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严己宽人
3302400000039

第39章 朝疏五上栋梁材

梁材(1470-1540年),字大用,明顺天府大城县人。他刚正不阿,勤廉从政,史称“三掌国计砥节守公如一日”。在担任朝廷要职期间,他除弊革新,使国家费用支出大减,国库充裕,被誉为“勤敏有异政”。

明正德初年,梁材任嘉兴知府,后调杭州按察使。长期以来,杭嘉赋税重,各地田租标准参差不齐。地方豪强勾结吏胥里甲,隐瞒田亩丁户,农民赋税越来越重。梁材到任后,在清查田亩数量与质量的基础上,规定田租标准;将常例徭役、杂税分出轻重,与田赋统一计算,并可折银缴纳。他的做法稳定了农业经济和政府财政收入,被各地所效仿,这就是正德年间“一条鞭法”的由来。

梁材调任云南、贵州、广东布政使后,发现农民纳粮缴物时,官吏差役总是在称量上捣鬼,官府令行难禁。于是他宣布,官府收缴粮物一律由百姓本人称量,吏差只在旁监督统计,违者开除查办。

办法一出,百姓叫好。当年,朝廷考核天下布政使,梁材被列为廉官。

正德六年,梁材升任右副都御使,巡抚江西。两个月后调入刑部任左侍郎,不久又任户部代理尚书。这么快就登列六卿,梁材更加尽心尽职。上任后,他奏表朝廷:“去年户部财政收入只有130万两,而开支竟达240万两。经查弊端有五多:一宗藩多,二武职多,三冗食多,四冗费多,五拖欠多。臣请集中各部廷臣讨论,拿出办法。”

闻听此言,明武宗大吃一惊,遂下令各部廷臣专门讨论,拿出节约开支、堵塞漏洞办法。在讨论清量朝廷赏赐功臣贵戚的庄田时,梁材上奏说:“功臣贵戚的俸禄来自赏赐的土地,如今他们的俸禄已远远超过标准,仍不断向朝廷提要求,百姓的耕地越来越少。请皇上禁止功臣贵戚再‘陈乞’土地。除原来‘特赐’土地外,清量他们的土地,只留存三分之一供祀用,其余收回。”他的建议经采纳,大大缓和了土地矛盾,国家支出费用大减。

梁材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权贵功臣,于两任户部尚书后解职。

可接任的户部尚书不久便被罢官,嘉靖皇帝认为还是梁材最为廉洁,又起用他三任户部尚书,考察京官时特令梁材监督。朝中有些大案久拖不决,皇帝又命梁材兼任刑部尚书,使得迅速结案。嘉靖皇帝称赞道:“尚书得如材者十二人,吾无忧天下矣!”梁材的耿直性格为权臣们所不容,终被陷害弹劾挂冠而去。

梁材落职闲居在南京秦淮河武定桥之南。他不置房产,息交绝游,只是读书,所以“门庭萧然如寒士”。而广信府检校管景同时罢归,却是银箱锦笼,大造楼房豪宅,结交地方官员,宴集不息,门庭若市。武定桥两边是店铺热闹之处,立桥头南望梁尚书寒舍,北望管检校雕楼,老百姓反称:“梁检校,管尚书。”梁材罢官后,国库又渐渐入不敷出,边防军用、国家急事支用拮据,嘉靖皇帝常叹息说:“梁材在,当不如此。”

名师点评:

为纪念明代清官梁材而建的廉轩,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十里秦淮武定桥畔,紧邻夫子庙核心景区。廉轩的照壁上嵌有大理石浮雕,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梁材的生平事迹。廉轩两侧的楹联“国计三持堪大用,朝疏五上栋梁材”是对梁材一生的精辟总结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