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淌过青春河的男人
3274800000065

第65章 关山几重

第69节关山几重

坐下以后,面试就开始了。

第一步还是做自我介绍,我只好再次背那段被重复了多次的话。接下来,在场的老师们开始发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如你在原单位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这是一个不能如实回答的问题,如实回答就得对楼台市SW局进行口诛笔伐,就得对以大张、二张为首的小人进行血与泪的控诉,就得告诉他们自己在楼台局曾经遭受的种种不公,甚至是非人虐待,而这样做,不仅不会激起老师们的理解与同情,反而会适得其反,会像祥林嫂一样惹人嫌、讨人厌。老师们甚至还会认为我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怨天尤人不地道。

我只能婉转相告,说SW局虽好,但肯定不如北京好,北京天大地大,发展空间更大,厚德载人,我喜欢来此发展。这是实话,我的确喜欢北京,打小就喜欢,北京也确实比我老家好,不光比我老家好,甚至可以说是比任何地方都好,对每一位追逐梦想的人来说,这个风水宝地有着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吸引力。为证明自己对北京这份与众不同和刻骨铭心的喜爱,我还动情地告诉他们我这两年来秘密实施的一个徒步走京城计划,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无不熟悉。我还举了个生动的例子,说一次当我抚摸着前门的青砖时,竟激动得涕泪交加。

我声情并茂而真挚的言论,果然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这从他们不停的点头与微笑中,就能识得。一个老师问我,为什么要选择来京都经济贸易大学工作?我说,我喜欢北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喜欢这里浓厚的文化与学术氛围,而大学恰恰是此种氛围最浓的地方,在大学,成天与一群专家教授和学者们呆在一起,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先进文化和知识的熏陶,时时刻刻都能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如此一来,求知若渴的自己的水平自然就会提得更高更快;而且,与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青学生处在一起,可以永保一颗年轻的心。

之后是几个关于生活和家庭方面的粘问题,如结婚了没有?有没有孩子?孩子有多大?对此,我只能半真半假地回答,何谓半真半假?就是只能回答已经结婚、有孩子,绝不能说自己来贸大所引起的婚变。我相信,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只是随便问问,因为这与工作虽有关系但并不是太大。

最后一个大问题是,这么大年龄了,且在秘书岗位上已干出那么大的业绩,会满足于从零开始,再当一个小秘书?对这个问题,我只能违心回答。我说,我喜欢文字工作,从小就喜欢,且干顺手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上手会很快,愿意从头干起。老师又问,会接受学校的待遇吗?学校的待遇很低,尤其是新入职的人员,从零开始的人员。说实话,对大学里的薪酬福利待遇,我还真是一无所知,只能以“愿意”一词作答。至此,对我的二面宣告结束。

回到小会议室后,被通知,暂时不要离开,说等二面全部结束后,马上将会有三面。三面开始时,已过了中午十二点。十来个人全被召进刚才那个面试室,围坐在桌子一角,老师们暂时退到了另一角。三面是就一则给定的事件进行现场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规则是,一部分人分析问题的原因,一部分人提出解决的办法。老师们则根据每人的发言情况,进行现场打分。经过快速自愿组合,我参加了提办法这一组。十五分钟后,三面结束,主考老师告诉众人,面试结果很快就会出来,一天之后,将会通知我们之中的通过者。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我每天盼,每天等,但始终未能盼到录用通知。

我知道,自己又失败了。越是渴望得到一件东西,越是难以得到。不过,在等待之中,接到了京都外国语大学的面试通知,这让我很高兴,因为与京都经济贸易大学相比,我更钟情于京都外国语大学。因为这是目前国内外语类大学的最高学府,是211高校,据说还是培养外交官的摇篮。两年前,选择来京读书时,我就想报考京外,但京外对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要求甚高,须加试口语,而这正是我的弱项,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报考了经贸大学。但经贸大学的英语也相当了得,毫不逊于京都外国语大学。

我想,要是能来京都外国语大学上班,则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强化英语,可谓一举两得。京都外国语大学在西三环的魏公村附近,因出过一位姓杨的著名央视女主持人而为人所熟,至少我对京外的初识就源于她。面试很简单,考官是三位年龄相仿的约有三十来岁的女老师,每人只问了几个一般性问题就结束了。为证明能力,临走时我特意拿出自己在报刊所发文章的原件,请她们过目。其中一个看了之后说,你的水平很高,给我们院长当秘书都绰绰有余,来办公室做秘书有点太屈才。

我微笑着,想说几句谦虚或感谢的话,但终究没有说出口。离开的时候,我又问,多长时间就有结果?老师们说,一周之内。返回学校后,整整一周,我都兴冲冲的,觉得自己完全有把握得到这个职位,因为在面试过程中,我发现我的竞争对手一个个都是些小姑娘、小后生,不仅缺乏工作经验,且还拿不出证明自己实力的作品,不像我要经验有经验,要作品有作品。

面试之后的第五天下午,我正在校图书馆翻报纸,手机忽然响了,小小的视频上清晰地闪着京都外国语大学的号码。我兴奋极了,心想真要如愿以偿了。但我高兴得太早了,老师打电话,不是通知我被录用,而是告诉我未被录用。我遗憾地对着电话直说“怎么会是这样呢?怎么会是这样呢?”直到对方把电话挂断很久,还不停地自言自语,像个着了魔的愣子一样。是啊,我怎能想到京都外国语大学的工作如此细致入微,连未录用者都通知,这与一般单位真的不一样,一般单位只通知录用者,对不录用者根本无暇顾及,其实不通知就等于不录用,无须多此一举。京外的行事风格与众不同,也很负责任,可以避免求职者作无谓期待,但也很绝,甚至有点残酷,就等于说:“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你要死了。”

此后,一连几天,我再没有递简历,连校网吧都懒得一去。实在没法递了,外贸岗位找不到,编辑岗位不如意,一向自信的文秘岗位也屡屡碰壁,这接二连三的受挫与失败使我真不知要将简历投向何处。新年将近,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不时有冷得让人无处躲藏的强冷空气和飞雪光顾,但比天气更冷的是我的心情,一想起不久之后无处安身的窘境,就忍不住偷抹一把眼泪。一个雪花飘飘的上午,天色暗得与黄昏无异,正在宿舍里发呆的我,忽又接到了一个面试电话。电话是一家叫财经出版社的单位打来的,地址在西三环的航天桥附近。这是很久以前就投过简历的一家单位,久得让我想了半天才恍恍惚惚忆起有这么回事儿。

唉,又来了,是机会又来了,还是折磨又来了。我这求职之路要渡过几重关山啊!

面试在次日下午一点半。因路途遥远,我不得不及早动身。经过一番艰难而繁琐的辗转,终于在下午一点钟提前到达单位楼下。站在大楼的玻璃门前,看着几个粗大门柱上挂满的各种各样的牌子,我高兴极了。怎能不高兴呢?眼前的牌子,有财经音像出版社的,有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还有财经杂志社的,等等。当然,也有我所应聘的这家出版社的。

兴奋之余,忍不住退后几步,以求用更广的角度看清眼前这座气宇轩昂、漂亮十足的二十来层大楼的全貌。看着看着,心里就热起来了,好像烧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心想若能来此工作,可太幸运了。我素来喜欢高规格单位,尤其是知识分子云集的高规格单位,而这家单位及其相邻的单位正好对了我的口子。

我应聘的出版社在大厦十层。一点二十分,我乘电梯上楼,来到之前在电话里指定的房间报到。我进门的时候,里边已有三四个求职者先我而到。接待众人的是一位年轻女孩儿,她把我们领到一个开间很大的屋子,并以先来后到为序编了号,告诉我们按编号听她口令出去面试。坐下没多久,又来了四五个,使得面试人数很快就超过十个。女孩又依次对来人进行编号,然后取来一沓杂志,发给每人一本,边发边让我们认真看看,说一会儿有考题将从里边出。我接过她递来的杂志,端在手里细看。

杂志的封面,画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老外,老外的旁边写满了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英文。我满脸诧异,心想这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呀?惊异中,我翻开第一页,见通篇全是英文。翻开第二页,见还是英文。心想这是干什么呀?是不是发错了?等女孩再次进来时,我忙举手寻问。女孩向我解释说,我学的是英语专业,编辑部想让我做英文编辑,让我先看一下手里的原版英文杂志,等会儿面试时将针对杂志内容出题,进行考察。我忙说,我应聘的是中文编辑,而非英文编辑。

听我这么说,女孩儿忙让我稍等一下,容她进去问问。女孩走了一两分钟就回来了,告诉我,面试老师知道我应聘的是中文编辑,但考虑到我是中英文双本科,准备让我做英文编辑,当然中文也做一些,不过要以英文为主。原来是这样,这可难了,我的英文虽有一定基础,能认一万多词汇,能看得懂一些不太专业的外文书刊,但要做编辑,恐怕还是有点力不从心,再说自己从未做过英文编辑,还不知水深水浅,岂敢冒这个毫无把握的险。

我认为,做一名英文编辑,不仅要对英语在文字上具有绝对高超的驾驭能力、把握能力和纠错能力,还须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相当深厚的了解。但目前的我,暂时还不具备这种水平,这样,工作起来就势必会处于被动,远不如做中文编辑那样由手,自己在此方面干得年限较长,见的、写的东西也多,至少算半个行家,虽说在SW局当秘书当烦了,一让写材料就头疼,就像孙悟空听到了紧箍咒,但做编辑只是给人看稿子,改稿子,把把关,润润色,想必还是可以的。我想等会儿进去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跟面试考官说明这个情况。

很快,就轮我面试了。我站起身来,跟着女孩走进面试室。面试室是一间好几面墙都是玻璃的小屋子,光线非常耀眼,什么地方都明晃晃的,让人很不适应。屋子中间摆着一张木质茶色写字台,写字台的三面围坐着三个人,另一面摆着一张空椅子,这情景让我想起了牌局中的三缺一。三个人,两个男的,一个女的。女孩让我坐下,把门一带就出去了。与面试官同坐在一张写字台旁,彼此相距不过咫尺,我发现他们都是些小年轻,看上去才只有二十来岁,其中一个头发虽已花白,但绝对是个少白头,肯定不超三十岁。年纪最小的那个小伙子,颈上还挂着一条金项链,像个毛孩子。我纳闷,怎么尽是群小年轻?他们这么小,还不如我经历丰富呢,看得懂我这个经历相对复杂的人吗?

面试依然是先从千篇一律、雷打不动的自我介绍开始。之后就是问答环节。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能看得懂手里的杂志吗?其实,我基本上还是能看个大概的,那是一本关于彩票方面的杂志,里面尽是彩票方面的文章,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让我看此方面内容的杂志,更不知道这与我所应聘的财经出版社有什么关系,与我应聘的中文编辑有什么关系。

不过,无论如何,我都不想做他们的英文编辑,于是就说,非常吃力。他们又问,借助字典,看得下去吗?我说,借助字典是没问题的,但这样会影响工作效率,我想应聘中文编辑,我觉得中文编辑对我来说更有把握一些,刚才自我介绍时也谈到了,我从事中文工作的时间很长,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而英文编辑还从来没做过呢,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怕做不好,况且我认为这种杂志,专业性一定很强,光有普通外语水平还不行,还得具备相关专业的外语背景才行。他们都同意我的说法,然后又问,对彩票了解吗?我说,了解一些。

没等他们再说什么,我忍不住惊奇地问,咱们出版社光出版彩票方面的书籍吗?其中一个立即回答说,咱们跟财经出版社是两个单位,咱是杂志社,是一本关于彩票的杂志社。我更惊奇了,又问,那咱们跟财经出版社是什么关系。他们回答说,明显的关系是没有,咱们杂志社自办发行,自收自支,但任何一家杂志社要想生存,都须拥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咱们杂志社也不例外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原来这单位既不是财经出版社,又与财政部毫无关系,如果硬要说有关系的话,那也只是一种看不见的关系,顶多是杂志社的领导由财经出版社的某个头头或明或暗地兼着。我原以为既然是财经出版社,肯定是财政部的下属单位,经费宽裕,待遇了,前途了,都肯定不差,没想到他们不过是借着财经出版社的牌子和位置,以及一种看不见的关系来办了一份彩票杂志,真是挂羊头卖狗肉。办什么杂志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也毫无关系,重要且有关系的是,这种杂志对人们来说并不重要,发展前景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像《读者》、《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报刊有前途,对人们有吸引力。

我甚至认为像这种杂志完全是可有可无的读物,读了它,也不见得能买到一张百万巨奖的彩票。想到这里,我心里顿时凉了许多,已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马上就要离校了,还没个落脚之处,就只好耐着性子继续坚持着。再说,既然来了,还是应该把这面试进行下去吧。

这时,旁边那位女的说,看了你的简历,听了你刚才的自我介绍,我觉得你以前在公家单位干得很不错,但我有点不明白,既然以前干得那么好,为什么现在却来一家民营杂志社应聘呢?我说,我想来北京发展,觉得北京机会多,所以就来了。我刚回答完,脖子上挂项链的那个小年轻就从桌上的一沓纸条里抽出一张,一边递给我,一边说,你按这上面的要求,写一篇关于彩票方面的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活化的笔调写,写完以后,再按这上面的地址,发到邮箱里,然后就等通知吧,我们将会视稿子质量决定你能否进入二面。

我接过纸条,心想,彩票方面的文章,还真没看过,连个参照也没有,这怎么写呀,虽说对这家杂志社并不看好,但鉴于眼下没有更好的选择,还是当回事为好,不妨将其作为保底单位。又想,彩票方面的书报,想必市场上也很少见,不如向他们要上一本样刊,拿回去翻一翻,这样写起来也有个分寸。但我的请求没有被满足,他们说,杂志刚刚创刊,第一期还没有印出来。这使我更加失望,还没面世,谁知道今后发展前景如何,会不会难以为继甚至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唉,怎么是这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