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特色萝卜
3341500000013

第13章 特色萝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3)

提倡使用防虫网。南方主要在夏秋季用育苗及生产,北方除夏秋季反季节栽培外,冬春保护地生产也十分需要。6~8月正值高温暴雨季节,虫害频发期,育苗难度大,应用防虫网已经成为生产无公害蔬菜防治病虫害的一项关键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阻止害虫危害,减少或免除化学农药的应用,而且成为重要的,且有实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之一,势在必行。生产上可因地制宜采用以下几种覆盖形式:一是大棚覆盖,先按常规精整土地,施足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肥,必要时进行化学除草或消毒,并注意清除残留的害虫,然后把防虫网直接覆盖在大棚架上,四周用土压严压实,棚管之间用压膜线扣紧,仅留正门揭盖,进行操作。二是小拱棚覆盖,用钢筋或竹竿弯成拱棚,把防虫网覆在拱架顶上,以后浇水直接浇在网上,即全封闭覆盖,采收时才能揭开防虫网。三是水平棚架覆盖,选择2000~3500平方米的一块菜地,全用防虫网覆盖起来。四是北方冬春两季,南方夏秋两季在棚室保护地入口处安装防虫网后,精心操作也可阻挡多种害虫侵入。这种形式成本低,易推广。需注意的是要选择孔径大小,适宜目数为20~25目,丝径0.18毫米,幅宽12~36米。颜色根据用途选择,如主要防蚜选用银灰色,如为加强遮光效果可选用黑色。使用防虫网后,网内气温、地温常较外面高1益,因此要选用耐热、抗病品种。7~8月气温高时,要增加浇水次数,保持网内湿度,以湿降温。

生物防治。一是提倡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小菜蛾。

幼虫3龄前(菜田要掌握该虫发育进程以确定防治适期,卵盛期后7~15天,即卵孵化盛期至1~2龄幼虫高峰期)喷洒每克含活芽孢100亿或150亿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或悬浮液,每亩用100~300克,稀释500~1000倍喷雾。二是用HD鄄1制剂(苏云金杆菌的一个变种,即库尔斯泰克),该制剂含活孢子数为每克129亿,1颐1000倍液,每亩喷75升,气温25益,48小时防效90%。三是用性诱剂防治小菜蛾。把性诱剂放在诱芯里,利用诱捕器诱捕小菜蛾。诱芯是人工合成性诱剂的小橡皮塞,把诱芯放到菜田中,性信息素便缓慢挥发扩散,诱集附近小菜蛾雄虫。四是用小菜蛾绒茧蜂防治小菜蛾。在小菜蛾危害的菜田,释放绒茧蜂,可发挥天敌控制的效果。五是提倡喷洒0.2%苦皮藤素乳油1000倍液,或0.

5%藜芦碱醇溶液8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0.

6%清源保(苦参碱、苦内酯)水剂3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5%氟虫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3%啶虫脒(莫比朗)乳油1500倍液,或2.5%多杀菌素(菜喜)悬浮剂10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产生抗性的小菜蛾可用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15%安打悬浮剂1500倍液、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六是防治小菜蛾切忌单一种类的农药常年连续使用,特别应该注意提倡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必须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做到交替使用或混用,以减缓抗药性产生。选用阿维菌素的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7.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别名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斜纹夜蛾是世界性害虫,我国从南到北都有,是一种食性很杂的暴食性害虫,危害较烈,寄主植物达99科290种,较喜食的达90种。在蔬菜中主要危害甘蓝、白菜、藕、蕹菜、苋菜、马铃薯、茄子、番茄、豆类、瓜类、菠菜、韭菜、葱等,但受害最重的是水生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及茄科蔬菜。

斜纹夜蛾以幼虫危害叶片、花蕾及果实,大发生时能将全田作物吃成光杆。在甘蓝及大白菜上,常蛀食心叶,把内部吃空,造成腐烂和污染,失去食用价值。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丝状。头、胸、腹均呈深褐色。前翅灰褐色多斑纹,从前缘中部向外斜至后缘处的灰白色条斑最为显着;前翅基部及外缘数条波状线,缘毛灰黑色;后翅灰白色,前后翅上常有水红色至紫红色闪光。卵呈扁半球形,直径约0.4~0.5毫米,初产时呈黄白色,后转淡绿,近孵化时为紫黑色;卵成块状,由3~4层卵粒组成,上覆灰黄色疏松的绒毛。老熟幼虫体长35~47毫米,头部黑褐色,体色因寄主和虫口密度不同而异,常为土色、灰褐色或暗绿色;背线、亚背线的气门下线为灰黄色或淡黄色;各节的亚背线上有半月形黑色斑纹;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蛹长约15~20毫米,赤褐色,腹部背面第4~7节近前缘处各有一小点刻,臀棘短,有一对强大而弯曲的刺,刺的基部分开。

(2)生活习性斜纹夜蛾是一年多代的害虫,无滞育现象。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华南地区可全年发生,无越冬现象,华北地区4~5代,长江流域5~6代,多在7~8月大发生。成虫3~4月出现,直至11月下旬尚能发现幼虫危害。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藏在植株茂盛处落叶下、叶背、土块缝隙及杂草丛中,日落后开始取食飞翔,交配产卵多在半夜和黎明。成虫夜间飞翔能力很强,一次可飞数十米远,高可达10米以上,飞翔时还具有一定的群集性。开花植物上更多,有趋光性。对糖、醋、酒液及发酵的胡萝卜、豆饼、牛粪有趋性。成虫需补充营养,有无补充营养对产卵量影响很大,取食糖蜜的平均产卵577.4粒,最多可达2053粒;未食糖蜜的平均产卵仅6.6粒,最多14粒。产卵前期1~3天,也有少部羽化当日即可交配产卵,羽化后3~5天为产卵盛期,产卵周期一般为6~12天。卵多产在植株生长比较高大、密茂、浓绿的边际作物上,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分叉处着卵较多,顶部或基部较少。

成虫寿命一般为7~15天,短则3~5天,少数可达20天以上。成虫一生可多次交配。卵期长短随温度高低而异,一般为2~4天。初孵幼虫群集卵块四周取食叶肉,3龄前仅食叶肉,留上表皮及叶脉,呈现白色纱孔状的斑块,后变黄色,很容易识别。初孵时,日夜均可进食,但遇惊扰就会四处爬散,或吐丝下坠,或假死落地。2龄以后分散活动。4龄以后进入暴食期,此期17~21天,其食量占总食量的80%。幼虫有假死性,一遇惊动即卷曲下坠;畏强光,故晴天躲在阴暗处或土缝里,多数在傍晚后出来危害,但在阴雨天,白天也会爬上植株取食。幼虫期共6龄,老熟后钻入土中化蛹。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时,有利化蛹和羽化,土壤过干或过湿都对化蛹不利,土壤板结时,多在枯叶或表土下化蛹。蛹期约8~12天。

(3)无公害防治方法防治斜纹夜蛾主要采用诱杀成虫,摘除卵块和药剂防治幼虫的方法。

诱杀成虫。利用其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或用胡萝卜、甘薯等发酵液加少许糖、敌百虫进行捕杀。并用此法观察成虫出现高峰,适时喷药。

摘除卵块。采用人工方法,结合田间管理进行卵块摘除。

防治幼虫。在发生期每3~4天检查1次,及时打药,消灭幼虫在3龄以前。4龄以后抗药力强,且白天不外出活动,不易防治。喷药宜在午后或傍晚进行。常用的药剂有:

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10%敌·氯氰乳油4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等。

8.蛴螬

(1)危害特点蛴螬是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等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统称,是樱桃萝卜生产中最主要的地下害虫。其主要危害樱桃萝卜的根系,影响植株的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整个植株萎蔫死亡,造成缺苗断垄。其成虫金龟子可以危害樱桃萝卜的嫩头、嫩叶和蕾等。

(2)发生规律危害樱桃萝卜的蛴螬通常1~2年1代,终生栖居土中,与土壤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有关。一般疏松、透气、相对干燥的土壤利其生存,其活动最适的平均土壤温度为18益左右,夏季高温时,会向深土层转移,但如遇到气候条件适宜,还会出来活动。蛴螬共3龄,1、2龄期相对较短,3龄期相对较长,通常以春、秋两季危害樱桃萝卜最重,以刚羽化的成虫或蛹在土中越冬。

(3)形态特征蛴螬身体多数为白色,肥大,常弯曲成“C”形,体壁较柔软,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胸足3对,后足较长。腹部10节,臀节上生有刺毛。

(4)防治方法

田块选择。生产地最好选择水旱轮作田块,避免使用连作旱地,这是有效控制蛴螬发生,且是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手段,同时又能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

捕杀成虫(金龟子)。利用金龟子有趋光性的原理,晚上用黑光灯对其诱杀。

中耕深翻。在种植前,对田块进行深翻曝晒,同时,及时杀死深翻出的蛴螬及其蛹。另外,结合防治土传病害对土壤进行处理。

施用腐熟肥料。因为未腐熟的肥料中可能含有大量的金龟子所产的卵,所以要避免把未腐熟的肥料作为基肥使用。

药剂防治。使用辛硫磷、乐斯本、敌百虫、甲基异柳磷等杀虫剂,兑水对樱桃萝卜根部进行泼浇或制成毒饵、毒土进行撒施。

9.猿叶虫

猿叶虫有大猿叶虫和小猿叶虫两种,猿叶虫的成虫别名乌壳虫,幼虫别名肉虫。属鞘翅目,叶甲科。

猿叶虫在南方地区常混合发生,危害抱子甘蓝作物。猿叶虫为寡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此外还可偶尔危害甜菜、水芹、圆葱和胡萝卜。猿叶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叶片,初孵幼虫仅啃食叶肉,形成许多小凹斑痕,大幼虫和成虫食叶呈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

(2)生活习性大猿叶虫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2~3代,广西5~6代。在杭州第一代成虫5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底出现;在湖南是春季一代,秋季二代,在3月中上旬越冬成虫即出外活动,3月中旬产卵,4月初至5月幼虫盛发,5月上旬至5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不久即蛰伏越夏。9月初开始活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第二、第三代幼虫盛发。

大猿叶虫在各地的发生有所不同,但严重危害的时期一般都在3~5月和9~11月。

大猿叶虫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多在枯叶、土隙和石缝中,以在土中5厘米处越冬为主。在南方地区,冬季温暖晴朗天气时,越冬成虫仍可以出外取食活动,无真正的休眠现象。

在次年春季,出外活动,交配产卵。卵多产在近根际的土表和土隙中,或产在植株的心叶;卵成堆,排列不整齐;每堆有20粒左右,每雌可产卵200~500粒,最多可达700粒。成虫、幼虫都有假死习性,昼夜均取食。成虫耐饥力强,不善飞翔,寿命平均3个月左右,最长可达167天。春季发生的成虫,到夏初气温达到26.3~29益时,即潜入16~17厘米深的土中蛰伏夏眠,或在杂草丛中和多苔藓的阴凉处夏眠,夏眠期长达3个月左右。到平均气温为27益时,又陆续出土繁殖危害。卵期3~6天,幼虫期20天左右,共4龄,幼虫受惊时可分泌一种黄色液体。幼虫老熟后,即爬入枯叶、土隙和石块下化蛹,蛹期11天左右。

小猿叶虫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3代,各代发生期如下:越冬成虫2月底至3月初开始活动,3月中旬产卵,3月底孵化,4月份成虫和幼虫混合危害最烈,4月下旬化蛹、羽化。5月中旬气温渐高,成虫蛰伏越夏。8月下旬成虫又外出活动,9月上旬产卵,9~11月盛发,成虫和幼虫混合危害。12月中下旬成虫越冬。

小猿叶虫以成虫在根隙或叶下越冬,略群集。天气炎热时开始夏眠,夏眠时间不定,当气温不高,食物丰富时,夏眠缩短或不夏眠。成虫和幼虫的习性和大猿叶虫相同,但成虫无飞翔能力,全靠爬行迁移觅食。成虫寿命短的数月,最长可达4年,平均2年左右。产卵期一般为13~19天。每头雌虫可产卵300粒左右。卵多散产叶基部,甚至幼根上,以叶柄上最多,中脉和较大的叶脉上也有,很少产在叶片上。产卵时,成虫先将植株组织咬一小孔,然后将卵产孔中,多为一孔一卵。卵期7天左右,幼虫喜集中在心叶取食,昼夜活动,尤以晚上为甚。幼虫第一代约21天,其他各代7~8天。幼虫老熟后,即入土3厘米左右筑一土室化蛹,蛹期7~11天。

(3)防治方法

秋冬季结合积肥,彻底铲除菜地附近杂草,清除残株落叶,这样可除去部分早春食料和成虫蛰伏场所,也可利用成虫在杂草中越冬的习性,在田间或田边堆集杂草,诱集越冬成虫,然后收集烧毁。

利用其假死习性,清晨用浅口容器承接叶下,容器中可盛水或稀泥,然后击落,集中杀死。

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10%敌·氯氰乳油4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