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擒拿反擒拿(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3207200000003

第3章 人体基础知识剖析(2)

一、人体生命系统的重要器官这些重要器官与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损伤后可当即致死或迅速致死。局部损伤应成为直接死因,而不是广泛身体创伤致死。如心脏不能实现泵血功能,动脉血压即迅速下降,使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功能障碍以至危及生命,当脑内血液循环停止3~10秒,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5~7分钟,大脑皮层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原发性脑干损伤,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原发脑干损伤,伤后立即昏迷,昏迷为持续性,时间较长;脑干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恢复比较缓慢,意识障碍恢复后常有智力迟钝和精神失常的症状;脑干损伤在伤后立即出现呼吸规律的变化,即呼吸不规律;脾破出血量大,危险性大,多有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肝脏受肋弓保护,但体积大,组织脆弱,受暴力后易致使肝组织破坏和肝内胆管系统断裂,多造成大出血和肝汁漏出流入腹膜腔,表现为内出血和严重胆汁腹膜炎,死亡率高;肝、脾破裂可以在1小时后死亡,呼吸器官损伤或呼吸系统窒息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死亡。

二、易受打击又易致伤的部位不太强大的暴力或轻微地暴力打击这些部位,即可轻易造成严重伤害。这些容易遭暴力打击,又易于损伤的部位,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最薄弱的部位,在解剖结构及生理特征方面有明显的弱点。这些部位在人体上比较暴露,对外界暴力侵害的承受力相对较差,遭暴力打击时,损伤比非要害部位更容易形成,损伤造成的危害也比非要害部位更为严重。如:打击后脑枕部,伤后短时间内表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容易震荡大脑;打击耳根部,容易损伤脑干;打击下鄂部,容易损伤颅底;打击颈侧部的颈动脉窦,可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而轻易致死;打击颈后部的颈椎,容易在5~6椎节造成骨折,因压迫脊神经而危及生命;打击上臂的上1/3或下1/3处,也都容易造成肱骨骨折。

三、外力作用后反应强烈的部位这些部位包括行走于人体表浅组织中的神经支干、动脉血管及一些重要的经络穴位。打击或掐拿这类部位,可以造成程度不同的局部功能障碍,而且不需要十分强大的暴力即可达到。挫压神经支干,可以造成损伤部位以下支配区麻痹、肢体伤残或昏厥;动脉破裂能很快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如点打“少海穴”,因其属手少阴心经,势必导致气不足,影响心脏功能,并会出现心烦、惊悸、多梦,严重时还可出现昏迷、痴呆等精神失常的症状;人体青龙穴的部位比较敏感,轻力击打则有痛人心肺的感觉且痛感持久,久治不愈或大意而不治,过一段时间可出现无端心惊、胸闷、肋骨四周乱窜作痛,动则气喘,面上则可出现青黄之暗色;另外,身体某些特殊部位的神经、血管由于在皮下的位置比较表浅,有时尽管外观看上去损伤轻微,但直接后果往往都比较严重。

身体就像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各个系统日夜不停地工作着,维持着人的生命、感情和思维;身体就像一个大工厂,而器官就像工人,心脏产生动力,大脑下达命令,神经传递信息,他们密切配合,勤劳地工作着。因此,如果身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牵动整体运行的不畅,丧失身体人体易遭受损害的部位一、头部

(一)太阳穴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打击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太阳穴一旦受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中枢受到强烈刺激,造成一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絮乱,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平衡不能维持。

太阳穴处的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接着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当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好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2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止血,即可致命。

(二)眼睛眼睛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眼球受到钝力打击或钝器从眼球表面划擦而过,可致使眼球外层的角膜破裂或脱落,角膜损伤后,会使人眼部剧痛、怕光、眼睑无法睁开,视功能严重障碍。除剧痛外,还可以因眼球受到外力压迫或肿胀压迫,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进而导致四肢无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下降。用拳击打眼部或用指端及其他锐器指戳眼窝,可致使眼球球体破裂,眼内大量出血,眼内容物突出,视力完全丧失。

(三)鼻、面三角区鼻损伤的后果鼻部遭钝性暴力击打,如拳击或钝器击打鼻梁,可将鼻骨击碎,还可累及下眼眶骨折,鼻损伤发生时,疼痛十分剧烈,此外,压迫泪骨,可致使鼻翼酸疼,泪流不止,造成暂时视力障碍。

(1)鼻损伤引发的危险鼻骨损伤常常累及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窦损伤一般比鼻骨损伤更为严重。鼻窦损伤常常形成颅底骨折,使脑脊液从鼻腔外漏,上颌窦顶壁的裂伤,可造成眼球内陷,出现复视,筛窦损伤,可因视神经受到压迫而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脑脊液外漏的真正危机在于逆行性颅内感染,导致脑膜发炎,鼻窦裂伤使颅底骨与鼻腔相连通,外界细菌随时可逆行侵入大脑,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鼻腔出血引发的危险鼻腔出血的潜在危机并不在于失血本身,其真正的危险在于鼻内出血,流经咽喉,引起误吸。

面三角区破损引发的危险在面三角区内,神经、血管分布极为丰富,尤以静脉血管的分布较多。面部静脉结构特殊,都没有静脉瓣,因此容易造成血液逆行。而面部静脉血液的回流,多要经过面深静脉及眼内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因而,面三角区破损,外界细菌极易通过面部静脉,向整个头、面部扩散,并沿面部静脉上行侵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诱发脑膜发炎,导致生命危险。

(四)耳门耳分为内耳、中耳和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3个部分。声波传人耳道,首先要经过耳膜。中耳位于内、外耳之间,起着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分为感受听觉的部分和感受空间体位变化的部分。

用掌根击打耳门,可以因外力震荡和气浪的冲击造成中耳鼓膜破裂,引起耳内出血、疼痛、耳鸣和听力丧失,有时还会伴有头晕、恶心、休克等症状。

打击严重时,空气在狭小的耳道中形成强大的压力,可以造成内耳迷路震荡,致使内耳迷路出血,出现晕眩、恶心或短暂的昏迷,并使前庭器官的平衡机能遭到破坏,出现感觉偏差、站立不稳、无法掌握平衡。内耳迷路震荡所造成的昏迷,不同于脑震荡,不仅意识容易恢复,而且前庭器官的机能也容易得到代偿。因此,内耳迷路震荡后的昏迷只是暂时性的。

(五)耳根部耳根部即耳垂后根部,在耳垂后、下颌角以上、颞骨乳突以下的凹陷处。耳根部皮下缺少皮下组织,肌肉、皮肤极薄。耳根是从头侧面的部位上接近颅底和延髓。打击耳根部,很容易使颅底受到震荡,颅底震荡必然会波及延髓,使脑干受到震荡、牵拉或发生侧向位移,引起心跳突然减弱、减慢,血压下降,呼吸短促、困难,造成生命垂危,甚至可以出现严重的昏迷或心跳,呼吸骤停,使人立即毙命。严重的颅底震荡有时还会造成颅底骨折,颅底骨折一般都出现昏迷并有脑脊液自耳道漏出。

耳根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部位,掐拿耳根会产生剧烈疼痛,用力掐拿可使人晕厥。

(六)脑枕部脑枕部是指后脑枕骨粗隆上下这一部位。脑枕部与后颅窝相对应,向下与颈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外力打击脑枕部,常常造成致命的后果。很早以前,脑后正中的枕骨穴就已被民间列为“致命穴”。

脑枕部是对外力冲击承受力最差的一个部位,脑枕部遭打击极易形成脑震荡。

脑枕部历来被视为人体的要害,打击脑枕部易引起颅内损伤。

(七)颏部颏部又称为颌下三角区,又称颌下角。颏部是下颌底部的下颌骨下缘与下颌支前缘及上部颈根之间围成的一个三角区。颏部向下与颈部相连,向上通过下颌头与颅腔底部相连。下颌两侧的下颌头与颅底部的颞骨下颌窝共同组成下颌关节。由于下颌关节的存在使得颌下角与颅腔底部在骨结构上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在颌下三角区正中,有一个重要的经络穴位,即任脉的廉泉穴。自古民间就将其视为要害穴位,有“击打廉泉穴,气绝一命休”的描绘。由于打击廉泉穴常常因为头部的摆动和震荡使人跌倒,因此民间又有人将它俗称为“跌倒穴”。

打击颌下角可直接形成颅底部损伤。

打击颌下角,引起颅底骨折,往往发生没有直接损伤的口、鼻出血,并有脑脊液耳漏或脑脊液鼻漏;严重的颅底骨折常常合并较为严重的脑挫伤,因此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昏迷。

二、颈部

(一)颈后枕下三角区颈后枕下三角区是指颈后发际以上、枕骨粗隆以下,颅、颈交界的部位。在这一部位上,头、颈之间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斜坡,深层为颅底的枕骨斜坡。枕骨斜坡上的肌肉在皮下围成了一个三角,因此,这一部位被称为枕下三角区。经络之上的“风府穴”、“天柱穴”和“藏血穴”都在这一区域内。这些穴位早在古代就被民间视为要害穴位。

打击颈后枕下三角区容易引起颈椎损伤,造成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神经,引起四肢麻痹、高位截瘫。

颈后砍切伤可造成难以抑制的大出血。

(二)颈侧颈动脉三角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线的颈内侧三角中。颈动脉陷于颈动脉三角处,接近皮下,颈总动脉在此分支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因此,在颈侧的颈动脉三角处,能用手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颈侧有一个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当颈动脉三角遭直接打击或压迫时颈动脉窦所承受的压力要远远超过循环血压。这种强大的压力刺激会通过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功能抑制或心脏功能衰竭,使心率骤减、心力衰弱、血压迅速下降,并因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很快导致昏厥或死亡。如果同时压迫两侧的颈动脉窦,几秒钟内可以使人昏迷。

迷走神经对心跳、呼吸的双重抑制作用打击或压迫颈动脉三角,会刺激颈部的迷走神经,对心跳和呼吸产生双重的抑制作用。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会将兴奋传人延髓的迷走神经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心力减弱,血压大幅度下降,同时还会引起长时间的反射性闭气,使呼吸突然中止,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和呼吸骤停而导致死亡。

(三)喉结人的喉结是由11块软骨作支架组成的,其中最主要、最大的一块叫甲状软骨。青春期,男性两侧甲状软骨板的前角上端增大,并向前突出形成成人喉结。

持续压迫喉结可使呼吸、循环受阻锁喉、扼喉、勒颈、以掌指持续地压迫喉结一般并不能使人立即致死,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死亡速度比较缓慢。无论是压迫呼吸道使肺通气受阻,还是压迫动、静脉血管使脑循环血液受阻,都会由于脑血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大脑缺氧而导致死亡。

打击喉结可以立即致死强力打击喉结,会刺激喉上神经和食管迷走神经丛产生强烈兴奋,传入延髓,引起反射性闭气、突然窒息、心率锐减、血压下降,甚至引起呼吸、心跳骤停而立即导致昏迷或死亡。

(四)咽喉咽喉是吞咽食物、发音的器官,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咽喉不仅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沟通的门户,而且是连接大脑中枢与脏腑肢体的桥梁和纽带,它是人体循环系统、传导系统、经络必经的隘口。头部若因咽喉的阻塞而不能及时得到血液的补养,轻者出现头昏眼花、耳鸣失聪,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其中天突穴位于咽喉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用手指持续用力掐拿天突穴,可以使气管、无名静脉、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同时受到压迫,并可因呼吸受阻、静脉回流受阻、脑缺氧和神经反射作用,引起窒息或昏迷。

三、胸部

(一)胸壁心前区心前区是整个胸壁最薄弱的部分,肋骨前后端固定,活动度很小,缓冲力极差,遭暴力打击,肋骨骨折很容易发生。

暴力打击可以引起心脏震荡。

轻微的心脏震荡只造成一时性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心传导功能絮乱,心率失常,心跳间歇,心悸无力以及心前区绞痛,可使人晕倒或失去抵抗能力;严重的心脏震动可造成心肌挫伤或心壁破裂,心肌挫伤只是心脏表面淤血,严重心律不齐,甚至伴有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

(二)心后区打击两肩胛骨之间的心后区,可强烈刺激胸椎段的交感神经中枢,并通过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影响心传导系统的功能,使心脏的自律性遭到破坏,导致心律不齐、心悸,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和闭气、窒息。

四、腹部在腹部要害遭暴力打击的一瞬间,如果腹部肌肉迅速收缩,腹壁就会突然变得坚硬,形成一股强大的抵抗力。如果外界暴力小于腹肌的抵抗力,那就不至于伤及内脏。如果外界暴力大于腹肌的抵抗力,那么外力就会透过胸壁侵及内脏,使内脏发生损伤。如果腹肌在遭外力打击的一瞬间,来不及收缩,依然处于松驰状态,腹壁就无法抵抗外力,在这种情况下,轻微的暴力也可以透过腹壁,传达到腹内脏器,造成内脏损伤。腰腹部要害包括腹前三角区、左软肋、右软肋、腰肾部、腰椎和会阴。

(一)腹前三角区在上腹部中区,胸骨剑突以下,形成了一个以两侧肋骨边缘为界,下口开放的三角区。这一三角区被称为胸骨下角或腹上角,通常又被俗称为心窝或心口。

腹部神经极其丰富,支配各脏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彼此交错成神经网络,在腹腔内形成了很多神经丛,其中最主要的神经丛为太阳神经丛,刺激腹腔太阳神经丛,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因此,以拳、脚打击肚脐以上的上腹部,尤其是打击胸骨剑突下的心窝处,可立即引起剧烈的腹痛,使人不能呼吸、不能直立、腹肌痉挛、瘫倒在地,有力地打击心窝处,可以将胸骨剑突击断,造成大量的腹腔内出血,导致更严重的后果。