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末路王朝
32574900000101

第101章 ,问策

万弘将陈文广三人厚葬,然后迎接应仲良归帝丘。

应仲良回到帝丘之后,先是举行盛大的仪式,将赵定国的灵柩从江都运回帝丘,然后安葬在了皇家陵园。之后又册封赵定国之子赵符为安国将军,假节,封六安侯。

应仲良还追封陈文广为王,修建陵园,收买人心。

应叔笙被应仲良改封钟吾王,钟吾,集州首府,所以不可能将钟吾封给应叔笙做封地,因而应叔笙只有封号,没有封地,但是每月可以向集州刺史要银子一千两作为日常花费。

应天其他儿子,被分封在燧国四边,不许他们互相往来。

万弘夺取帝丘有功,又助应仲良统一大燧,但是万弘本就位高权重,实在没有可封的,于是万弘被加封为楚王,加九锡,封地为整个袁州。

袁州,北接集州,南靠江都,是一块富庶的地方。

郑灏护驾有功,被擢升为帝丘指挥使,负责整个帝丘的安全。并且原来的南卫和北卫禁军全部合并交给了他管理。

应仲明,本是一字并肩王,节制全国兵马,这次反攻江都功劳最大,于是将江都和襄陵三年的赋税赏赐给了他。

唐单,因协助万弘有功,被封辅国公,代理丞相职位,御赐帝丘大宅一座。

胡劽,鞠皑因惨败给陈文广,取消了他们节制集州、明州兵权的权力,改封镇守方圆和津南。

文援因为延误军机,导致赵定国殉国,革职,去胡岩戍边。

邓子隆,辅守帝丘有功,恢复左将军职位。

吴跃楼则直接被封为大将军,归万弘统辖;甘疾,甘云则是因弃暗投明,被封为上将军和右将军。

其余人等便被各自分封,不再细表。

然后应仲良将江都施行的政策,推广到整个燧国,顺便填补了一大批官员到各地。

在解决人事和政务问题之后,就面临军事上的问题了。

所以,应仲良找万弘单独谈论这个问题。

“军师,现在大燧已经一统,国民安乐,全是军师的功劳啊!”应仲良吹捧万弘。

“说实在的。”万弘懒得听这些。

“咳咳~朕记得丞相说过三年灭梁,五年亡周,一统天下,不知,是怎么实行啊?”应仲良有点不好意思。

“陛下,我好像说过有个前提对吧?”万弘看着应仲良。

“可是陈文广已死,难道就没有办法了么?”应仲良当然记得这个前提。

“有啊!”万弘说道。

“有?那军师倒是快说啊!”应仲良有点激动。

“咳咳~陛下,形象啊!”万弘笑道。

“哦~啊哈哈!朕一时激动,无状矣。还请军师细说。”应仲良平静了一下心情。

“若要一统,有上中下三策,不知陛下听哪一策?”万弘看着应仲良。

“自然是上策!”应仲良理所应当的说道。

“这上策嘛,休养生息,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假以时日便可一举拿下!”万弘说道。

“此策,需要多长时间才可行之?”应仲良问道。

“少则十五年,多则二十年。”万弘说道。

“长了,长了!”应仲良摇摇头。

“中策时间倒是短些,可是有点危害。”万弘说道。

“说说看。”应仲良说道。

“假道灭代,两面夹击,即可灭梁亡周!”万弘说道。

“此,何害?”应仲良问道。

“梁、周不会假道,即使假道也会乘机攻击,所以只能从海上出发。可是,海上无海图,怕是走着走着,人就不见了。而且,就算是假道成功,海图已备,也无法承受这么长的补给线。”万弘说道。

“那下策呢?”应仲良已经没了兴致。

“下策最快,三五年绝对有可能灭梁亡周。但是,那只是理论上存在。”万弘说道。

“难道,就只能等十五年,朕才能看见天下一统?”应仲良很不高兴。

“若是陛下让大燧短时间变得富庶,可以将这个时间缩短,越富庶,越短!”万弘说道。

“那怎样才能让大燧短时间变得富庶呢?”应仲良问道。

“就在于陛下肯不肯放弃些许利益了。”万弘望着应仲良。

“些许利益?什么利益?”应仲良问道。

“冶铁、矿山、鱼盐、经商、田地乃至私塾!”万弘说道。

“之前不是已经土地私有,提高商人地位了么?还能怎么办?”应仲良问道。

“呵呵,农业不收税,陛下可敢?”万弘问道。

“这……”应仲良迟疑着。

“经商可贩卖铁,盐等等国家急需的东西,陛下敢不敢?”万弘再次问道。

“你这……”应仲良摇摇头。

“国家派出夫子,去全国教授老百姓读书,识字,甚至于花钱让老百姓学习,陛下可敢?”万弘笑道。

“又不得进,又要出,如何让国家富庶起来?”应仲良摇摇头。

“藏富于国,不如藏富于民。民富国强,然后可以横扫四方。”万弘说道。

“如何藏富于民?”应仲良问道。

“按我上面说的做,就有可能。”万弘说道。

“你上次推行的新法,就已经得罪不少人,如今更进一步去抢夺他们的利益,怕是朕也没法保住你啊!”应仲良摇摇头。

“陛下,兵权在谁手中?”万弘问道。

“你的手里啊!”应仲良觉得万弘问这个很奇怪。

“我既然有兵权,他们能耐我何?”万弘冷笑。

“如果,朕是说如果推行你的新法,需要多长时间统一天下?”应仲良想弄明白。

“没什么问题的话,三年灭梁,五年亡周,不在话下。”万弘笑道。

“三年灭梁,五年亡周……三年灭梁,五年亡周……五年亡周……那朕需要做些什么?”应仲良明显心动了。

“游历四海,体察民情,抓捕贪污,随时改变政策即可。”万弘说道。

“好,就按军师你说的办,你推行新法,我去查弊端!”应仲良拍拍大腿,下定了决心。

“陛下第二子,要出生了!”万弘笑嘻嘻的离开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