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柱家的喜事,打破了榆树屯的平静,这也是整个王氏家族的一大喜事。
平时,王家老少不可能聚得这么齐,只有借助这样的喜事,才会撂下手里的活,名正言顺,大张旗鼓的,参加这个对他们来说盛大的聚会。
以前,这样的盛会也有,但那可谈不上是盛会。王德秀出嫁时,不需要王家准备什么,如果说准备的话,那就是准备去坐席,不是谁都能去上的。
在东北有个习俗,结婚当天,娘家人到婆家那里,就是座上宾,婆家人要满招满待,若稍有不顺,娘家人可以大发神威,婆家也只能忍气吞生,即便是帮忙的也知道这一点,做起事来也小心翼翼。
但也仅限于送亲这一天。回来了的时候,娘家人可以心安理德的偷一些杯子,盘子这类的东西,总之,看桌上什么好的东西,想偷就可以偷,即便婆家人看到,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可耐何。
可惜,那次王德高没有参加。
再一个就是王厚喜家的王德军结婚,那次,所有参加婚礼的人,回来后都后悔不已。
王德军的媳妇不是本屯人,住在套北屯。女方提议,新房不能盖在榆树屯,山路十八弯的,即偏又远,必须得盖在套北屯,而且,整个过程,女方不管不顾,不伸一手。单单是盖房子,王厚喜就被折腾得扒了一层皮。当然他的那些哥们也跟着受了不少累。
结婚的时候,王家人得去套北屯张罗,人生地不熟,举步维艰,就连结婚的当天,娘家人一再挑理,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弄得这些人睡没睡好,吃没吃好,王德军当场掉下了眼泪。回来后,没有一个不埋怨的。
这次,王德田结婚,在老王家算是第三件喜事。
哥们、爷们都来了,住肯定是没问题,王厚柱家大小七间房,再加上王厚喜、王厚功家,虽说这两家并不宽绰,但遇到这样的喜事,晚上,一般是不会睡觉的,一是老哥们得研究婚事怎么办,张罗事的安排谁?接亲怎么接?采买的谁去等等,边喝茶水边研究问题。正事研究完了,互相说说自家的一些好事与烦心事,彼此沟通一下。毕竟他们也不是经常见面。
小哥们能聚在一起也实属不易,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有玩朴克的,有聊天的,聊得高兴了,几个人再拿来啤酒喝点。
王德福没有念完中学,是他人生的一大憾事,他很想知道,王德高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哥俩聊得特别热乎。
王德高放眼望望着他的这些兄弟姐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现在,除了王厚功家大儿子的王德东、王厚喜家的小女儿王德红、王厚志的儿子王德卫还在念书外,其它的人都辍学在家。听说,王德红也不想念了,王德东现在是个体育生,前景也不看好。
王德高不禁悲从心中起,若大个家族,怎么就出息不了几个人才?就拿王德高来说,也只是个小小的中专生。
看着嘻嘻哈哈,不知愁兹味的这些人,王德高更感到了一种压力。
第二天,王厚志一边安家里人,该做什么做什么,一边叫媒人去问问,女方还有什么要求?如果有,赶紧办理,坚决不能等到结婚的那天,让娘家人挑理,弄不好,喜事办砸,那可是谁也承担不起的。
以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列子。有时往往有因为一件小事,娘家人挑理叫针,婆家人答对不好,闹得不欢而散,结果空欢喜一场。
算今天,还有两天的时间,王厚志虽不是王家老大,但他的办事能力,哥几个都很佩服。所以,一切都听他们安排。
好在,冯三没什么说道,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老伴去逝的早,自己一人,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孩子在家里可能骄崇了一些,有点小脾气,嫁过去后,公公婆婆要多牵就一些。
至于财产方面,冯三说的更让王家心里温暖,说:房子两间,这是必须的,地,不能多要,王德田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上学,一个在家,都不小了,过不了几年也面临着结婚。怎么也不能让他们无地可种。如果没有收入来源,这样老大两口子也安生不得,结了婚就是一家人,日子还得过吗?
一大家人张张罗罗的,给榆树屯增添了不少人气。
结婚一切顺利,侍候走了娘家人,屯里故亲旧友前来捧场,山吃海喝一通,笑声伴随着飘飘扬扬的雪花,让这个冬季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