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远古求生
32509900000179

第179章 收罗金属

来这里已经一年了,但更多的时间其实是刘宝独自一人度过的。尽管和鱼共同生活了一个冬季,也和獾他们接触了两天,可是实际上,他对于这个时代的部落生活,基本上还是没有什么概念。

既然自己肯定要走,要融入鱼的部落生活。那么现在要带走的,自然是对自己在部落里立足有好处的东西才行。那么问题来了,哪些东西才能算得上是有帮助的呢?

想了半天都没什么头绪之后,刘宝才发现自己其实是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既然对部落生活不了解,那么想什么可能都是错误的,还不如根据车子上的物资,来判断自己带什么比较好。而越野车能给他提供的最大的物资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钢铁啊。

刘宝已经知道,现在的部落还处于狩猎和采集阶段,那么必要的工具肯定是要有的。记忆中,似乎看过的资料说,直到夏商时代,石器和骨器也还是百姓们很重要的生活用具的来源。

既然这样,那么说明很长一段时间内,金属都是匮乏的稀缺物资。用这个,似乎能很快提升自己在部落中的地位?不论是工具还是武器,钢铁制品总比石器骨器的更好用吧?

可是现在收拾起来的东西就有一背篓了,自己可怎么携带更多的金属啊?刘宝又开始头疼了。摸着脑袋,想了半天之后,他还是把主意打到了来接他的人身上。

这个时代,独自一人在野外穿行的危险性不言而喻。为了避免损失,恐怕最少要两三人才能出行吧?让鱼自己离开齐山回归部落,那是没有办法。没见他再次过来的时候,就是四个人一起吗?即便獾和猫不来,也一定会有其他人陪着鱼来的。

按照这个推论,那么下次来接他的人至少也会是两个人咯?本来刘宝是估计四个人的,可是考虑到鱼的部落里缺乏精壮,所以才猜测的保守一点。

要是多了两个人,那么至少可以多背两个背篓的物资。再挑一个担子的话,应该还可以再加一个背篓。这么算的话,实际上可以带上三背篓的金属去部落。

哦,还忘了重量问题了。左思右想之后,他觉得大约最多也就还能增加两个背篓的物资。别忘了,随身携带的野外生活用品也要占据一部分份额的。

一共三个背篓的铁器,按照每个人的负重来看,一个背篓装上十几二十公斤,那么至少能带走五十公斤的重量。为什么不带上更多?不行啊,毕竟要背着它们翻山越岭,在林中穿行,所以再重也就不现实了。就这个分量,刘宝还在担心三个人能不能承受的住。

想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开始编制藤筐了。现在刘宝可就只有一个人,所以他还要来回三次,才能把三个背篓都送回湖边的宿营地去。

只需要五十公斤的钢铁,那么也就无需把越野车大卸八块了,话说,他也没有那么多工具来拆车子。这次先从越野车的外围着手。

雨刮器?取下来,骨架可是两条软钢,橡胶片就不要了,想出来什么用,先放进车里好了。后视镜和倒车镜?在这个时代它们要算是神器了吧?当然不能放过,全部取下来。

车子的保险杠是塑料的,没什么用。但是这是越野车啊,保险杠前面还有个高大的防撞杠呢,那个可是铁的,取下来取下来。只是卸下这个防撞杠就废了老鼻子劲了,没有趁手的工具,只能用车上的扳手和起子凑合。

好容易把防撞杠弄下来,这么大的体积也不好带啊,刘宝又要想办法把它们肢解分开。又是砸又是撬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气力,最后得到了一背篓的薄皮空心铁管。分量倒是不重,可是太占地方。就这么送一背篓回去似乎不大划得来?得,还是继续把它们砸扁了再说吧。

都快全部砸完了,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刘宝忽然发现,剩下的几根细铁管的端口还是挺锋利的。这样的话,是不是可以直接套在木棍头上,做矛头啊?而且薄铁皮又容易塑形。可是看看几乎全被被砸成扁块的防撞杠,他几乎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感情又做了无用功啊?

算了算了,好歹也是压缩了体积,剩下的几根细铁管留着好了。已经砸完的就带着吧,等到回了宿营地再想办法。

弄完了防撞杠,下面动哪里比较好?想了想,刘宝把主意打到了座椅上。座椅套早已经被他下走了,现在座椅的表面直接就是出厂时候的皮套。

这些皮套的质量可比刘宝自己鞣制的皮革要好多了。拆下来以后还能派上别的用场。嗯,接下来就对座椅下手好了。

拔下座椅顶端的小枕头,下面有两根长长的带缺口的钢条,这是调节枕头高度的,质量不错。

用小刀割下皮套,下层露出来的是发泡海绵。这个有什么用?想了半天,除了睡觉时候舒服一点之外,似乎也没什么用处吧?丢在车里算了。

接下来去掉座椅底座和靠背的皮套与发泡海绵之后,终于露出了整个座椅的铁质框架,可是让刘宝有点失望的是,框架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尤其是靠背,只有外面一圈钢材,加上贴近腰部的网片状弹簧钢。好在底座的金属用料比较多,还算让人满意。

又是想尽了办法,包含各种暴力拆迁手段,刘宝才算是把一个汽车座椅大致完整的拆下来,并且继续拆卸成更小的各种部件,这才装进背篓,准备运回湖边的宿营地。

不知道这一背篓有多少重量。已经有了半背篓的砸扁的防撞杠,再加上部分座椅零件,背在身上,他已经觉得有些沉甸甸的。

第二天出发之后没多久,刘宝很快就明白了什么叫“远路无轻担”这句老话。从半山腰,到湖边的宿营地,他差不多花费了一整天的功夫,越到后面,休息的间隔就越短,体力消耗就越大,背着背篓的双肩已经从一开始的酸胀,发展到后来的红肿疼痛。

鉴于这个结果,刘宝不得不面对现实,再次调整了自己预期的携带量。这才走了一天而已,按照鱼的说法,从齐山到他的部落,可差不多要走上一个多星期,十天左右来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