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远古求生
32509900000226

第226章 非礼勿视

刘宝摸着脑袋,开始回想自己刚才一闪而过的某个念头。先是想到了绳索问题,然后想到了麻,然后想到了沤麻,再然后想到了就算制作简单的树皮衣也要先在水中漂洗浸泡几天。对了!就是这个,总算想起来了,树皮衣!

当初在齐山的时候,刘宝可是做过树皮衣的,用的就是构树的树皮。这样的树皮衣制作简单,穿起来也比较舒服,而且清爽,正适合在这样的夏季使用。

除了树皮衣,刘宝还做过鱼皮衣的,不过相对来说鱼皮衣更适合在秋冬天制作和穿着。因为鱼皮衣不透气,可以很好的隔风保暖,并且不怕风雪。而且准备原材料的时候,要在夏天干燥鱼皮也有点难度。

刘宝想起了树皮衣,正是动了给部落的族人们准备衣物的念头。这样的气温下,只要不是在洞穴或者阴凉地里,站着不动都会一身汗,也就早晚时比较凉爽,所以皮衣自然是穿不住了。

男人们都好解决,只要腰间围上一块兽皮当裙子就行,光着膀子也不妨碍活动。而且因为兽皮内是真空的,也便于空气流通,不是那么热。只要不是蹲在地上,倒也不难看。

女人们就麻烦了,除了在腰间围上兽皮裙之外,上半身还要围上一块。可即便是这样,在刘宝看来也还是太清凉了点,就像现代时候去海滩一样,满眼都是白花花的。更别说还有个别豪放些的女人,直接就和男人一样,身上只着一条裙子。

那个,刘宝可是正常的男人,现代的时候也是有家有口的,早已不是不食肉味的瓜娃子。来到这里之后,因为生存的巨大压力,他一直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倒也无暇他顾。

可是现在不同了,来到了部落里,每天看着身穿原始版兽皮“比基尼”的异性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总是有点别扭不是?而且经过长期的野外生活,刘宝甩掉赘肉之后的身体越来越健壮,精力也比较旺盛,偶尔看到一些年轻的女性族人,还会感到一种原始的冲动。

虽然说非礼勿视,可是洞穴就这么大的地方,大家走来走去的,怎么转移视线都没用。难道让刘宝每天闭着眼睛,或者转过身来面壁思过吗?

每当这时候,刘宝就会给自己开始心理建设和给予各种心理暗示,化解掉那些欲望。比如这时候的族人看起来都是蓬头垢面,浑身脏兮兮的,身上还有寄生虫什么的。于是自然而然的,想到这里他就慢慢平静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法子的效果也在越来越弱。总是要想想办法不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部族内部可是严禁发生超友谊关系的,毕竟大家都是以血缘为纽带聚居在一起,长期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这样结合出的残次品会比较多,不利于部落的繁衍,甚至长期下去会毁掉整个部族。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部落里唯一的那一对对偶婚,鱼和梅就不一样。相对来说,他们更像是后世的小两口。为什么他们是特例呢?

原因很简单,鱼的固定伴侣梅,原先并不是部落中人。当初大部落分裂之后,鱼随着部落迁移。这时候因为混乱,他发现了一个落单的小女孩,那就是梅了,然后部落也接纳了这个小孩,族人们也都清楚这件事。

后来大家长大了,鱼和梅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经历一些波折之后,族人们也就认可了他们。之所以会有波折,是因为某些坚持传统的族人认为,部落内部就是不许发生这种行为,不论什么原因。

幸亏大部分的族人则觉得无所谓,反正梅是“外来人口”,不会影响部落的下一代。所以经过鱼和梅的努力,再加上族长与巫的默许,他们才能成为整个部落的特例。

现在问题来了。按道理说,刘宝也算是外来人口,来自远方的大巫嘛,所以在部落中找个女人似乎也说的过去?而且这个年代可没有一夫一妻的约束。所谓的对偶婚,就是双方看对眼了然后在一起,并且可以一男对多女或者一女对多男。他要是真做的出来,也是可以享受“齐人之福”,做到雨露均沾的。

但是说实话,按照刘宝的眼光,部落里的女人还真没他看得上的。前面说了,偶尔,看见年轻的女性他会有冲动,但是那也只是原始的冲动而已,不是心动。

从小的生活环境,已经造就了刘宝传统的思维。要过日子,就要找个自己喜欢的,能够心动的女人,然后长长久久的在一起过完一辈子。

再说,刘宝的审美观可与这个时代不大一样。不是只要足够强壮,好生养就可以的。唯一比较贴近现代标准的,大约就是小猫了。但是小猫是叫他“老师”的,而且,小猫的年纪也太小了点,放在前世顶多算个初中生,刘宝觉得自己还没有饥不择食到这个地步。所以尽管族内女性比男人多,可是他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

为了防止万一哪天脑抽了,一时冲动之下做出什么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也是在看到族人们在树林里穿行后,一不小心外露的皮肤就会被划伤,所以刘宝决定要尽快把制作树皮衣的事情提上日程。

好在用于制衣的构树生命力顽强,生长繁盛,到处都有,原材料并不难找。等忙完了手头上的活,就去做这件事情。

想明白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之后,刘宝继续做着手上的工作。等到修补好渔网上破损的地方,他又尝试加大渔网的宽度,这样可以在下次的拦河作业中,兜住更多的鱼。

而且因为渔网将近十米长,浸入水中时,网的下部在水流作用下会与河床之间产生一段间隙。而这一小段距离已经足够水中的鱼儿逃生了。

为了避免这个现象的发生,他特意在渔网的下部每隔几个网眼就留出一条绳索,用于拴住石块之类的重物。到时候就可以依靠石块的重量将渔网拉下去,贴在河床上。

不过这样的改动到底能不能奏效,还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毕竟刘宝前世也没有捕过鱼,现在都是靠着自己的凭空想象和推断。

说到捕鱼,刘宝这时候又联想起了几个画面。记得现代的时候,他曾经看过一种在小河里的捕鱼方式。就是用一张正方形的渔网,网的四周有框,用于固定渔网的形状。然后在边框的四角系有绳索,吊在一根毛竹梢上。

毛竹被卡在岸边的底座上,这里要注意的是,毛竹并不是固定住的,而是类似跷跷板的样子。当竹梢部垂下去,渔网就浸入了水中。再利用杠杆原理,将卡在岸边底座的竹根部压下去的时候,竹梢上翘,就将渔网从河水里提了起来。

这个办法的好处,是可以用于比较陡峭的岸边,不方便人下水的地方,这样只要在河岸上就可以完成捕鱼工作了。当然,还要配备一个带着长竹竿的网兜,这样起网之后,可以用网兜将渔网中的鱼都捞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