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侠隐于市
32785800000033

第33章 杨建的长远规划

杨建三人到月城街上下了车,跟龚梦娇分开后,杨建和陈俊二人去了银行,把包里的钱拿出来两万,其余的都存了起来,当然银行开的是杨建的名,陈俊也没有其他想法。这钱本来现在就是在杨建手里,他要怎么安排,自己也都只能听他的。就算杨建当时直接说,这钱归我了,拿了就走,他们也没办法阻拦。

报警?那自己这些人这些年做的这些事,肯定也跑不了。还是老老实实跟着杨建混吧。

银行员工在贵宾室把这一大包钱用点钞机点了几遍,点出几张假钞,点出几张残损严重的,最后得出的金额是一百六十三万七千三百元整。为什么全是百元的整钱呢?因为陈志强把那些零碎钱都换成整的再藏起来的。平时需要用钱,每天的进账都够他花销的了,基本用不到这些整钱,而且每天都能有存进去。杨建把那三百元给了陈俊,让他暂时先住宾馆,明天出去找找办事处的房子。剩下的一百六十三万都存到自己账户里。

办完这些事,杨建就去学校骑上自行车回家了。陈俊则自己去小镇上唯一的宾馆“月城旅社”住下。杨建也不担心陈俊会跑了,那么多钱都在自己账户里,除非他们都不想要了,那也就便宜了自己,怪不到自己头上。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杨建还是老样子,要上学的话就早上早早起来练会功,等杨爸爸把卖的东西都弄好了,他就跟杨爸爸两人骑车到学校门口摆摊,到时间了,就进教室早读,放学了还是帮他爸看摊子。周末放假的时候就去市郊那丐帮总部看看房子建造进度。茶叶蛋摊子则只能辛苦杨爸爸去看着了。

学校里也没什么麻烦事了,英语陆老师自那天被杨校长批评之后也收敛很多。而袁凯刘小光赵春三人则是见到杨建都是能避则避,实在避不了就低着头假装没看到。至于贾剑龙虽然对杨建一直心怀怨恨,但是两人似乎也没撕破脸皮过,就算想背后搞点小动作但是没钱没权没实力能怎么样呢?

陈俊那边也找好了办事处,还通了电话,杨建家和丐帮总部也都装了电话机,方便互相联系。至于要开什么公司,杨建暂时先想到的是做餐饮,送外卖。餐饮行业利润高,又是劳动密集型,刚好可以把自己手里那么多人利用起来。而且做外卖也不需要多好的店铺,只要干净,好吃,实惠,就有人吃。

杨建通过几次去市里的市场调查发现,现在江南市,外卖这块基本是空白,就算有,也不便宜。杨建准备把自己的人力优势发挥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成本,再配上丰富的菜色,主食品种,肯定可以很快占领市场。当然,现在外卖这个东西还是属于新生事物,前期得慢慢改变人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外卖的便利。

杨建为了建立这么一家大型的餐饮公司,还特意去派出所找来了丁健,这个在公安系统工作多年的民警,对于办理各种手续方面肯定比自己懂得多,而且也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丁健一听杨建请他帮忙,很是高兴,为了表现自己也很卖力,从事情处理效率和效果来看在这方面也的确有这个能力,很快就把公司的各类证照都办理下来了。公司地址就是以前丐帮的总部,现在已经改名“康惠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了,就是“健康实惠”的意思。当然店铺不可能在这个地方,肯定是要找正规店面的。

杨建现在的计划是,先把快餐小吃小炒点心什么的做起来,慢慢做大做出名气,再慢慢把外卖做起来。因为现在这个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更多的是座机,那就决定了订餐外卖现在这个时候还是以那种在写字楼办公的为主,一般家庭是很少会点外卖的,如果不愿意自己做,很多人都是选择出来吃。所以杨建准备把餐饮店开在这些办公楼写字楼等等聚集的地方附近,并且提供外卖服务。等人们慢慢感受到外卖的方便之后,再投入资金和人力去做外卖。

公司总部所在的那片地区,周边很大一片地方都是荒着的,还有几个破厂房,还有几个小面积的池塘,总的大概有个两三百亩吧。丁健也通过关系找到所有者,好像是以前一家集体工厂的,现在归了附近的一个村委。丁健用每年三万块钱的承包金承包了30年。

杨建准备在这个地方开发一个生态园。种上各种适合种的水果蔬菜,养上各种适合养的家禽家畜。把池塘能挖通的挖通,需要挖深的挖深,改造成大型的鱼塘,鱼塘里养上各种适合养的水产。打造成一个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园。

反正有两百多号人愿意留下来呢,是的,杨建已经把离开的人一人给了1000块钱送他们上了车回家了。不愿意留下来的人其实都是些想以乞讨为生的身体健康的人。而那些愿意留下来的很多都是被陈志强他们几个以找工作什么的欺骗、威胁弄到这里来乞讨的。

这剩下的两百多号人里面有老弱病残的百十来号人,这些人也做不了别的事,还是继续去乞讨吧,他们这些人不愿意回家也不愿意离开,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回家了离开了能做什么呢?还不如在这里,至少这里有好的地方住,有好的东西吃,有那么多人互相帮助着,不怕有人来欺负。当然杨建也征询过他们意见,他们也都愿意去乞讨。如果杨建给他们安排他们能做的活,他们也愿意去做。所以杨建也答应他们,如果有什么活适合他们,就不让他们去乞讨了。毕竟不是谁都愿意过那种向人伸手没有尊严的生活的。

做餐饮兼带外送,暂时只要七八十号人。杨建先准备在江南市东南西北中五个片区都开一家餐饮店,每个店固定的洗菜洗碗服务员等10个人,然后再配十几个人送外卖或者调班什么的。至于厨师则还是外聘吧,这个真没办法随便凑合。

那剩下二三十号人,就可以投入到生态园建设中来。前期主要是果树种植,鱼塘改造等,这些事情慢慢做就可以了。有人要问了,这些东西你说种就种,你说养就养的啊?还真是,这里是哪里啊?江南市啊,江南鱼米之乡,鱼塘就不说了,每个村都有。至于果树什么的,枇杷,葡萄,梨,很多水果很多人家自己家都会种点。蔬菜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在本市还真不是问题。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这个公司归谁呢?按理说,杨建一分钱不出,跟这个公司肯定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但是要不是杨建,他们这些人还在受着陈志强的压迫呢,活的没尊严,吃得比狗差,住的比猪都不如。而且这钱当时杨建真要拿走,谁也阻止不了。更何况,现在这个公司也离不开杨建在上面压着,因为那些小头目可都不是省油的灯。所以最后大家决定所有人都算一千块钱的本钱,公司的注册资金是一百万,那这么算下来,他们每人占0.1%的股份,两百多人一共是百分之二十几。剩下的都归杨建所有。杨建却不同意,说这些钱本来就是属于大家的,我怎么可以拿这么多呢?最后杨建想了个办法,自己拿51%的股份,这个是为了防止有人对公司有侵占企图。去掉大家的百分之二十几,那还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几拿出百分之十当奖励,如果谁这一年中表现突出,为公司为大家获得更多的利益,那就把这百分之十的股份在这一年中所产生的利润奖励给他。如果多人表现突出,那就多人分享。具体的评判标准以后再慢慢确定。还剩下百分之十几的股份所产生的收益就给所有员工交五险一金。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都欣然接受。

杨建把这些事情规划好之后,就让陈俊安排具体人员去实施,把那十几个以前的小头头都安排到各个环节中去负责,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再来找自己。

不知不觉,忙忙碌碌中过去了两个多月,快到了过年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面,餐饮店都已经开张,并且生意还很不错,有时候那些上班族要加班还会打电话订餐要求送外卖。而鱼塘也都挖好,并且清理过一次顺带抓了一次鱼,这些池塘里本来就有鱼,而且那么长时间荒着,这次一下子抓捕还是抓了不少的。

而水果也决定下来选择种葡萄,葡萄苗都已经订购好了,并且把在鱼塘周围准备种植葡萄的田地都整理好,以水泥桩和钢丝为架构的葡萄架也都已经架设好。这个时候还不是种植葡萄的季节,要等刚刚开过春,等葡萄苗发了芽长了两三片嫩叶,才能移植到田里。

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是可以养一茬鸡的,杨建让陈俊安排人把那几个废弃的厂房都收拾出来,把门窗都装好,抓了五千只鸡仔回来养。白天就放养在外面,荒废了那么久,很多地方都是杂草丛生,虽然秋冬季节很多草都枯萎,但是还是有很多生命力顽强的杂草是不畏寒冷的,这些杂草让鸡啄啄,那么大的地方让鸡跑跑,这样养出来的鸡肉质口感上会好很多。等到了晚上,再把鸡关进厂房,厂房里都是摆放好了饲料盆水盆。当然,这个就要找专业的人士来指导了。这些人虽然很多以前在家都杨过家禽家畜,但是那都是一只两只的养,像这样大量的养殖还是要找懂技术的人来做的。还好,丁健又一次帮上了忙,他把镇上的养殖技术员和兽医都给杨建给请过来了,杨建也安排了十几个员工过来跟着学学技术,打打下手。杨建算算时间,现在这些鸡应该都已经可以出笼了。

自己公司养的鸡,鸡生的蛋,池塘里养的鱼,自己餐饮店里也用不了那么多,还可以拿到菜市场上去卖,这样也能加快资金的回拢。从餐饮店顾客的反应来看,这些自己养殖的鸡、鱼味道都很好,比那些市场上买的要鲜,肉质更紧实有嚼劲。拿到菜市场去卖的也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很多人买过第一次,还会经常来买,甚至有人买来当礼送给领导。真正的行家还是能吃得出好坏的,这个鸡绝对是放养草鸡,肉质跟那些关在那有限空间里的肉鸡是完全两样的。

杨建为了自己餐饮店可以长期用上自己公司养的鸡、鱼、蔬菜,决定以后分批来养殖种植,也就是说,等这一批在卖的时候,另外有一批已经长到一半了,当然还有新的一批苗也已经开始养起来。

一切发展的还都基本顺利,杨建总算可以松口气,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得好好复习复习,把杨校长答应的那个大红包给拿到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