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3209800000051

第51章 英雄泪洒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岐山县城南20公里处,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三国时诸葛亮屯兵用武的最后一个古战场,也是他劳竭命殒的地方。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率兵10万进行最后一次北伐,由汉中出发,取道褒斜道,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待机伐魏。魏大将军司马懿先期率军进至渭水南岸,凭险据守,拒不交战,双方对峙百日,诸葛亮只好诱魏兵入葫芦沟,并“火烧葫芦峪”。眼看着这一仗胜利在握,谁知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诸葛亮以失败而告终。悲痛之际,他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年8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逝帐中,时年54岁。五丈原,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从此闻名于世。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登上了光照千秋的五丈原。站在这状如琵琶的黄土原上,眼前视线开阔,田野一片接一片。想当年,金戈铁马的战场,如今已被岁月湮没,只有蜿蜒的渭河见证着远去的历史。这时,我想起了诗圣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种悲怆之感涌上心头,仿佛隔世之景又现眼前。黄叶飘飘,秋风萧瑟,一颗历史巨星就在这里陨落。五丈原,见证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哀,见证了他走向生命终结时的落寞。岁月悠悠,历史上不知有多少英雄志士,为诸葛亮壮志未酬五丈原而泪洒衣襟。

为了纪念一代忠臣良相诸葛亮威武壮烈的一生,人们在此修建寺庙。庙门西侧,有棵古槐挺拔苍劲,自成天趣,人称“结义槐”。此树树干分三叉而又合为一体,后人寓意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生死不渝的战斗情谊。同时,又赋予丰富的想象,让英雄豪杰们守候这位鞠躬尽瘁、深得人心的一代伟人。

诸葛亮庙坐北朝南,耸峙五丈原头,表达了诸葛亮北伐曹魏、统一中原的志向。寺庙木门并不大,油漆已经剥落,但门梁上悬挂着“五丈原诸葛亮庙”的匾额却很醒目。大门两侧,刻有一副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楹联道出了五丈原深远的历史氛围。院内以两进式排列,山门、献殿、正殿压轴,前庭左配钟楼,右配鼓楼,后庭正殿配东西厢房,庭中建八卦亭。诸葛亮献殿面阔五间,殿内设有诸葛亮塑像,只见他羽扇纶巾,仪表端庄,神态祥和,一副智将风采。殿内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40块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其笔法雄健,大气磅礴,堪称书法艺术珍品。明太祖朱元璋称其书法“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叹为稀世墨宝。目睹古人的遗存,给人一股凛然之气。

诸葛亮献殿是庙中第一大建筑,献殿前檐有一根首尾同径,无节无疤、连跨三间的横梁,是由一根长五丈的奇木做成,人称“五丈通”,是庙中一大奇观。更奇特的是大殿前檐左右屹立的两根蜡黄色的中柱,为珍贵的云楸木所造。西为龙柱,柱身本色自然,纹理若游龙戏水,似长龙依柱盘绕;东为凤柱,若凤凰展翅,似金凤开屏欲飞,其花纹天工自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龙凤柱相互对称,别具风格,真是绝世无二。

走进大殿后柏林之中的诸葛亮衣冠冢,旁边有诸葛亮将星陨落的落星石。据传,当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陨石坠落。落星亭内这块表面凹凸不平的青褐色石头,就是从五丈原东的落星堡运到这里的。那里,至今有落星湾,落星坡的地名。

最后,我们走进了展示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八卦阵,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创造,了解古代军事建筑。亭内的一条条道路任你选择,可只有一条能通向光明的出口。面对复杂的幽径,不少人走了几个来回,也走不出黑暗的死胡同。有时,你明知前面或许就是一个陷阱,但却没有退路。人生,有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原载2012年7月15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