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3309300000018

第18章 老子心得:道乃万物之源(3)

相比自吹自擂,格兰特将军这番谦虚的讲话让人听起来显然舒服得多。唯有对自己成就产生疑问的人,才爱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这样的吹嘘就是为了给猜疑去打掩护。真正成功的人是不会在别人面前吹嘘自我的,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或许人们会认为格兰特将军的谦虚是值得大家所歌颂和赞美的,而李将军虽然身为败军之将,但依然衣冠整洁、气宇轩昂,身为一个败将这样是否显得有些傲慢呢?其实不然,李将军虽然失败,但他却能够坦然地面对失败及失败所带来的耻辱,这是他的坚毅勇敢之处。他把这次的失败当做是成功的经验,而并非他人生中的污点,这一点值得任何人学习。相信如果能够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仍然会奋勇杀敌、争取荣誉。李将军和格兰特将军所表现出来的差别,并不是因为他不是谦虚的人,而是因为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格兰特将军的一席话中不但透露出对李将军态度的赞美之情,而且也没有轻视他的战绩之意。在格兰特看来,自己的成功和李将军的失败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说:“这次胜负也是机缘巧合之作,当时,南方军队在弗吉尼亚,几乎天天遇到阴雨天气,他们迫于无奈只能在雨中作战。我们的军队遭遇的情况却截然相反,我们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这对行军是非常有利的,更巧的是,有许多地方在我军离开一两天后才下起雨来,这说明我们足够幸运!”

格兰特把那场决定彼此命运的大胜仗归功于天气和命运,这充分显示了他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的头脑是很清醒的,所以他能做到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名利的欲念所埋没。有人说“越是不喜欢接受别人赞誉的人,越是表示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你常为取得小小的成就而得意忘形,那么你终有一天会走上失败的道路。实际上,90%的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你有多么努力,而是掺杂着不少机遇的成分在里边,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机遇的存在,这样才不至于在没有机遇降临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

人无贵贱,万物平等

在远古时期,地球上生存着许多动物。后因环境巨变,森林被草地取代,于是许多在丛林里生活的猿开始了陆地生活,它们除了要艰难地寻找食物,还会不时受到狮子、老虎等大型动物的威胁,生活得十分艰难。

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一些猿是怎样渐渐开始变聪明的,它们又是怎样开始学着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呢?

南怀瑾先生给了我们答案:经过一代代的演变,那些侥幸活下来的聪明的猿,经过对外界事物的求知,因为生存不得不借助生产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就变成了现在的人。

这些聪明的猿变成人得以持久生存以后,又经过一代代努力,取得了万物统领的地位。于是他们开始告诉自己的子孙,自己是万物的灵长,在自然界中是最尊贵的,可以随意取物,主宰世界,却早已忘了——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原本都是平等的。

一天,老子骑着牛走到河南开封郊外,正当他闭目养神悠悠而过时,忽然听见有人叫他。睁眼一看,原来是他的弟子阳子居。阳子居是魏国人,在周朝担任太学。听说老子知识渊博,曾经私下拜老子为师。没想到今天在开封的郊外遇见老子,阳子居连忙下马,倒头便拜。老子下牛扶起阳子居,与阳子居一起边走边聊。

老子问:“你近来在忙什么?”

阳子居答道:“我到这里准备重访一下故居,购置一些田地,把老房子装修一下,然后再找一些家仆,立一些家规。”

老子说:“有地方吃饭、睡觉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这么张扬呢?”

阳子居回应道:“先生您修身养性,坐需寂静,走需轻松,饮食需清淡,睡觉需安静,若无深宅大院,怎能有这种环境呢?满足了这些条件后,没有仆人和各种器具,又怎么能正常运转呢?有了仆人和各种器具,没有家规,又怎能把这个家治理好呢?”

老子笑道:“大道自然,何必刻意追求静?心中若无所求,走起路来自然就会觉得轻松;不追求奢侈,饮食自然就会觉得清淡;无所欲,睡觉自然安宁。修身养性何必非要深宅大院?饿了就吃,困了就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那么多人干什么?顺其自然行无为之道,则自然神安体健;违背自然而汲汲于富贵,则自然心神不宁。”

阳子居听后,满脸羞愧:“多谢老师指点。”

老子接着问:“你现在住在哪里?”

阳子居答道:“在江苏沛县。”

老子说:“那正好,我们可结伴而行。”

走着走着,两人来到了难水边,准备乘船过河。老子牵着牛先上船,阳子居牵着马后上。老子满脸笑容地与船上其他乘客打招呼、拉家常,阳子居则昂首挺胸,乘客给他让座,船主则给他端茶倒水。

过了难水之后,两人继续前行。老子叹了口气,说:“我刚刚仔细看了看你的神态,高高在上,旁若无人。你真是无药可救了。”

阳子居再次觉得羞愧,诚恳地对老子说:“弟子习惯了官场的那一套,今后一定会努力改正,还望老师谅解!”

老子说:“聪明的人与人相处时就像冰融化于水一样自然;与人共事,就像仆人一样谦虚谨慎。看上去好像藏污纳垢,其实白玉无瑕;看上去粗俗鄙陋,其实德行深厚。”

阳子居听了,决心改掉以前那些坏毛病。此后,他对人既不矜持又不逢迎,既不骄傲又不献媚。

对于阳子居的改变,老子大为赞赏:“这小子还真是有点进步。人啊,都是生之于父母,立于天地之间,不过是自然的产物。贵己贱物则违背自然之道,贵人贱己则违背自我本性,只有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自然,才是合乎于大道。”

圣人先哲们十分推崇“天物平等,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而庄子的《齐物论》中也写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我们都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那就不该有尊卑贵贱之分。但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种种是非、尊卑的观念,已经让我们变得有点骄傲、自大、功利、自以为是。就在人与人之间相处越来越难、人与自然之间开始失衡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看看几千年前哲人的智慧,并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呢?

“道”乃万物之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南怀瑾先生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一段话来讲自己对“道”是万物之源的理解和认知。

在南怀瑾看来,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始祖,开篇第一章便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纲。“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但它又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般的道,“名”也不是普通的名。天地初开之时,万物都是混沌一片,这便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就是万物的根源。无名和有名都来源于“道”,它们只是“道”的两个不同形态和境界而已。同样一个真理,“道”的内涵其实就从有名、无名到有名再到无名的过程,“道”实际上就是一种宇宙内在的规律。

有位很有爱心且非常爱干净的动物饲养员,他每天都把自己照顾的动物的住所打扫得干干净净。但奇怪的是,没过多久动物们看上去病怏怏的,有的甚至开始不进食。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动物们开始相继死去。这下饲养员可着急了,他马上找到动物园的管理者,动物园的领导们马上请了一些动物专家对动物的离奇死亡展开深入研究。经过专家们的仔细观察,最终得出结论:“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它们习惯生活在有自己气味的地方,如果住的地方太干净了,反而会让它们无法适应。”在饲养员看来,粪便是很不卫生的,可对动物来说,自己的粪便却能带来一种安全感,甚至是它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南怀瑾把我们所处的社会比喻成一个大森林,他说这个森林里面有着不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万物之间充满竞争,矛盾冲突无一不让世间万物处于一个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其不可逆转的生存之道,也有其可以突破创新的地方。虽然这里有时会有冲突和矛盾,虽然总体是和谐发展的,但你不可能以自己的想法去盲目地去改变什么。

据说,能爬到金字塔塔顶上的动物不仅有老鹰,还有蜗牛,我们平时不可能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因为老鹰意味着矫健、敏捷、锐利,而蜗牛则是弱小、迟钝、笨拙。老鹰长着一对可以飞翔的翅膀,蜗牛却背负着厚重的壳。

一个人看见蜗牛顶着厚重的壳艰难地爬着,于是好心地帮它把壳拿掉。认为它可以轻装上阵,走得快些,但蜗牛很快就死了。对蜗牛来说,又粗又笨的壳反而是它的保护。在它爬上金字塔塔顶的过程中,蜗牛厚重的壳和老鹰翅膀的作用是一样的。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对美好的生活有着相同的向往,但在充满压力、竞争、矛盾和束缚的社会中,几乎所有“蜗牛”都羡慕老鹰的翅膀,有的甚至强行把自己的壳去掉,安上翅膀从而希望可以飞到金字塔塔顶。殊不知,盲目地改变自己以追求成功,正是走向失败和灭亡的开始。

南怀瑾认为宇宙的内在规律是万万不可违背的。这就是道家所说的“道”。那位爱打扫卫生的饲养员和给蜗牛去壳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总是以自己的判断来任意改变动物们生存环境和规则。

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生存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一个动物、一种生物,都要观察到道的自然规律,并顺其规律改变自己的行事方法。以道家来说,万物的自然规律是:变化中有不变,循环不已并永葆生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是《道德经》第五章中的一句话。南怀瑾也谈了自己对“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理解,在他看来,讲话太多就会让自己陷入窘境,不如把一切都深藏于内心。

在圣人看来,天地之间是一个大容器,里面的东西越少、越空虚,所盛的东西就越多。人们一旦经常去搬弄它,就算是没有什么东西,也很容易让里面的东西掉出来。就好比如果百姓见多识广了,君王对付他们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少一样。如此一来贤圣的君王还不如安守现状,也让百姓安守现状,这样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道德经》中所说的虽然都是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但其要旨却落在“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八个字上。通俗地讲,你说话太多、想法太多就会窘困,不如把一切都深藏在心里然后努力行动。

有个农村男孩考上了大学,他一方面觉得高兴,同时又很自卑。因为他觉得自己来自农村,学识浅薄、土里土气,而学校里那些漂亮的女生大都来自城里,对于他这样一个刚从农村来的小农民而言,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漂亮的女生而不敢奢望与她们做朋友。

因此,看着别的男生和女孩子打交道,自己连试都不敢试一下。他觉得如果要是给某个女孩写情书,人家一定会给他一个耳光,会骂得他狗血淋头,甚至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揭露他的“丑事”!

大学四年间,他居然没和女同学聊过天,谈恋爱就更不用说了。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仍与女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因此,他就这样失去了很多和异性交流的机会,而原本应该美好的青春时光也因他的顾虑和自卑而变得暗淡无光。

其实我们在做事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并人为地顾虑其他外在的没有现实存在的各种因素,成倍地放大麻烦,使自己变得畏畏缩缩、犹豫不前,以致越来越没有自信,最后一事无成。其实我们做事不用说太多、听太多、讲太多、想太多,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去做,心安理得地去行,总会有一番成就的。

我有位叫赵蕊的朋友,她非常有音乐天赋,上大学时就主修音乐。她每天都坚持练十几个小时的琴,当时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十分佩服她,都说她将来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家。

毕业后,她又顺利地申请到了国家最好的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在学校里她经常给许多听众演奏。有时候她会受到一些好评,但很多时候她受到的却是各种各样的批评,有的甚至是有意的攻击。

这让她十分沮丧,朋友、父母、老师们都非常替她担心。当我看到她时,她已经有几个月没碰她心爱的钢琴了。而且她也仅仅在音乐学院里读了七个月,就辍学回家了。我问她:“赵蕊,你放弃钢琴家的梦想了吗?”

赵蕊痛苦地告诉我:“每当我站在台上时,脑海里总是想着各种各样的批评,我总在猜想我的演奏会让那些人听不下去!那些利剑般的批评深深地刺入我的心里,让我丧失了对梦想的追求,而且我没有勇气去面对!”

许多年过去了,我想赵蕊可能已经转行做别的工作了。但我还是经常想起,她是一个多么有天分的钢琴家啊!就是因为一些负面的、恶意的批评让她想得太多,顾虑重重,最终把她的梦想粉碎了!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能力,但我们在做事时往往却因说得太多、考虑得太多而放弃自己最初的目标。人生就像一条小河,有顺流也有逆流。在我们做人做事时,有些时候要像小河一样把所有想法、说法放到一边,默默无语地向着目标,一步步、一点点地走。一个有大智的人总是不多说什么,但他却能够在种种迷雾中找到方向,永远不会迷路。

钱财乃身外之物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南怀瑾用老子的这句话来告诉自己的学生:再多的钱财也都只是身外之物,做人就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一切淡然,人生也便泰然自若。他讲了一个故事:

赵襄子派自己的家臣新稚穆子去攻打狄人。新稚穆子一天之内就占领了左人、中人两座城池,于是派人向赵襄子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