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末路王朝
32574900000357

第357章 ,征船

等到第二天,张氏离开应仲良的寝宫,回到山庄的时候,直接关上了门,不见任何人。

“母后,用膳了。”应择章在门外喊道。

但是门内没反应,一点声音也没有。

“王太后在里面么?没出去吧?”应择章问一边的侍女。

“王太后自进入这个房间开始,就没有出去过。怎么喊,怎么叫也不回应。”侍女说道。

“母后,快开门阿!”应择章继续敲打着门。

“王太后,是不是出事了?”侍女在一旁说道。

“来人,撞开门,撞开门!”应择章忽然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

两个侍卫,就直接撞开了门。应择章随即冲了进去,看见眼前的一幕,跌坐在地上。

只见张氏的身体悬挂在半空,她的头上,连接着一根白绫。几个侍卫赶紧把人抱下来,一试鼻息,已经没了气。

“王,王爷,王太后,王太后升天了!”侍卫跪在地上。

“本王知道了,现在找个箱子,把王太后放进去,我们现在就离开山庄,回阖合去。”应择章说道。

“王爷,这个,不和陛下说一声么?”侍卫问道。

“派人通知就行了,就说本王有急事,先回阖合。不要将王太后升天的事,说出去。”应择章说道。

“是,王爷。”侍卫点点头。

之后,应择章亲自驾着马车,带着侍卫离开了山庄。

“陈王走的这么急,没留下什么话么?”应仲良问道。

“没有,只说有急事,便离开了。”视听卫报告。

“那陈国王太后呢?”应仲良问道。

“陈国王太后,并没有出现在队伍中,也没有留在山庄,不知去向。”视听卫说道。

“不知去向?”应仲良疑惑了。

“但是,队伍里,多了一口大箱子。而装着箱子的那辆马车,是陈王亲自驾着的。”视听卫补充道。

“嗯,去了,就去了,不用管。”应仲良想了下,挥挥手。

随后,应仲良接见了王淮一行人。

“王淮,你这次去海外,几乎全军覆没,是怎么回事啊?”应仲良问道。

“是臣无能,未能判断敌军人数,轻敌了。”王淮跪在地上。

“轻敌?魏可量说过,海外各国都很弱啊,怎的就轻敌了?”应仲良问道。

“海外各国,陆军确实很弱,但是他们的海军,船只众多,善于配合。要不是我们船大,牺牲了好几艘战船,我们也跑不出来。”王淮说道。

“看来,这海外倒有些难打。那你现在,有什么好方法,能够拿下海外各国么?”应仲良问道。

“臣与李统领和邓统领商议过了,制定了一个最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的作战规划。请陛下圣裁。”王淮说道。

“说出来听听。”应仲良说道。

“我大燧,现在水师共有战舰一百一十七艘,其中大战舰有十一艘。但是,我们的主要注意力,不是放在海上,而是陆地。在海外,有一个大港口城市,我们夺取了它之后,再以它为跳板,占领周边城市,再占领海外各国所有的领土。”王淮说道。

“照你这么说,你需要陆军?”应仲良看着王淮。

“是,需要陆军,起码需要三万陆军。这样的话,船队起码要扩充到六百左右。一百多的战船护卫,五百战船,每船装六百人,就可以凑足三万人了。”王淮说道。

“要这么多船啊?不能少一些么?”应仲良讨价还价。

“要想少船,就必须少人。即使削减人数,陆军也起码要两万人,那也需要三百多战船,加上护卫的战船,那也需要四百之数。我问过工部和海务司那边,现在只有两百多战船,远远不够我们作战所需的战船。”王淮说道。

“只是运人的话,漕运的船,应该也行吧?”应仲良问道。

“漕运的船,只适合近海和江河,不能做远洋之船使用,因为经不起海上的大风大浪,容易毁了。”王淮说道。

“那造船要多久?”应仲良问道。

“按照工部给的工期,在造船材料和钱财不缺的情况下,十三个造船厂,至少需要三年才能造出所需的三百艘适合远洋的战船。”邓之洛说道。

“三年,三年可不短啊!朕等不了。说说,还有什么办法能凑齐战船的?”应仲良看着王淮他们。

“其实,我们也考虑过,时间不够的情况,怎样获取船只。”李卫安有点为难的说道。

“怎样?说说看。”应仲良说道。

“可以征用那些商人的船只,他们毕竟有很多和海外做生意的。他们的船为了多装货物,都会造的特别的大。这样的船给我们,我们就不需要三百多艘船了,只需要一两百艘船,就能把两万人都装上。但是,商人们重利,怕是不会把船只给我们使用。”李卫安说道。

“给他们补贴就是了,如果不愿意要补贴,那就直接强征。为了大燧的事业,还想谋求私利?如果好好谈,他们不愿意,那就只有动粗了。你们尽快做好这件事,朕会调三万禁军给你们,你们要在三个月内动身,半年后,朕希望听见你们已经在海外站住脚的消息。”应仲良说道。

应仲良只想快点占领海外,这样一来,自己就能去海外巡察了。

“是,皇上。”王淮三人跪道。

随后,水师以应仲良的名义,向商人们征船,所有符合远洋的船,全部都要被水师征去。

但是,征船就相当于让商人做不了海外贸易;做不了海外贸易,就等于让他们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是要他们的命。于是,他们纷纷反对水师征用他们的船。

他们聚集在海务司,聚集在各道衙门,抗议朝廷的强征行为。

但是,应仲良为了杀鸡儆猴,直接下令,将几个领头者,全部杀头抄家。

于是,征船顺利进行,不久,水师凑足了足够的船只,出发去海外,为大燧打下海外领土。

这次征船行动,彻底得罪了大商人们,也让应仲良进一步失去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