,一边挑着眉毛逗了洛桑一句。

“嘿嘿,会吗?关键是享福的人在哪里呢?”洛桑笑着反问初一。

“别着急,寻爱是个特别漫长的过程,有时候会很苦,但我相信总会找到的……”本来还兴致勃勃的初一在聊到了“寻爱”的话题时,眼神渐渐地暗了下来,抬眼看了看远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初一,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你敢不敢去?”洛桑看出了初一有些黯然神伤,问了初一一句。

“是什么地方?没有什么敢不敢吧?”初一正坐在路边疑惑着。洛桑先站了起来,伸手拉起了她。

沿着甘丹寺的左边的一条小路向后山行走,拐弯处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藏在茂密的树丛里,顺着小路一直往山后走,不到十分钟就能看到一个凸起的小山包,在小山包身后有一个用鹅卵石修葺成的方形台子。在石台边,刀子、锄子、锤子、锯子、碗等物品一字排开,周围挂满了五彩的经幡。

初一读过许多关于西藏的书,这样的摆设不用多说,她便明白,这是一个天葬台。“初一,你不会害怕吧?”洛桑站在初一很近的地方,轻轻地问了一句。“没事,我一直想近距离地看看看天葬台呢,今天倒是看到了。”

“天葬是西藏人最终离去时的方式。没有鼓乐、没有恸哭、没有浩浩荡荡的送别队伍,只需洁白的哈达缠绕全身,由最爱的人一路相送,把身体交给天葬师,把灵魂交给秃鹫,向着太阳方向一路而去。

藏族人的一生都是以付出和给予为快乐。众多只能以人的尸体为生的秃鹫静静地候在山上。活在人世间时乐善好施,离去后的天葬算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付出。天葬台是个神奇的地方,它能从容地送走逝者,却也能让生者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思考人生。”

四周静得出奇,初一静静地看着方形的天葬台,四周的树木茂密,每一颗鹅卵石都温润光滑,它们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条不紊。抬起头,偶尔可以看到天空不知名的鸟低低飞过,一阵阵凉爽的风从山的另一边徐徐而来,初一发现自己的心从未如此安宁。

“洛桑,我好希望有一天我死了,也可以选择天葬……”突然,初一转身,定定地看着洛桑说:“你可不可以送我?我想去帕崩岗,因为那里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拉萨……”

“可以的!我一定做到!”洛桑使劲儿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