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远古求生
32509900000218

第218章 实际情况

吃过早饭,送走了狩猎队和采集队之后,刘宝就和族长以及羊蹄坐在一起,开始商量自己这两天的想法。

刘宝也没有兜圈子,直截了当的和族长说,他要想办法多弄点吃的。

“族长,羊蹄,我刚来部落两天,对我们部落的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也看到了一点,好像,我们的族人时常会吃不饱肚子。”

点点头,族长的脸上也满是苦涩:“我们知道。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上次的大雪,我们失去了好几名族人,那都是狩猎的好手啊。现在,我们男人不够了,只靠女人去找吃的,所以大家总是吃不饱。”

“是啊,今年还是大年,女人们还能多找点吃的回来。就这样大家还是吃不饱,到了明年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说明年了,就是几个月后的冬天,我们部落还不知道能不能熬的过去。也许,我和族长,还有这些老的小的都要去见祖神了吧?”羊蹄语气沉重的接过话茬。

“什么?实际情况已经这么严重了吗?不至于吧?”听了族长和羊蹄的话,刘宝不由大吃一惊。他只是觉得部落的境况不大好,但是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部落简直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

“刘宝,你以前生活的部落那么强大,你肯定是不明白我们这些小部落的难处的。”族长叹了一口气,对刘宝解释着:“自从大部落分族之后,我们一路迁移到这里,一路都在不停损失族人。我们停留在这里,一方面,是这里适合生存。另一方面,是我们再也经不起损耗了。”

“好不容易,我们在这里安居了下来,可是去年那场大雪过后,我们的希望就越来越小了。以前,我们狩猎的人多,虽然也有空手的时候,但是捕获猎物的机会更大。现在呢,族人们饿肚子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你看看,去年出生的孩子已经一个都没有了。”族长说着说着,就有点语带悲凉起来。

一边的羊蹄并没有安慰族长,因为这都是事实,私下里,他们也不止一次的讨论过这个问题。可是每次都无可奈何。

羊蹄对刘宝说,“我们也不瞒你,我们都已经动过再次迁移的念头了。我们知道,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还有更大些的部落,我们原准备投奔他们的。但是鱼回来说,他遇到了你,来自远方的大巫。我的占卜告诉我,迎接你的到来是一件正确事情,你会给我们的部落带来好运,所以,我们才会让獾和小猫去接触你,去迎接你。”

羊蹄在一边絮絮叨叨的说着,刘宝却并没有在意。他说的自己都知道,除了那个要带着部落投奔其他部族之外。但是这不是重点,刘宝在脑子里想着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说部落会熬不过去呢?

因为那个大小年的问题?这个事情他知道,即便是现代社会也避免不了这种情况。在野外生长的植物,因为营养、光照以及种种不可预计的因素,所造成的一年结籽多一年结籽少的现象。其实也不仅是野外。现代时候,别说那些野生的了,就是人工栽培的果树,也有一年结果多一年结果少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大小年。

去年恰逢小年,这也是他们没有存储到足够食物的原因之一吧?按照大小年相隔的规律,今年是大年,那么明年又是各种野果树结果的小年了?

不过为什么说熬不过这个冬天呢?部落还有四十多个人呢,十一个男人,十九个女人,加在一起这就是还有三十个可以劳作的劳力,他们怎么会这么悲观?

还是羊蹄给他做出了解释,“狩猎的人越少,收获猎物的机会就越小。狩猎的人越多,打到的东西就越多。可是也不能太多了,要是人太多了,打到的又不够大家吃的。”

这一段像是绕口令一样的话说下来,简直让刘宝觉得云里雾里。什么叫人少猎物就少,人多猎物就多,人太多猎物又不够吃啊?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可是后来仔细一想,他还真觉得有点道理。就像后来我们说的,独木不成林,孤木难支。所以要人多力量大,可是也不能太多,所谓筷子多了不好夹菜。

狩猎的人多了,收获的猎物也会相应增加。可是这个增加是有限度的,有一个上升区间的。当达到上限之后,收获就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动,即便再多的人手,也是徒增消耗而已。

族长或者羊蹄可能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或者道理,但是生活的阅历已经告诉了他们这个现象和结果,这就是经验。

按照他们的判断,以现在族人们的捕猎水平,根本不足以养活整个部落。狩猎队的那些收获,平均下来看,就连给女人们采集的食物作为补充都不够。所以大家才会越来越频繁的饿肚子。

而经常挨饿的结果,就是大家逐渐衰弱下去,越来越没有体力,然后收获的食物就会变得更少,然后大家饿的更厉害。如此恶性循环下去,部落只有覆灭一条路可走了。

在他们的生命中,已经不止一次的看过部落的覆灭和合并。不然他们也不会有那个想法,要整族都投奔另一个部落去。

“我们也没有办法,不是万不得已,我们也不想成为另一个部落的人。可是这样下去怎么办呢?我们都老了,死了就死了,也该去见祖神了。但我们的族人们怎么办?难道也陪着我们一起去死吗?”

听了族长和羊蹄的话,刘宝默然不语。他一直都以为部落只是暂时遇上了困难,可是怎么都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危急的情况。

见刘宝低着头不说话,羊蹄反倒有点急了,“刘宝,你是大巫,你一定有什么办法的对不对?我的占卜也说过,你来了,那就是大吉。你刚才对我们说,你要多弄点吃的,你想怎么做?”

族长也表明了她的态度,“刘宝,只要你有办法让族人们都活下去,让我们的血脉不至于断绝,我们什么都答应你!”

这时候,留守洞中的老人们也都围了上来,显然,刘宝和族长以及羊蹄的对话并没有瞒过他们。不过一开始刘宝就没想着要避开这些长者。

莠的手里还拿着一个正在编的藤篮,站在族长身边,她第一个对刘宝说,“远方来的大巫,我们都相信你。鱼说过,你是有很多本领的大巫,你一定能让我们的血脉在大地上延续下去。”

其余的老人们也七嘴八舌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们特别提到,上次熬出骨胶之后,刘宝让老人和孩子先吃,那就一定不会害了大家。要知道,如果要投奔其他部落的话,老人以及孩子是都要被抛弃掉的,以免成为累赘。

其实刘宝刚才也在考虑,要是举族一起投奔另一个强大的部落的话,也未必不是好事啊?省得自己在这里操心了。可是现在一听,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嘛。

投奔其他的部落,还要抛弃原本自己族中的老幼?那么还有那些病残怎么办?不用说,肯定也一并都要抛弃的。那怎么行?

这立刻就让他想起非洲草原上的狮群了,新狮王打败老狮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咬死全部的小狮子,这样才能让母狮尽快繁衍自己的血脉。

看着围上来的族老们,看着还在那边自顾自玩耍的几个脏兮兮的小孩子,看着族长和羊蹄,那一张张的脸上都是满满的期盼,刘宝怎么办?他能拒绝吗?不说这些天以来族长和羊蹄对他的关心,就是他刚刚找到的那点家的感觉,也决不允许他做出抛弃族人的决定。

是的,大家非亲非故,甚至在本质上,他们是相隔数以千年计,完全不应该相互遇见的两个时代的人。可是命运的愚弄,偏偏让他们在这个不应该的时刻相互遇见了。

就是前天晚上,狩猎归来,族人簇拥在洞口迎接他们的一刹那,刘宝的内心就已经被莫名的触动了,被一种叫做“家”的温情所包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穿越,经过了一年多的拼命和挣扎,经受了思念、孤独、痛苦、恐惧等种种情绪的折磨和煎熬,刘宝在这一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那个时候,刘宝就已经认定,自己也是部落的一份子了。虽然有的族人他还叫不出名字,虽然那个柿大姐处处跟他不对付,可是他偏偏就认定,自己属于这个部落了。

咬咬牙,刘宝抬起头,咧着嘴对着大家笑了笑。“谢谢,谢谢你们让我回家了。”

看着大家莫名其妙的样子,刘宝也不解释。摇摇头,甩掉那些杂念,既然情况已经如此危急,那么现在,就该要好好计划一下以后的路该怎么个走法了。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所以虽然有了点变故,但是自己这两天所思考的,也并不是完全就没用了。怎么说,都要想办法先弄吃的才行。

最简单的办法,先去河里捡吃的。那些河蚌跟螺蛳田螺什么的不是没人吃吗?把那些都捡回来。现代社会的人嘴巴多刁啊,不照样是吃那些吃的不亦乐乎吗?还是特色菜来着。不说别的,就是螺蛳田螺,哪个夜宵摊上没有这玩意啊?

况且那些河蚌除了可以吃之外,剩下的蚌壳还可以利用上,至少做个蚌刀没什么问题。记得上学时候的历史课本上,就提到过河姆渡还是哪里的先人们经常用这个的,好像是用于收割谷物?没道理自己穿越到真正的原始社会,反而用不上这些了吧?

只是在此之前要先解决两个问题,在哪里让它们吐沙,以及用什么把它们装回来。吐沙的问题好解决,陶土已经找到了,等自己准备好以后直接开窑就行。

运输的问题嘛,指望篮子就不大靠谱了,一个篮子才能装多少啊?而且篮子都在采集队的手上。背篓的话又有点复杂,短时间里指望不上。

那要怎么办呢?正摸着脑袋想主意的刘宝灵光一闪,想起自己在齐山就编过的筐子来。对了,不是可以编筐子的吗?怎么把这茬给忘了?筐子的容量多大啊,而且编起来比背篓要简单,不过是放大版的篮子而已,还不要篮子的那个提手,只要在筐沿上加几个握把就好。

再说,编出来的筐子也不仅仅是为了收集河蚌什么的,妇女们的采集队不也同样可以用的上吗?收集陶土也不在话下嘛。

想到这,刘宝就坐不住了,让羊蹄和莠做完手上的篮子之后,就先暂停一下,改编藤筐好了。难度没有还增加多少,放大一点尺寸罢了,刘宝甚至不需要怎么去教,直接说明意图就好。

还有吃起来的口味的问题,这个也不难。以后自己再跟着狩猎队或者采集队出去,就留心一下那些可以调味的植物好了。至于用那些东西制作食物的方法,以后慢慢来吧,大不了就是先示范一遍的事情。

说到开窑,这个比较消耗时间。先要做个窑炉出来,然后再制作陶坯,陶坯还要阴干几天。哦,还有釉料,那个倒不难,部落里的草木灰还是比较丰富的。

刘宝还想到,既然部落可以用陶罐交换盐石,那么用陶器交换食物也不是难事吧?按照现在的情况,盐石可是比食物更有价值来着。

不过缺陷也是在这里,总要有其他部落的人来了才能进行交换吧?这个也不是可以急于一时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烧陶的问题是要提上日程了。

想来想去,这些都是间接的措施。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直接提高捕猎效率呢?简单说,可以迅速增加食物的?

刘宝摸着脑袋,就把主意打到了那条小河上去了。当时自己就觉得那是个突破点,现在看来,还真得在这里动动脑筋。当然,刘宝想的不是河蚌田螺之类,这些刚才都已经想过了。也不是鱼叉,说起来,鱼叉的效率也不是太高。

他想到的是什么?直白的说,就是抓鱼。而用什么抓鱼效率高?毫无疑问,用渔网啊。

以前没想到渔网的问题,除了因为刘宝不会游泳之外,还因为他只是自己一个人吃,用鱼钩什么的就已经足够了。犯不上用渔网这个大杀器。再说,别忘了白沙湖里可还有扬子鳄的。

现在情况就不同了。要让整个部落都吃饱,那可不是靠着鱼钩鱼叉就能解决的事情。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就可以知道,部落四十多口人,不说一天三餐,就按现在的一天两顿好了。

平均下来,一个人一顿吃一斤的食物,那么一天两顿,就得差不多一百斤。这还是最低消耗,部落里的人各个都是大肚汉,刘宝早已经知道了。他来这的第一天,捕获的那头鹿不就是一顿基本全部干光吗?

除了日常消耗,还记得羊蹄刚才说的吗?严冬啊,好几月的冬季,不需要储备食物吗?当初刘宝在齐山的时候还准备了那么多吃的呢,何况是整个部族?

所以刘宝现在急于找到提高食物供给的办法,还要找到稳定的提供食物的渠道。而纯粹的狩猎又不是特别靠谱。所以想来想去,还真的只能在水产上下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