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3309300000010

第10章 孔子心得:德行并存(5)

“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些都是告诫人们,如果不是大器量、大胸怀者则不能成大事。身为上司要有容人的度量,律法容人的含义,看你怎么理解:死忠之士常常是法外开恩招来的。宽容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算的,我们不能直观地看出宽容的效应,但值得肯定的是,一个宽容的人,一定是有大器量的,从而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也更容易成功。

不怨天尤人才是成功的前提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是这样认为人生的:艰苦之人,从经验和学识起步,但不能因现实所困,就不让自己升华,达到形而上的境界。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出身穷苦,在艰苦的条件下,悟出了人生哲理,成就了一番事业,所以说,懂得不怨天尤人才有可能走向成功,而怨天尤人只会让你和成功失之交臂。

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凡事不能一味地抱怨,事情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遇到不利因素时,要学会接受,在这不利因素里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要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切勿让抱怨毁了大好前程。

抱怨是成功的天敌,是懒惰的表现,是易被养成的坏习惯。在人生道路上,困难挫折数不胜数,当人们遇到此类事情时,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不是抱怨出身不好,就是抱怨社会阅历太浅,要么抱怨社会竞争太激烈。殊不知,困难、挫折却偏爱这些喜欢抱怨的人,他们越是抱怨,困难、挫折就越发艰巨。所以,人必须有正视困难的勇气,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

有个年轻人,一直不受领导的器重,为此,他愁眉不展,苦闷异常。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去问上帝:“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颗石子。”结果,这个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年轻人却醒悟了:自己只不过是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石子,与那金光闪闪的金子相比还有很大距离,自己是因能力不足所以得不到重用,根本没有资格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上天给予我们的幸运都是一样的,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一些人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上帝的捉弄,却不能正视自己,冷静地审视自我,扪心自问是否已经将自己磨炼成了一块金子,一块熠熠生辉、足以让人一目了然的金子。

的确,世间的纷繁,难免遭遇一些坎坷,但这并不代表苦难,而是恩赐,正是上天对我们生命的锤炼。不要一味地抱怨,因为,生命的初始,就像一块璞玉,质朴而粗糙,没有光泽,需要我们细细地打磨,耐心地锤炼。这样才能去粗存精,显示出生命的厚重与光华。

生命很美丽,生活也很多彩。面对不幸,面对潦倒,我们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敢于正视困难,善于接受挫折的洗礼,承受苦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要知道,上天永远是公平的。等到有一天,真正将自己打磨成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时,任何人都掩盖不住那灿烂夺目的光辉。

有一天,神父去拜访一位久未到教会做礼拜的教友。

教友说:“教会的是非太多,大家聚在一起,就喜欢说他人是非,我感觉很累,我不喜欢这样的教会。如果教会能为人提供一片净土,我会去的。”

神父没有办法,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教会的是非问题很多,而这些问题也持续了很久。

他沮丧地回来请教有经验的老神父。

老神父去找这个教友,教友又重复了一遍:“如果教会是个单纯的地方,我就会去的。”

老神父听完一笑,问:“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教会呢?”

教友想了想,摇头说:“没有看到过。”

老神父说:“如果有的话,我劝你也不要去。”

教友疑惑地问:“为什么?”

老神父答:“你去也只是污染教会而已。”

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人下意识地就会产生抱怨和指责的情绪。抱怨并不是不好,但是它容易令人们陷入负面情绪中。

教友抱怨教会是非多,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教会是个大熔炉,但它也有自身的优点,一味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会的缺点上,就容易将缺点放大,而忽略了它的优点。

试着去看事物有利的一面,可以使自己学习成长的部分,而不要专注那些对自身成长无益的方面。

有些志向相投的人会聚在一起写小说,他们一起出钱,不定期出版他们的小说,偶尔也会聚在一起交换心得。在这样的团体里面,总会有想要拿文艺奖,想要成为真正作家的人。可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明明自己还没达到那个水准,却一直感到不满。这种人会不断地抱怨别人没眼光,没有欣赏水平。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作品不好。与其这样,不如平日里多练习一下基本功。

眼下许多媒体都在寻找小说界有才华的新人。所以如果你稍具才气的话,能不被发觉吗?像前面所说的那些人,他们之所以不被重视,就说明他们的作品还不够完美。

是金子迟早会发光。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做了过高的评价,并且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并将原因归咎于运气不好的话,那么你大概就是那种只会抱怨上天不公平的宿命论者。这类人不仅在小说界,在一般商业界也到处可见。

那些爱抱怨的人总是会说:“公司根本就不知道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等等。这种人就像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眼光的小说家一样。一个人如果凡事都怪运气不好,那么他很难跳出那个框框。总之,最重要的是不要随随便便地把一切责任往命运上推。宿命论者,大多非常灰暗、悲观。他们越是这样,幸运女神就越不会眷顾他们,他们就更相信是运气不好,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事情做得好不好基本上不是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总把一切阻碍成功的因素推到命运上。

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大多不是宿命论者。他们工作中尽职尽责,会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如果你相信命运的话,也请你往好的方面想。如此一来才有可能不断地帮你开运。

若想杜绝抱怨,首先必须做的就是学会接受,养成勇于接受困难、挑战困难的好习惯。

在《为自己出征》一书中,有一句话:“当你学会接受不期待,失望就会少得多。”对周围的事急于判断,是坏习惯。

有些人喜欢用自己的喜好看待问题:哪个明星外表不好看;哪个政治人物操守不良;哪种颜色不得体……种种原本自然的事物,都被人们加上“该”或“不该”,难怪生活中的抱怨越来越多,而赞美越来越少。这样的生活,其实是自找的。

世界是相对的世界,任何东西都有正反两面。有天就有地,有黑一定有白,有好一定有坏,这是原本存在的事实。一味地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知道,自己不想要的那部分,可能正是某个人的喜爱。

凡存在,必有价值,这是肯定的。

说到鸦片,人们就会想到毒品,但对病人来说,却是一味很好的抗痛良药。运动是健康的,但对某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来说,却是危险且会致命的。

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没有痛苦哪有欢乐,如果只想品尝成功的甘甜,而躲避困难的苦涩,只会令自己不快乐。

谁都没有创造宇宙的力量,除非学会接受现实,否则难以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既然如此,培养接受好习惯,对自己对他人都是绝对必要的。

想要幸福必须学会接受,开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渐渐就习惯了,喜悦也将源源不绝地随之而来。苦难可以历练一个人的意志,努力排除抱怨,才能不再有抱怨,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内心狭隘,人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也正因为很少有人做到这一点,生活中才会充斥着抱怨。

《法华经》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穷人去拜访一位有钱有势的亲戚。亲戚同情他,因此热诚款待了他,结果穷人酒醉不醒。正当这时,官方通知亲戚有要事需要他处理,亲戚想推醒穷人,向他告别,但穷人不醒,他只好悄悄地把一些珠宝塞进穷人的破衣服之中。穷人醒来后,浑然不知,依然如同往常,生活依然贫困。过了一些时日,两个人偶遇,亲戚告诉他衣服中藏宝的真相,穷人方才如梦初醒。原来这么多日子以来,自己身上揣有“小宝藏”也不知道!

就像那位深藏珠宝却浑然不知的穷人一样,我们要仔细地“搜查”一下自己的“衣物”,看看自己的“佛心佛性”在哪里。找到宝藏后,你还会失落惆怅吗?养成不抱怨的好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耐力与承受能力,只要你知道抱怨无济于事,就会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因此,必须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还要磨炼自己的耐性与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